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正日益深入,围绕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不尽相同的看法,主张彻底抛弃、全盘西化者有之;主张重建儒学者亦有之。我们认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对于我们的民族心态、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历史进程曾经发生过十分巨大的影响,正处于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正视儒学的传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积淀,全盘西化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儒学  相似文献   

2.
<正>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而儒学与现代化问题,只不过是这个大问题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一部分的极其重要性,而在时代课题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罢了.人们关心,在现代化过程中,儒学是否发挥、又如何发挥作用?它能否顺应潮流,在现代化进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以至在未来世界文化的总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一种意见予以肯定的回答,不仅断言儒学自身存在着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能顺应并促进现代化:而且展望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预料未来将建立起一种"以儒学为根的哲学的人学."在多元化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正> 事物的联系、作用和转化是通过中介实现的.儒学与现代化的联系、儒学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也必然借助一定的中介来实现.那么,儒学要通过何种中介同现代化相联系并发生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使儒学中优秀的文化精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有益的. 1.非理性选择几乎谁都承认,儒学在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已深深地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情感等各个方面,从而同现实生活及现代化建设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4.
东方各国的儒学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儒学的时代课题和现代命运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儒学文化圈①国家共同的文化意识。但儒学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断面临着时代课题,正如蔡仁厚所说:“儒家‘时中’之义,正要随时变应;故儒家之学,亦永远有时代之问题必须面对,是即所谓‘时代性’之考量,或‘现代化’、之因应。”②各时代的儒学大师们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整着儒学的内容,所以在中国,就有所谓儒学三期发展问题,国际社会中也有当代新儒学与中国大陆及港台的第三期儒学相呼应,由此而引发了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学的现代化,正说明现代人与儒学之间的动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有两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是怎样才能够使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核心的儒学实现现代性的转化,并使之在现实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二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两个乍看起来似不相关的问题,实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就前者而言,笔者认为,传统中国人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决定了儒学只能以农业—宗法(宗族)型社会为存在与发展的土壤,以家庭这一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细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现在正在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包括思想文化的现代化.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时代,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儒学居于主导地位.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五四"运动以来,儒学受到猛烈的批判,但是儒学的影响仍未完全消失.儒学对于现代化的关系应如何看待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早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超越了时代界限,至今仍然富有生命力.因而,分析研究儒学的现代价值和发展趋势,探索儒学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汲取其精华,推陈出新,使之在现代条件下发扬光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拟联系东亚地区实际,论述儒学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统治、文化教育、 生产劳动、民族心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儒学的社会作 用和价值,使其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以孔子思想为源头、为基础、为基因而形成、存活、传承的一种学说。儒学发端时,主张既简单又明了,强调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目的是恢复与维护商周的伦常旧制秩序。只是在后来的历史嬗变过程中,儒学才演变成具有多重色彩的复合多面体。儒学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始终处于一学独霸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性特征。儒学文化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在封建社会中具有必然性,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在20世纪,儒学的没落已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新儒学具有不争的文化保守主义性质、明显的反现代化色彩、浓厚的文化浪漫主义气息。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学、现代儒学面临来自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儒学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变换机制 ,转变职能 ,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才能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儒学是近代文化史领域中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由于研究难度较大 ,作者选择了从个案研究进行突破。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他的儒学思想内容丰富 ,反映出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诸多特征 ,无论在近代儒学发展史上 ,还是在他本人的整个思想体系中 ,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经学“殿军”之称。研究章太炎儒学思想 ,对于儒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研究 ,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走向现代化 ,对于当代文化建设中怎样来处理和对待传统文化 ,都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现有大量关于章太炎研究的成果中 ,深入系统地探讨其儒学思想的专门…  相似文献   

