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集体腐败逐渐成为我国腐败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腐败案件中占到了绝对比重。通过分析集体腐败的形成机理,运用复杂系统涌现性理论对集体腐败的涌现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集体腐败涌现过程的实现,揭示集体腐败涌现的"新质",可以更好地认识集体腐败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而为提出治理集体腐败的公共政策建议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集体腐败是多名腐败成员结成同盟、共同腐败的现象,是当前中国腐败发生的典型特征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力。通过对131个集体腐败案例的实证分析,围绕腐败环节、涉案领域和腐败潜伏期等对集体腐败的特点和变化进行研究,并从理论层面提出集体腐败的生成扩散模式,进而围绕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惩治腐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集体腐败的经济学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腐败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根据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理论,人们的利己主义动机与经济租金相结合,促使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互相交换,并通过小集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导致集体腐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各种监督机制,加快反集体腐败的立法,强化道德约束等等,是当前遏制集体腐败的有效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农民集体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近年来农村社区腐败不断侵蚀农民集体权益,与产权改革的目的呈现冲突。农村社区腐败治理问题需要放置于农村集体产权的改革与变迁中进行理解,特别是从基础性的产权治理入手来进行探究。当前,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因集体产权归属不清、责权不明和保护不严等,使得农村社区治理逐步陷入缺乏合理有效产权支撑的困境,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区“两委”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利益分配与集体经济主体缺位之间的矛盾。下一步,伴随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推进,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成为农村社区矛盾解决的重点,农村社区腐败治理的关键,就是要确保农民集体有效行使集体土地所有权,重点从明晰产权主体、实施政经分离、完善赋权增能等三个方面着手,通过采取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监督机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参与机制等,有效建构起预防和治理农村社区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然而,这些年来腐败问题却日趋严重,清水衙门不清,“集体腐败”盛行,甚至在反腐败过程中,反腐反贪部门发生“集体腐败”。为何腐败屡禁不止?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但我们认为,对于人民权力人民控这一原则认识不够,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只要切实长期坚持贯彻这一原则,腐败决不是不可治理的。  一、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看,人民权力人民控是消除腐败的根本原则  腐败是指官员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江泽民总书记在1993年8月21日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脏枉…  相似文献   

6.
利用发生于1990 ~ 2012年间的849个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案件信息,分析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2000年以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的规模较小;2000年以后腐败规模开始扩大;2006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出现新一轮腐败高潮.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活动内容的研究表明,“涉地”项目和“三农”项目中的腐败活动较为严重;我国农村改革各阶段不同的制度安排客观上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腐败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腐败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集体腐败突出,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增多、加深趋势.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美国社会中的一颗毒瘤,侵蚀着美国式民主政治的肌体。国会的腐败和反腐败的斗争一直不断,直到今天还在延续。从历史上看,美国国会对腐败问题的治理经历了道德防腐、法理控腐和监管反腐三个阶段,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健全的反腐败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和监管体系,有效地遏止了20世纪前后一度困扰美国的腐败之风,美国政治成为当今世界比较清廉的政治。然而,由于美国国会治理腐败的举措治标不治本,迄今为止腐败仍然是美国民主政治中的顽疾,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从个体收买型腐败走向集体系统型腐败,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开放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今后惩治腐败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管理熵理论,建立了腐败治理绩效评价模型,在获取动态评价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管理熵函数对我国1998—2010年腐败治理绩效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13年来,我国腐败治理的总体绩效得到较大程度提高;政府对滥用职权行为的惩治绩效最高,其次是集体私分,对玩忽职守的查处绩效较低;2006年之后党和国家在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上呈现出递增态势,腐败惩治绩效不断向好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廉政建设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频发生,给高校廉政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当前高校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廉政建设.高校腐败案件的特点为多发态势,且犯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集体腐败,窝、串案集中,涉及人员多;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加强高校廉政建设,应从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其权力资源的增加,部分村干部的腐败问题逐渐凸显。