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典型的宗法家庭社会。封建家族是历代封建专制政权维持其统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国”与“家”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结构。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和受儒家思想支配的封建法律,无不与家族制度有着  相似文献   

2.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以血缘为纽带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关系网络,“父为子纲”的纲常规范着传统的父子关系。鲁迅“立人”的主张批判了传统的父子关系以及用以维持这种关系的孝观念,提出了“幼者本位”的新型父子关系以及“无我之爱”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受中国传统教育管理一体化思想的影响,带有明显的管理本位思想。在依法治国成为我国基本治国方略的今天,学校管理必然随之发生转变:即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从“权力本位”观念向“权利本位”观念转变,倡导和强化服务职能,树立权利至上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这些必须通过具体的法治层面来实现。本文运用高等教育学、法学的基本原理对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必然性、实施基础以及实施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解决方针目标管理与企业管理工作的“两层皮”问题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油田某些单位在方针目标管理应用过程中,没有紧密地与本企业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生搬硬套,以致与企业管理工作形成了“两层皮”。主要表现在:①方针目标与计划管理相互脱节,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的“以吏为师”现象金太军(江苏省委党校管理教研室)“以吏为师”是我国封建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一项有效手段和重要统治术,它对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确立、巩固,对封建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强化,都发挥了不容低估的作用。“以吏...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封建”这个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社会中常用,文章里常见,口头上常说——例如“封建主义”“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头脑”“封建道德”“封建残余”“封建势力”“封建习惯”“封建文化”“封建本位”“封建意识”“封建割据”“封建政治”“封建地主”“封建文人”“封建官僚”“封建家庭”“封建传统”“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理念视觉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市场经济理念视觉下的企业管理创新首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从观念和制度两个层面探讨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问题,应秉持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把“市场观念”、“法治观念”、“信用观念”、“人本观念”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特别是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上,应从与“物本、资本”相对应的“财权、产权”的变革中,逐渐转移到与“人本”相对应的“人的维度”方面来,以此唤醒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人本意识,并在“人的维度”机制的指标设计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 ,唐甄在学术上主张实事求是之学 ,批判宋明理学的性理空谈 ;他根据阳明学的四民平等论 ,反对封建的纲常伦理 ,主张人实际的本质上的平等。具体到夫妇、男女关系的平等方面 ,唐甄从人之天赋人格平等这一前提出发 ,认为夫妇、男女关系都应是平等的 ,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夫为妇纲”等封建纲常伦理 ,具有了近代人权思想的某些观念成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西方列强的枪炮震醒了古老的东方帝国的千年梦境,一大批有良知、有民族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启蒙与救亡的使命感召唤之下,积极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激烈的批判。纲常名教典型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和野蛮成分。它以哲学上的“天下”观念为根据,以封建专制政治为载体和现实保障,成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极大障碍。启蒙学者对它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批判。一、以西学的国家观念批判传统的“天下”观念中国儒者往往以平天下治天下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董仲舒的《春秋繁…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期"家庭改制"的理论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期 ,有人把改造封建家庭制度与改造中国社会联系起来 ,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是如何成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源。这其中蕴含了文化革命的深刻意义。“家庭改制”既是一个理论、观念、学术问题 ,也是一个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问题 ,所以对它的评判和实践 ,需要理性思考和审慎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一部怒书,其忠君观念同封建正统忠君观念有差别。书中,作为封建伦理纲常核心的忠君观念在社会行为层面上受到侵蚀和消解。第一步是绿林之“义”对君臣之“忠”的破坏,第二步是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又进而消解绿林之“义”。这种消解在更深层次上又是向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回归。《水浒传》成书过程的独特进一步使忠君观念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周柳燕 《船山学刊》2004,(3):109-112
《三言》、《二拍》通过对明代商业活动的直观再现和商人阶层的真实描述 ,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本末”冲突这一时代主题。一方面 ,传统“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崩溃 ,“农本商末”观念被改变 ,商人地位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 ,商人的自贱意识挥之不去 ,中国古代商业资本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封建体制所吞噬 ,大量耗费在田产购置和跻身仕途上 ,明代商人最终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古代史学思想中的华夷观念黄纯艳“华”、“夷”是贯穿于我国整个古代史的两个相对概念。封建统治阶级把我国众多的民族总体上划分为两大集团:“华”,即中原的汉族;“夷”,即周边各少数民族。他们对多民族国家不可回避的民族问题的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便表现...  相似文献   

14.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2,22(3):88-96
鲁迅及其“五四”先驱者们表面上的“全盘反传统”,实质上只是反的传统中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那些最腐朽的东西,重点是“三纲”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贞节观念及奴隶道德,而对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不但没有否定和批判,而是实际上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当时的这种“全盘反传统”与我们现在的借鉴、吸收以至弘扬传统文化实际上并不矛盾。如果没有“五四”先驱者们的这种“全盘反传统”,我们就不能建构新文化,也就不能以今天的辨别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传统文化,来借鉴和吸收它的精华,从而使我们的新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德为先--现代人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轲 《学术探索》2002,(2):54-56
“以人为本”的管理 ,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本管理体系 ,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 ,而必须借鉴、利用、改造。  相似文献   

16.
绝对君主集权的封建司法制度至有宋一代已臻于完备,然具讽刺意味的是,千年的封建帝国到这时已是积贫积弱,盛况难再。生于其时的包拯负命于纷乱危艰之世,在司法实践中哀矜庶戮之不辜,拯冤民于缧绁,愤诉恶贵之恣行,申中正于皇天,其迹昭然。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观包拯诸多奏议,我们深感包拯对传统的“中正慎罚”观念的尊奉和发展,甚而可以说,对“中正慎罚”观念的高扬是包拯法律思想最显明的特征。以下就对此试加评述。  相似文献   

17.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11,32(3):70-76
传统尊卑观念,既是一个同政治制度紧密相连的关于人们社会地位的政治等级观念,也是一个同政治哲学和传统伦理道德紧密相连的价值观念。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政治根源也有哲学和伦理思想渊源,本质上是封建宗法制度(礼制)的产物。而其长期流行则是封建统治者依靠政令刑罚的强制手段实行"礼治"统治和儒家礼育长期教化双重作用的结果。传统尊卑观念,既包含君权至上的贵贱有等、尊卑有别的政治等级观念,也含有礼敬老人和在人格上尊重普通人的积极因素。历史上,它起到了禁锢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直接导致了我国社会平等观念的缺失和法制观念的淡薄,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今天,它并未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销声匿迹,仍然在深深影响着国人。重新审视传统尊卑观念,去芜存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男女平等思想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带有质变性质的界标,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和检讨是全方位的,而其对封建旧礼教的抨击,对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以及对人格独立、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道德革命、妇女革命等等的呼吁和实践,铸成了蔚为忙观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创了我国妇女解放的新纪元。但从田史演变的意义上说,“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省和检讨当然不是无源之水,妇女解放运动也不可能突如其来、一蹴而就。作为妇女解放运动先导的男女平等思想,也经历了由孕育到成熟的过程、这一…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田赋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田赋制度的变革刘秋霞马克思指出:“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态。”①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决定了传统的田赋制度是“业户完粮,佃户交租”、“粮从租出”。历代封建法典及社会观念都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关系。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孝”,人们很容易把它与封建道德观念中的糟粕联系在一起,认为在现代中国的社会里,“孝”是没有意义的,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孝”的观念和其他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一样,不可轻率加以全盘否定,它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结晶,并非是封建统治者的专利品.我们完全可以继承传统“孝”的观念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并赋予“孝”以崭新的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