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定向增发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定价基准日、投资者身份、资产注入和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其对定向增发定价的影响,以及在定向增发中是否存在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并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视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本文研究增发新股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增发新股后绩效改善不显著原因和定向增发狂热原因进行的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提供多元化的融资途径,上市公司必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政府部门应通过资本市场的完善为企业提供多种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减少盲目投资的行为,提高对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发展前景等分析能力将有效的减少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再融资的监管,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行为监督同时应当延长对大股东或其关联股东资产认购股份的锁定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宁波建工为例,分析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融资行为中,大股东掏空的惯用手段,进而从内外部治理角度提出规范定向增发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京银行定向增发为例,通过研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协同现象,得出定向增发具有"两面性"的这一普遍结论。北京银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存在大股东赚取差价和通过盈余管理低价发行的利益输送行为,当然增发本身也为北京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利益协同效应。本文以期通过对定向增发的研究,对加强国家对增发过程中利益输送的监管作用和发挥利益协同效应做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的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2006-2007年深沪两市公司定向增发样本分成三组:仅针对大股东及关联方发行组、仅针对机构投资者发行组以及混合发行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仅针对大股东和关联方发行组存在通过刻意打压定价基准日股价、提高折价幅度等手段以达到降低增发价格、向大股东及关联方输送利益的目的.通过对比样本公司定向增发前后关联交易量,我们还发现,样本公司关联交易总规模、平均单笔交易规模都在定向增发后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进一步验证了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后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财富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刘超  宋鑫  郭利锋 《管理学报》2022,19(2):299-307
以2007~2019年实施定向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多元化经营视角分析定向增发企业业绩下滑的原因。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后,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显著加深,且这一趋势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更明显;定向增发企业在融资后的多元化经营行为会显著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并导致其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大股东机会主义动机和管理层过度自信,是企业加深多元化经营的主要原因;定向增发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更倾向于涉入非相关行业和产业政策所扶持的行业。  相似文献   

7.
以上市公司作为行为主体的股票增发和以控股股东作为行为主体的掏空与支持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选取2004-2008年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增发前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变化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与控股股东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支持与掏空行为和上市公司实施增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控股股东会倾向于在增发之前运用支持手段促进上市公司增发得以顺利实施,而在增发成功之后倾向于实施掏空行为,并且控股股东的这种支持与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文献,并从上市公司增发的角度对掏空与支持行为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增发股票或发行债券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融资工具选择的因素。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倾向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与非负债税盾、成长性、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与资产担保价值正相关但不显著。同时,分析表明股权集中度会影响公司融资工具的选择,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和公司融资工具选择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Python爬取百度指数平台搜索量数据构建投资者现金股利情绪指数和高送转情绪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考察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迎合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和高送转行为均呈现出明显的迎合特征,并且公司对投资者现金股利情绪和高送转情绪的迎合会导致股价崩盘风险上升.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在具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实施现金股利迎合和高送转迎合的动机强烈,而在大股东存在减持意愿的情况下倾向于实施高送转迎合.本文通过构建大数据股利情绪指数对公司股利迎合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并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以及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是其重要的财务决策,往往涉及公司治理的好坏,历来受到网络舆论的关注.本文利用股吧中针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评论这一个特定数据作为网络舆论的替代变量,研究在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对于公司内部以及外部的治理机制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法律保护不健全的现实环境下,网络舆论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遭到网络舆论反对的增发公司,其定向增发公告后的股票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其后该定向增发预案通过相关部门审核的概率也显著下降.换句话说,网络舆论会先后触发两层外部治理机制——资本市场的惩戒和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没有证据表明网络负面舆论会触发内部治理机制——网络负面舆论对于定向增发预案通过股东大会的概率不产生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发现,网络负面舆论越高的公司,增发实施之后,公司业绩下降的概率也越大,这表明网络舆论并非是空穴来风或是毫无根据,而是能够在事前发掘出定向增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定向增发新股存在价格溢出现象,本文首次引入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探究定向增发高抑价的形成机理,发展了一个新的定向增发抑价分解模型,将定向增发抑价分解为一级市场折价效应和二级市场溢价效应,并对2007-2017年度内已完成定向增发新股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定向增发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均被高估,存在价格泡沫;折价效应与溢价效应均对定向增发抑价施加了显著的影响,但溢价效应是导致定向增发高抑价的主导因素;溢价效应对定向增发高抑价的影响程度在国有企业、大股东全认购、牛市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子样本中更显著。