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校校园电视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校园电视台建设中,办好校园新闻、专题新闻、校园生活栏目以及自办频道等,节目内容是关键,同时还要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将抓好电视台专业队伍和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是为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石,构建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必须从基础层面解决好存储管理、多渠道检索及访问协议三个要素,并进行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及人员整合。同时,电视台必须重新设计其核心业务过程,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新型电视台业务过程模型,其核心业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产,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提供解决方案、节目内容和服务等来实现电视台业务过程的闭合价值链体系,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创造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增值,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数字媒体资产管理是为电视台提供内容服务的基石,构建电视台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体系架构,必须从基础层面解决好存储管理、多渠道检索及访问协议三个要素,并进行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及人员整合。同时,电视台必须重新设计其核心业务过程,构建基于数字媒体资产管理的新型电视台业务过程模型,其核心业务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资产,通过电视媒体的节目创新,提供解决方案、节目内容和服务等来实现电视台业务过程的闭合价值链体系,以此实现节目内容的创造和数字资产价值的增值,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蒋玉林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7):32-33,71
城市电视台传播区域的局限使节目类型和内容指向性更加明确,受众在收视过程中得到更多满足。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要寻找到自己未来的生存理由,只能在新闻"本土化"上打开缺口,促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接"地气";利用新媒体在传播上接"地气";利用营销新格局给新闻本土化带来的机遇,让本土新闻更加接"地气"。这样,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才能真正聚集"人气",提高收视率,从而在众多强势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电视台的发展面临着省级卫视和中央台的双重挤压,发展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新媒体的崛起为城市电视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平台和市场。借助新媒体,城市电视台的发展转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节目生产上可侧重本土区域文化的开掘,强化节目的区域文化特色;在市场拓展上可合纵连横,推行区域媒体发展战略;在资本渠道上,可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开发新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6.
对新形势下地市级电视台舆论监督面临的艰难现状,如制度困境、法律困境、行政困境以及内部机制落后等予以简要梳理,并试图探求地市级电视台应对困境的对策,在加强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地方党委政府转变落后观念支持舆论监督,地市级电视台建立、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各地方电视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天收视份额15.86%,广告到款394亿,单场活动销售过千万……2014年上半年.众多“或者第一,或者唯一”的数据再度见证齐鲁台超凡实力。现象级的节目、现象级的广告、现象级的媒体……逆势锐进的“齐鲁现象”,领驭蓝海的“齐鲁模式”,让中国TV地标——齐鲁电视台.再次带给业界诸多惊喜。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电视台、各省卫视的强势作用下,地、市级的城市电视台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台选择了民生新闻的路子。成功的例子如: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长沙电视台的《政法报道》、湖北荆州电视台的《江汉风》、江苏苏州电视台的《新闻夜班车》、广东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湖南郴州电视台的《天天播报》等等,这些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成为与央视和卫视争抢观众的利器,也成为带动当地电视台广告投放的“领头羊”。然而,一个地方的新闻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延伸“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为城市电视台之间的“新闻交换”[1]开辟了一条广阔的路子,此思路很值得探讨。一、城市电视台新闻交换的生存基础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2]。民生新闻的接近性,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的体现,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的要素之一。民生新闻的接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本地民生新闻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二是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城市电视台对本地民生新...  相似文献   

9.
城市电视台是四级办电视台政策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必然的结果。然而城市电视台在政策保护下发展起来,却不得不面对正在改变着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特别是在网络视频和移动终端所形成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对电视业的冲击是明显的,直接地影响着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如何在这种变化的生存环境中找到城市电视台的上升之路,本文基于对电视整体环境判断和具体节目类型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城市电视台发展之路的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媒体尤其是城市电视台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众多省级台的整合、“上星”,城市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空间日益窘迫。要想杀出一条血路,争取更多的受众,在狭窄的竞争空间中生存发展下去,扬长避短、挖掘地域内涵、打造“地方品牌”是城市电视台经过实践检验的可行之路。创品牌首先要正确认识品牌。品牌,是企业营运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产物,将品牌概念引入电视节目运作中来,是广播电视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电视台要像企业突出产品一样,从形象到内容,从风…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有一家由小学生自办的校园电视台。这家电视台的记者、编辑、播映、技术人员都是十岁上下的娃娃,节目反映的也是娃娃们的学习和生活,取名当然就叫“娃娃电视台”。 北京东路小学有1200多名学生,校里拥有较好的电化教育基础设施,学生的文体、科普、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平时看惯了电视的孩子们提出设想,并在老师的帮助下,于1994年5月组建了这个校园电视台,专门播放属  相似文献   

13.
善政与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共识。在公共新闻事业的驱策之下,媒体问政成为“公共善治”的重要代议平台,其中电视问政最具典型性、仪式性、场景性和参与性。南宁电视台《向人民承诺》是电视问政类节目的典型代表。电视问政顺应了媒介社会功能的转型:它脱胎于传统客观性新闻,内生于公共新闻,又体现了建设性新闻的诸多特点,从舆论监督功能到民主促进功能再到建设功能,既有所囊括,又有所超越。在注意力分散的智媒时代,以长视频节目形态“在场”的电视问政当前面临着观众离场、平台转场、节目融场的困境与挑战。在未来发展上,电视问政应向网络问政学习并与之融会,在新闻建设性等方面作出调整,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拓展意见表达的空间;在公共生活的对话与协商中,促进公众参与,拓宽民主广度,以充分实现其作为“公共善治”代议平台、政民互动渠道、政府协商途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量力而行突出特色是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可行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地方城市电视台自办节目的现状,认真分析“小而全”办节目的弊端,主张量力而行,重点突破,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热点新闻报道异军突起,最受社会各界读者、听众、观众欢迎,各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当家栏目和拳头稿件几乎都是热点新闻。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开辟“新闻热点”、“热点透视”、“热点追踪”、“焦点访谈”等等专栏和专题报道。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提高了报道的质量,开拓了报道的深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哪些问题能成为热点新闻?热点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制造和规定的?它与舆论监督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掌握好热点新闻的报道尺度,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等问题,都是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新闻改…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电视台是近十多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生事物,电视媒体在高校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新闻媒体的发展,高校校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在和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络组成的校园媒体中,发挥自身的特点在互动中找到新的发展优势,实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广播电视方言节目的基本属性,结合连云港电视台《在你身边》的实践,分析了方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影响着方言节目在城市台的生存空间.为此从节目定位的准确性、节目选题的地方性、节目内容的贴近性、播音主持的风格化等方面对提升方言节目的社会价值提出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媒介的舆论监督从政治上来说是在行使社会公权力或者说广义的公权力。在舆论监督实践中,媒介行使公权力常常受到阻遏,难以完全尽到社会责任并实现自己的道德追求,主要原因在于制度的羁绊和经济利益对监督者的诱拐。制度的问题要靠创新制度来解决,即建立一种新的监察制度——媒介舆论监督的人民监察制度。这种制度不仅是和谐社会对媒介舆论监督工作加强管理的制度,更是一种保障舆论监督,保障媒体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借助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公民新闻”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具有代表性的微博为例,分析了自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失当.一度成为国内省级电视台新闻性节目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众多省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已经渐渐摆脱过去的种种流油弊。呈现出鲜活的发展动向。转变电视新闻传播理念.变革节目运作机制.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关注受众需求,找准定位。打造品牌节目.是众多省级电视台新闻性节目走出困境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