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许多商家鼓励消费者在发表文字评论的同时上传买家秀图片,表明多数商家认为含有图片的评论更有助于消费者完成购买任务。已有在线评论有用性的相关研究广泛探讨了纯文字评论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缺少消费者对纯文字评论与含有图片评论认知差异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基于模式一致性理论提出不同商品类型情景下消费者对纯文字和含有图片两类评论认知行为的研究假设,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系统地研究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行为的影响机理;通过眼动实验收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同时检验性别在商品类型与评论认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证明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的影响,为验证商品类型、评论形式和性别因素间的内在机制提供实证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眼动实验证实消费者在购买搜索型商品时更依赖纯文字评论做出决策。对于体验型商品,女生组眼动数据支持所有研究假设,当女性消费者购买体验型商品时,对网页中含有图片评论的关注度更高;当她们购买搜索型商品时,对网页中纯文字评论的关注度更高。性别在商品类型影响评论认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给出多因素间更为复杂的交互关系。 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对两种评论形式存在认知差异,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规律,对于商家及社交商务平台展开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眼动实验方法的应用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购买体验型产品时对网络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因此,研究社交媒体影响下体验型产品的消费者决策选择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电影行业的票房偏离及消费跟风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体验型产品的羊群效应并对其产生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采集艺恩资讯的票房数据以及豆瓣的电影基本信息及影评等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消费者"羊群行为"视角分析其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质量等内生性影响之后,消费者羊群效应依然存在;产品特征信息对羊群效应起到了调节作用,从而形成理性跟随;采用预期差异模型可以解释消费者实现理性跟随的过程。研究结论对于电影行业宏观政策制定及对体验型产品合理进行营销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越来越快。能否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是企业产品成功的关键。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消费者为了分享购物体验发表了许多在线评论信息,其中蕴含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本文在产品特征提取和属性情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垃圾评论识别模型。然后,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下阶段的产品属性关注度和情感计算。最后结合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品属性的重要性和市场满意情况。利用汽车论坛上的汽车评论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以及产品改进与创新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线产品定价是平台经济的重要研究领域,两阶段混合预售是线上销售的一种主流模式。顾客在线上购买过程中,支付方式和预售模式对消费者行为和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两阶段混合预售模式,本文考虑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对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影响,建立相应的产品定价模型,得到了在线产品的最优预售价格、最优销量和最优利润,分析了支付痛苦钝化对消费者行为和在线产品最优定价的影响机制。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两阶段混合预售策略更有利于卖方收益最大化;受支付痛苦钝化效应影响,折扣预售并非一定是产品最优选择策略,痛苦钝化因子是影响产品预售策略的重要因素。本文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平台经济下的顾客行为和产品定价研究,为平台企业和商家制定预售和产品定价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评论的声誉机制或虚假评论的识别策略,好评返现可以看作是声誉的交易(消费者给予好评,商家报以返现),而对此类带有一定贿赂性质的、诱导性的评论的声誉机制研究不多。本文以某网络购物平台2016和2017年两次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好评返现是如何作用于最终声誉评价的。实证结果发现,好评返现对店铺声誉累积的实际影响并不是完全正向的,而是以店铺初始声誉等级为阈值,对于信誉等级较高的店铺(品牌商家)不敏感,对于信誉等级较低的店铺(新进卖家)比较敏感;商家是否参与好评返现并非内生于店铺的初始信誉评价,而更多的是提升信誉评分或对冲部分负面评论;消费者是否参与好评返现与其行为意愿和态度不存在显著关联,匿名环境往往使消费者更易做出内心并不认同却能获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绿色营销背景下产品的空间合理性摆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线索的重要来源。绿色消费者往往会综合考虑各种产品因素以满足自身购买需求,但目前尚没有研究将产品密度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来探究其对个体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此外,在绿色消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如何促进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这一课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空间线索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空间线索视角,探究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引入产品身份象征属性这一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讨。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使用Process 3.0插件进行bootstrap分析,检验绿色价值的中介效应;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产品身份象征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低时,绿色产品密度高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就越高;绿色价值在绿色产品密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与此同时,产品身份象征属性调节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当绿色产品具有身份象征属性时,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高,绿色产品密度低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当绿色产品不具有身份象征属性时,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低,绿色产品密度高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结果从空间线索视角,拓展了已有研究关于产品密度在绿色产品领域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商家和营销人员利用产品摆放来促进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线消费者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两阶段销售模型(预售期、正常销售期),通过刻画预售期消费者评论对正常销售期需求的影响,探究消费者评论如何影响商家定价策略以及商家如何利用消费者评论调节竞争。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或竞争市场情形下,若忠实消费者选择等待至正常销售期购买产品,商家均会采取折价预售策略,即通过降低预售期价格提升消费者评论,刺激正常销售期的产品需求。在竞争市场情形下,若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偏好成本非常低且预售期购买量较小,商家的折价预售策略能通过提升消费者评论以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随着普通消费者产品偏好成本增大,商家会将重心转向忠实消费者,进而缓解商家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8.
