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是反映系统状态和目标的范畴。系统和谐状态和目标的实现,依仗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合。本文深入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的协合机制,阐明了协合范畴的实质、作用、模式标准和思路,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该文将和谐思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加以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构思只是空想。马克思主义对空想和谐思想进行积极的扬弃并使之上升为科学。党的十七大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上日程,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的关键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和谐交往是交往实践的理想状态.实现和谐交往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文化,为实现和谐交往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的一大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方面的论述中,即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个性全面发展。该思想的提出虽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前提,即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绝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次,它指明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进一步改善生产关系;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个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古、今、中、外的视角,列出了和谐教育的多种释义,这些对我们认识和谐教育有所启发;其次,文章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层次内涵:个体层次的和谐、群体层次的和谐、整体层次的和谐,以及各层次和谐的内涵。个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德、智、体、美要和谐发展;群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民主、劳动、人权、法制要协调整合; 整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是指科学、技术、人文、和平要协调整合。最后,文章论述了和谐教育的实现途径:要通过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平教育去实现;本文着重论述了和平教育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老子论和谐     
老子关于和谐的思想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永恒的价值。他论述的和谐主要包括:人的心境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政治和谐。并阐述了达到上述和谐的方法。如虚静,少私寡欲;与人相处要慈爱,贵柔;统治者要无为而治,实现公平正义,等等。这些观点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现、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宏观上看,首先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而经济基础本身则依赖于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强调经济基础的和谐,即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代政治生活的主题.阶层的和谐是社会和谐总范畴的当然主旨内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党的执政理念已经从"在阶级对抗中找同盟"转变到"在阶层和谐中求共赢".实现阶层的和谐,是对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