基于中国本土文化拓展了抑价分解理论,结论更符合中国股市实情,为定向增发抑价现象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研究了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的三个季度,经理人通过操纵"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公告日后盈余存在反转现象;但是,并没有显著的证据表明经理人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前通过操纵"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公司参股银行为视角,在行为金融理论、企业组织理论与信贷融资理论相融合的分析框架下,构建基于异质预期的信贷配置模型,探讨了银行股权关联和银行业竞争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传导机理。以A股民营企业2006~2013年的数据为例,运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我们发现:参股银行和提高银行业竞争性均能显著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参股比例越高该效应越强,且两者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存在替代关系。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银行股权关联对资本配置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银行股权关联所带来的融资优势能够减少因资金短缺导致的投资不足,但代理问题的存在也可能导致银行股权关联被部分异化,使其对于资本配置的正向作用减弱甚至被异化为利益寻租的工具。上述结论既丰富了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财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银行股权关联的"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股利分配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假设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建立恰当数学模型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和外部融资决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对未来经营环境比较乐观时,其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债务融资数量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提高而增多;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对未来经营环境比较悲观时,其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债务融资数量将随着其过度自信程度的提高而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水平和债务融资数量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和债务融资利息率上升而减少;股权融资数量随着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和债务融资利息率上升而增加。论文研究工作在理论上扩展和深化了Deshmukh、Goe和Howe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2011-2016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激励效率的角度,探讨公司规模、成长性及产权性质等异质性要素如何影响公司股权激励工具的选择。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能够显著影响股权激励工具的效率,大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股票期权,而小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限制性股票;且公司成长性越高,上述匹配关系对股权激励效率的影响越显著。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工具比限制性股票更具有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现金能否作为保障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来源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OLS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超额现金持有与技术创新投入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和现金持有以及超额现金持有呈正比,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会提高自身的现金持有以应对技术创新的需要。进一步区分公司所面临的融资风险后,发现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上市公司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短的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和现金持有、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替代效应"的分析,本文以金字塔结构复杂性衡量内部资本市场规模,采用2005年我国270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金字塔结构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字塔结构复杂性与上市公司全部非银行借款率、短期非银行借款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金字塔结构越复杂,上市公司越倾向利用内部资本市场提供的非银行借款。研究结论从"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替代效应"角度解释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广泛隶属于金字塔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方法,首次构造出过滤市场噪声的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标与股票收益、股本规模等因素的经验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可以获得一个更加清晰反映投资者情绪的状态变量;(2)情绪的变化量比情绪指标本身具有更强的市场收益预测能力;(3)大规模公司股票的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程度高于小规模公司股票,而投资者情绪对小规模公司股票的影响显著高于大规模公司的股票,并且情绪波动能够预测小规模股票的短期收益惯性和跨期收益反转的特征,证明情绪波动是影响资产定价的重要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割、公司业绩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分割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文献 ,发现并没有一致的实证依据证明股权分割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在此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上市公司1995~2001年的面板数据样本 ,对上市公司股权分割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以及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迁进行了实证的研究 ,结果发现:(1)公司的业绩与非流通股 (国家股、法人股 )比例呈显著的U形关系 ,非流通股独大或独小并没有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相反适度混合的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是最不利的;(2)上市公司在上市后的经营业绩整体呈逐年加速下滑趋势 ,而股权分割的差异对该趋势无显著的影响。我们认为 ,把股权分割当成是中国股市问题的核心是具有误导性的 ,私有产权和全流通并不能消除股票市场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股票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无法对政府、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剥削行为进行约束 ,导致市场诚信的丧失。在制度性缺失的环境中 ,不同性质的公司控制者的行为方式不会有本质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股权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投资者保护为基础 ,在我国大陆法系的架构下 ,当务之急是推动立法保护私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并通过引入“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机制加强投资者保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面对弱效率的资本市场,如何有效地解决国内上市公司在融资选择时对股权融资的过度偏好成为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除了现行研究所提出的完善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调控和管制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微观的公司治理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来解释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内部因素,并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提出完善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