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省部声音     
正周生贤环境保护部部长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必须着眼于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统筹协调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2014年6月4日冯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是否取消限购的问题,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而且既有限购政策对老百姓的消费性需求,也就是自住性需求是没有影响的,只是对过度投资需求有限制。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应对越境污染需要国际合作,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理解上存在差异。本文是运用博弈理论研究越境污染的最优控制,基于博弈理论的线性战略和非线性战略构建非对称两国污染物质流量及污染物质存量的控制模型。微分博弈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非对称两国非合作控制污染物质排放量的稳定状态的污染物质存量小于其合作控制污染物质排放量的稳定状态的污染物质存量的可能性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特征明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5年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DDD)研究了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从全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而此结果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从子样本分析结果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但对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城市在促进不同污染物减排时存在差异,减排难度较低的污染物往往被优先完成。从时间效应来看,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时滞性,而且这种时滞性在不同污染物减排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廖诺  卢晨  贺勇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2):160-167
在碳交易政策背景下,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来探讨节能服务公司参与的供应链合作减排策略问题。通过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散决策、集中决策、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三种模式下的博弈模型,对其利润和减排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节能服务公司参与减排的条件和利润分享比例。研究表明:当供应链减排投资系数与节能服务公司减排投资系数的比值达到一定阈值时,供应链的最优选择是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三种模式下供应链的总利润和减排率排序均为: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时最高,其次是集中决策,最后是分散决策。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的情况下,供应链减排率与节能效益分享比例呈现反向变动关系。最后通过算例对以上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三阶段博弈模型,得到了清洁工艺治污和末端治污企业的减排研发绩效,并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最优补贴政策下,技术溢出率、污染损害程度及排污税对企业治污技术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补贴政策下,企业最优的选择为末端治污技术,经济和环境无法取得双赢。最优补贴政策下,当污染损害在一定范围内时,无论技术溢出率取何值,基于利润最大化和政府福利最大化视角,企业的最优技术选择都为清洁工艺治污技术。最优补贴政策下,无论排污税取何值,清洁工艺治污模式下的企业利润都高于末端治污模式下的企业利润;排污税影响不同治污模式下的社会福利水平,当排污税较小时,清洁工艺治污模式下的福利水平大于末端治污模式下的情形,当排污税较大时,末端治污模式下的福利水平大于清洁工艺治污模式下的情形,为保证企业的减排技术选择和政府的选择一致,取得经济和环境无法取得双赢,政府应设置一个合理的排污税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面临着现实困境,为寻求突破困境的科学决策路径,论文分别构建了地方政府外部监管和激励下的排污企业和第三方治理企业之间的环境污染治理随机微分非合作Stackelberg博弈与合作博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相应的反馈纳什均衡解和具有子博弈一致性的合作支付分配机制.研究发现,较之于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既可以有效减少排污企业的偷排量还可以消除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虚假治理,从而达成更优的治污效果;在具体决策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采用均衡监管并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以引导第三方治理企业积极进入治污市场并进行治污技术研发;排污企业 可以确定恰当的技术溢价因子、第三方治理企业可以确定合理的初始投资以实现治污效果和期望收益方面的合作共赢.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合作博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约束的污染减排最优控制系统,以空气质量模型(WRF-CMAQ)为基础,搭建“本地化”空气质量模拟平台,构建空气质量达标评估模型和减排成本优化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湘潭市冬季拟定空气质量目标约束下污染物减排最优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在保持臭氧浓度不变的情形下,当PM2.5目标值分别拟定为55μg/m3、60μg/m3、65μg/m3时,可得到相应的污染物减排最优控制方案。空气质量PM2.5目标值分别改进30.4%、24.1%、17.8%,对应减排总成本分别为16.6×106元、6.36×106元、1.46×106元。本文构建的城市污染减排最优控制系统及其模型求解方法,不仅可为制订城市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也可为城市制定“一市一策”空气质量达标战略规划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省"十一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减排取得的成效,围绕"十二五"减排目标,以2012年为年基准年,分三种社会经济发展情景模拟预测福建省工业源、生活源以及农业源新增COD及NH3N的排放量,深度挖掘2013年2015年的减排空间,对"十二五"减排的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NH3N的减排压力较大,在现有规划下,很难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未来城镇生活新增量是工业新增量的3倍以上,能否消化城镇生活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是能否顺利完成"十二五"期间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低碳电力调度准则下,基于考虑减排技术及其协同效应对低碳负荷需求的影响与电网公司购电的有限理性学习过程,建立了发电商采用3种低碳技术组合应用时的纵向合作减排的随机微分对策模型。运用汉密尔顿-雅可比-贝尔曼方程分别求得了Stackelberg博弈和合作博弈下均衡的减排技术投入、稳定的购电电量期望与方差以及Stackelberg博弈下最优的减排支付比例。考察了发电商减排技术的对称性及其应用数量对反馈均衡结果的影响,并对此两种博弈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基于双向加权Rubinstein-Stahl讨价还价模型的利润共享契约使得决策系统达到协调,并将模型拓展到多种减排技术投入下的合作减排模型。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减排投入提高电网公司购电电量,同时发电商为此所带来的风险增大;合作博弈更适于优化电力市场电源结构,顺应低碳电力调度政策的导向;最优的减排技术应用、稳定的购电电量期望与方差以及系统均衡利润都与发电商选择的低碳技术投资效率、技术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数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郭凯  张金锁  赵京 《管理学报》2008,5(5):699-702