推荐系统能在电子商务中利用信息过滤技术为消费者推荐感兴趣的商品和服务。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消费者网购调查问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数据分析的要求。首先分析了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忠诚度等网购行为与其年龄、性别、地域等个人属性的相互关系,之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研究推荐系统对消费者网购支出的影响,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IV)对PSM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推荐系统的消费者网购支出比未使用的消费者高出14.7%,网购支出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城市消费者和女性更愿意使用推荐系统;同时统计分析表明推荐效果受电子商务平台中社交关系、互补产品、店铺声誉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评估推荐系统的经济效益、增强消费者忠诚度和提高商家营销的精准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真实的线上产品数据,从信息级联视角分析产品排名对在线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产品类型和产品价格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网络效应和口碑效应的影响后,产品排名对产品销量有积极的影响。与购买搜索品相比,在线消费者在购买体验品时产品排名拥有更大的影响。与购买低价品相比,在线消费者在购买高价品时产品排名拥有更大的影响。而且,在线消费者购买高价体验品时产品排名的影响最大,低价体验品次之,高价搜索品再次之,低价搜索品最小。此外,研究表明,单独分析产品类型或产品价格的影响时,它们的调节作用都是显著的。但同时考虑两者的影响时,其交互作用和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都是显著的,产品价格的调节作用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10.
在线商品评论作为在线口碑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一类关键信息资源。研究和识别影响评论信息内容的因素,对于消费者做出正确有效的购买决策和促进电子商务平台完善自身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用户、商家/平台、在线商品这三个层面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评论用户群体进行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内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用户的情感分享、专业程度、与商家/平台的关系强度正向影响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内容;商家/平台的态度负向影响在线商品评论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线商品虚假评论不仅给消费者做出合理购买决策制造了巨大障碍,也降低了电商平台的商誉并损害了平台上大部分商家的利益。本文基于动机理论研究在线虚假评论的发布动机和形成机理,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调研考察消费者和商家发布虚假评论的潜在动机,另一方面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和数据分析探究虚假评论的形成机理。本文从消费者相关型动机和商家相关型动机两个维度提炼出五种在线商品虚假评论的发布动机,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虚假评论的形成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宣泄、奖励机制、雇佣“水军”是发布虚假评论的直接动机;雇佣“水军”通过商品推销/诋毁和支持/诋毁商家这两个中介变量,对发布虚假评论行为具有间接影响;“水军”是通过推销或诋毁商家商品,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吹嘘自己并诋毁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发布虚假评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提升在线商品虚假评论的治理与防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实践洞察。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reputation, derived from the assessments of managers and market analysts, of a sample of large UK firms. Along with the influences of a variety of firm attributes, we find a reputational effect associated with a female presence at board level. This effect varies across sectors and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a firm's stakeholder environment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female presence on the board enhances or harms the reputation of the firm. The pattern that emerges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ce of women on the board is favourably viewed in only those sectors that operate close to final consumers. We argue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effect reflects an imperative for equality of representation that highlights the need to reflect gender diversity among customers.  相似文献   

13.
假定产品存在发布试销期与正式销售期,在销售商不采取好评返现与采取好评返现两种情形下分别建立考虑消费者差评偏好的两阶段定价决策模型,用KT方法得到相应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给出了销售商实施好评返现的条件。基于导函数分析方法与数值仿真技术,分析了好评返现与差评偏好对产品定价、销售商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证实了好评返现下消费者重视差评信息的合理性,并针对消费者、平台和销售商提出了对策。研究表明:只有产品质量中等的销售商才会采取好评返现策略,其利润随产品质量的提升而先递增后递减;好评返现提高了销售商第二阶段的市场份额和售价,导致消费者效用损失;消费者越重视差评信息,实施好评返现的高(低)质量产品销售商越多(少),且销售商利润将下降;好评返现扭曲了评价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了消费者对在线评价系统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网上购物经验不同的顾客,运用实证研究探讨了C2C环境下顾客初始信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感知产品、感知信用评分和感知客户评论均显著影响顾客初始信任;网上购物经验显著调节感知产品和感知信用评分对顾客初始信任的影响,而对感知客户评论与初始信任的关系未起到显著调节作用。本文深化了顾客初始信任的理论研究,对网上店铺赢得顾客初始信任及顾客购买意愿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柠檬”理论的在线信誉反馈系统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任问题是困扰在线拍卖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在线信誉反馈系统在消除信息不对称性,解决在线拍卖市场逆向选择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分析在线拍卖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基于"柠檬"理论,从更换交易对手的重复博弈角度分析在线信誉反馈系统中信誉运行模型,对在线拍卖市场的信誉运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在线信誉反馈系统能激励卖家诚信交易,一定程度上降低逆向选择问题,为我国在线拍卖网站和网络卖家更好地实施网络声誉战略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6.
品牌和单品忠诚对在线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牌特性有不同的偏好和忠诚度,如果不考虑不同类型的偏好,不在消费者品牌选择模型中引入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或单品忠诚行为,将不能很好地刻画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异质性和动态性,难以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度。文章通过构建动态多项Log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和鉴别在线渠道每一个消费者品牌忠诚因子和单品忠诚因子。研究发现,在线环境下消费者在可乐产品的选择上,不同的忠诚特性对在线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其中单品忠诚对在线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不仅刻画了消费者购买概率的异质性,而且提高了模型的解释力度;不同的属性虽然会对在线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会受到其他属性或忠诚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破解不完全信息下平台电商的信用“监管困局”,本研究在平台电商、消费者与政府三元主体联动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平台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在政府监管下,平台电商与消费者通过长期的反复博弈、调整的过程,最终博弈系统演化轨迹呈逐渐收敛的趋势。具体而言,政府动态惩罚机制下,当政府惩罚力度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政府动态激励机制下,当政府对平台电商的激励逐渐增加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大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要优于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而当政府的惩罚力度小于激励政策力度时,政府实施激励政策但不实施惩罚性政策的效果与政府实施惩罚性政策但没有激励政策的效果几乎接近。由此可见,政府应将惩罚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适度监管,以此追求信用监管的动态平衡。另外,消费者对平台电商的声誉评价具有两面性:当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高时,平台电商倾向于选择“自律”策略;而消费者对平台电商声誉评价越低,平台电商反而倾向于选择“不自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