结合村干部腐败的主要特征,从职责发挥冲突、相关法律缺位、职位权力与监管机制匹配程度低、村民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村干部自身内部短板等方面对村干部腐败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加强村干部教育引导工作、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完善上级监管机制、积极发挥村集体内部监督力量的作用等方面防治村干部腐败。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腐败行为是有成本的。在经济学家看来.腐败行为是腐败官员作为“经济人”角色的一种“自觉”活动,但由于腐败破坏了经济系统既定的帕累托状态,损害了效率和公平,因而腐败被经济学认为是可“理解”但不可“容忍”的。现行的反腐措施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实施也是有成本的,这或许不是最优选择,经济学家更希望找到一种制度能够“经济学”地“内化”腐败,使腐败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防范和治理“微腐败”,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范畴、新思想、新观点,形成的新时代“微腐败”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微腐败”观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集中显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微腐败”的本质观体现了哲学本体论,“微腐败”防治的价值取向观及治理效果的评价主体观体现了哲学价值论,“微腐败”后果、成因及系统治理观体现了哲学方法论,“微腐败”观源自实践、指导实践并随实践发展体现了哲学认识论。新时代“微腐败”观为深刻认识和有效防治“微腐败”提供了哲学智慧与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腐败?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c腐败又是与统治阶级、国家权力、政治制度相联系的败坏现象及行为,因此腐败的存在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极不发达,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所以没有腐败。当社会步入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便产生了腐败现象。社会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属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因为生产资料为少数剥削者占有而形成了私有观念。剥削制度是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腐败思想则是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腐败的滋生…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寻租和腐败是许多经济领域比较普遍的现象。本文探讨了寻租和腐败活动的实质、分类及其对市场秩序、经济增长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构造了以内生关税为代表的关于寻租和腐败活动的一般均衡模式,比较了在权利分散和权利集中的政治制度下,寻租和腐败活动不同的内生作用机制,提出了惩治寻租和腐败活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腐败就是公共行为攫取超额人力资本利润,导致公众福利下降的结果。腐败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随着国家反腐倡廉的不断进行,许多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特别是腐败现象从显性向隐形的转变,为反腐败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文章对隐形腐败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隐形腐败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及建汉。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本质是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了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制,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社会有机体即现存在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腐败最大量的表现在经济领域,最严重的危害在政治领域,反腐败是严重的政治斗争,任何腐败行为均是腐败主体,腐败对象和腐败机会三大基本素的结合,其中腐败主体是主观人为因素,腐败对象和腐败机会是客观因素,腐败机会是关键因素。惩戒腐败,要根据腐败发生的机理,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腐败给一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破坏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社会财富的浪费,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冲击政府的法制建设和合乎规范的运行机制,影响政府形象,此外腐败还损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终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致使社会呈病态化的发展。必须有效遏止腐败。文章论述了腐败形成的原因和防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系网是由许多个人按照共同利益所结成的一个可标识、有功能的统一体。它没有正式的规章制度,在不可见的压力下运作。它是一种网络结构,与法制社会的“科层制”是寄生关系、包容关系。关系网文化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腐败行为,造成集体腐败现象,形成反侦查网,诱发政府官员的期权化腐败行为,人们在这种根深蒂固的关系网文化下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强化了社会腐败问题。为此,我们要打破这种关系网,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民主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教育,提倡社会新风尚,从关系网这一层面解决我国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究其主观原因还在于:由宗派性、保守性、安乐性而引起的腐败。腐败延滞了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大好时机;腐败使太平天国内部充满了矛盾、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腐败使其乱封“王”,引起派别斗争.严重削弱了太平军的军事力量;腐败在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中表现为生活奢侈、追求享乐、严重脱离群众,使之失去革命斗志,这些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履新先讲廉     
陆敏 《金陵瞭望》2007,(17):49-50
廉政谈话制度,是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为了使每一位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的自觉性、防止腐败的警惕性、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工作上的主动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近日,六合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陆敏在对该区新提拔区管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时,送给新提拔区管领导干部的“十句话”,这“十句话”也带给我们对“廉洁从政”这一永恒主题的一些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