为研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对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区域能源资源的影响,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榆林地区的环境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较重。基于此,提出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保投资、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以及加强环保监督等改善陕北环境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相邻区域之间的跨界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并呈现交叉伤害的外溢性。在考虑污染容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非对称两区域之间的微分博弈模型,探讨在非合作机制、治污成本分担机制以及协同合作三种情形下双方的反馈纳什均衡策略、污染容量最优轨迹及瞬时收益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纳什议价方法分析了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动态合作收益最优分配策略。结果表明,当污染对环境的伤害较大时,治污成本分担机制可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帕累托改善,而协同合作机制在区域收益与环境方面都是最优的;其次,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地区的"短视"行为和环境自净率对稳定状态下均衡策略的影响,分析表明,地区的"短视"行为导致短期收益最大化,从而减少对治污的投入而增加了污染容量;而随着环境自净率的增加,污染容量与地区收益均有改善,但对环境伤害更为敏感的地区收益增加更显著。最后,给出了动态最优收益分配的具体数值变化。研究结论对区域之间治污模式与合作分配机制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问题,本文以单个研究机构(大学、科研院所)和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微分博弈模型,运用HJB方程分别分析了三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博弈情形下研究机构和企业各自的最优研发努力程度、最优研发收益、双方最优研发总收益以及企业对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补贴。通过对三种博弈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1)研发投入补贴作为一种激励策略,可促进研究机构研发努力程度、研究机构与企业各自研发收益以及双方研发总收益的提升;(2)协同合作博弈情形下研究机构与企业各自研发努力程度、各自研发收益和双方研发总收益均优于非合作情形。为协调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产业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行为,通过讨论收益分配系数α的取值范围进而分析产业共性技术产学研协同研发的收益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流域环境治理的市场失灵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主导下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将流域环境治理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是解决流域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微分博弈模型,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流域上下游政府治污努力的影响,通过对比无生态补偿、有生态补偿和中央干预三种情形下上下游政府的博弈均衡解,分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解决流域环境治理问题时,上下游政府各自为政的非合作方式绝不可取,中央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流域整体收益,但当下游政府给予上游政府足够大的生态补偿时,能够极大激发上游政府的治污努力程度,促使流域整体收益达到最优。基于此,本文认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应当完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建立有约束力的流域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并考虑流域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非合作博弈两阶段生产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环境效率评价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典型问题: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效率评价问题,该问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决策单元由经济生产子系统和污染物处理子系统两个阶段的子系统构成,(2)经济生产子系统产生的污染物由污染物处理子系统进行处理,且经济生产子系统居于主导地位,而污染物处理子系统居于从属地位.文章在分析各个决策单元整体效率与其子系统效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同时评价决策单元整体效率和其子系统效率的DEA方法;然后引入非合作博弈思想,提出了基于两阶段非合作博弈的环境效率评价的DEA方法;最后采用中国各地区的工业系统的环境效率评价的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由于文章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决策单元内部子系统的有效性水平,能够反映子系统之间的主从关系,能够发掘影响决策单元效率的关键因素,因而能够给出更为有效的环境管理信息,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Mercury contamination is a classic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problem. In the State of Maine, government leader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developing a plan to combat problems with emission sour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se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issues are important for policy makers, environmental groups and industry leaders alike. It is crucial that each of these stakeholders provide input regarding any program or policy that attempts to control this type of pollution. This article depicts how, in the state of Maine, th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overnor Angus King orchestrated a regional policy on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issues that included Canadian provinces as well as the U.S.  相似文献   

16.
如何从矫正制度性缺失来破解我国环境污染较难根治且易于反复之谜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尝试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以产能过剩偏向性为视角来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来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1)产能过剩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依赖于产能过剩在行业和企业维度上的偏向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不同维度产能过剩的偏向性能够对环境污染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2)产能过剩偏向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主要通过能源结构锁定效应和产业结构固化效应而加剧环境污染,产能过剩偏向于国有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结构低端化效应而影响环境污染;(3)产能过剩偏向性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不仅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还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异质性、水平异质性和阶段异质性。文章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环境行为是深化生态文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石能源消费排放引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将“公众参与”作为博弈模型的主要策略参数,“政府”与企业设为公共健康影响主要主体。运用演化博弈构建了公共健康影响主体交互机制博弈模型,基于复制动态方程原理与问卷调查数值仿真方法,详尽分析了公共健康主体各相关要素交互演化路径的变化快慢。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有{监管,不转型},{监管,转型}两个演化稳定策略。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程度以及公众自身健康关心度对企业能源转型和政府监管演化路径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与“政府”和企业自身特征相关;公共健康损失赔偿大小是政府监管与企业实行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政府监管知识掌握程度、能源政策执行力、企业能源转型成本大小及额外收益极大影响公共健康主体演化路径;学习型“政府”的监管更能有效加快企业能源转型。同时发现,只有各主体参数共同改变,其中公众参与环境行为群体达90%以上时,公共健康损失才会显著下降;单一主体不能有效作用于公共健康水平;目前,{政府不监管,实行能源转型}这一最理想演化博弈策略在我国国情下还未出现。本文为激发公众参与环境行为、助推企业能源转型与提升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