12.
儒学在我国的四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儒学将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是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儒学的未来发展能否实现现代化。我们认为,对这种学术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问题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态度是以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儒学进行整体观照和全面反思。在此基础上,对之予以客观的、深刻的剖析,以导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究竟儒学文化对经济发展与现代化事业起何作用?对此基本上有两种见解:一派认为,儒学阻碍现代化事业,姑称作反儒派;另一派则把东南亚经济起飞归因于儒学文化环境,姑称作扬儒派。对此,唐昌黎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求。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不懈努力。从思想文化方面看,中国人心底深处的最重大问题是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究竟有何关系;思想家们对之提出了许多观念,其中有些甚至呈彼此对立、因而相互论难之势,然皆对百余年来的中国现代化实践以及对当下乃至今后的现代化运动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作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张君劢,对之有着深沉思考,并从多方面提出其思想观点,构成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新儒学思潮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且对当今乃至以后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的中国人仍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在改变了对儒学之偏颇认识的同时,亦奠定了现代新儒学作为中国三大现代思潮之一的历史地位;推进了对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在对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问题有了更清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合理方针的思考。抱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大陆学者与港台新儒家代表了两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的学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以及现代新儒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比较研究,是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面向未来必须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临沂地区,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是贫困、落后的地区.但在历史上,两汉时期,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尤其是儒学人才众多,著述丰富,在全国地位突出,其影响数百年不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之临沂?仍大显身手.然而,这些垄断文化的大族南下,也带走了文化.从此临沂地区落后了.儒学在临沂一般群众当中留下的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等沉重的历史包袱.目前临沂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酷的现实:一方面是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明、古老的传统,一方面是落后的经济、原始的的荒山秃岭.儒学与临沂人是怎样一种关系?儒学的历史功过如何评说?今天应如何看待儒学文化的作用?请读《临沂人与两汉儒学》.  相似文献   

17.
“儒学能否现代化”和“儒学是否能有第三期发展”应是同一的问题。先秦儒学是儒学的第一期发展;宋明理学是在儒学受到印度佛教冲击以后的儒学的第二期发展,它适应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的要求,从而成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学说;那么在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儒学可不可能有第三期发展?如果儒学能够有第三期发展,那么它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也就是儒学第三期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照我看“儒学第三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思想的舞台上,儒学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不幸的。在历次反传统的声浪中,儒学总是首当其冲,就足以说明问题。在许多人的观念里,“反传统”和“反儒学”差不多是同义语,而把儒学和落后、愚昧、保守联在一起使用更是顺理成章的事。人们的确有理由怀疑,儒学能否在变动不居的观代社会中度过难关,并获取一方属于它的领地。 可现代新儒家们却并不如此认为。这是一帮充满危机和忧患意识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正如该名称所昭示的,他们对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充满深情。在一种少见的道德热忱支配下,这帮人开始了接续“道统”、复兴儒学以便“寻根再植”的工作。如果说,在三四十年代,现代新儒家们的工作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那么,到了今天,经过港台和海外一帮学者的宣传和发挥,观代新儒家成了任何一位关心中国文化建设的人所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影响力有日趋扩大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儒学与现代化讨论中,论者大多将儒学与现代化直接挂钩对照,看其对现代化是否有用,很少通过具体近代人物进行具体分析.愚以为这倒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许多论者认为,儒学是封建文化,与近代工业化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中国近代工业的先行者洋务派人物,大多是宗经笃儒的,尤其是曾国藩.他自称"一宗宋儒",盛赞孔子是"圣之盛也";发誓  相似文献   

20.
李景林 《河北学刊》2004,24(6):35-39
儒家思想的核心 ,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文化理念。它因任社会生活和民众生活的样态、形式而始终与之保持着一种相切互成的关系。现代以来 ,儒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解构 ,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现代儒学和传统研究完全被纳入西方式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体系 ,退居学院化知识性一极 ;而以经典诵习为内容 ,以立志成德、敦民化俗为目的的儒学教育 ,已丧失其寄身之所 ;作为中国社会民众生活样态的传统礼仪礼俗 ,遭到严重破坏 ,不再具有它在自然历史因革连续性中承载完整文化信息的作用。儒学失去了它与社会民众生活之关联的载体。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一种民众生活“无靠”而理论“游谈无根”的状态。重建文化理念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 ,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这一点上 ,传统儒学之关联于民众生活的方式 ,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