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竞争秩序概念内涵、竞争秩序建构可行性、转型经济竞争秩序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分析发现,发挥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和限制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是实现经济转型和竞争秩序建构的基本要求。出于行政力量和行政性安排在中国过度存在的基本社会现实,中国反垄断立法必须更多地从中国国情而不是西方现成经验中寻找制度的根基,行政垄断规制应当与竞争得以开展的基础制度和环境的确立、经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防止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存在较大不足,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情势,在《反垄断法》出台的背景下,对其修改势在必行。参考国际和国内地方立法,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应注意四个方面问题:1.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保护对象的问题;2.不正当竞争行为主体的扩张问题;3.不正当竞争行为与限制竞争(垄断)行为的区分问题;4.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性质问题。可以将我国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界定为:一切不具有独占地位的市场活动参与者,违背公认的商业伦理道德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妨碍公平竞争、扭曲竞争,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消费者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电力企业电费拖欠严重,而预收电费方式则是避免拖欠电费的有效途径,但却被一些政府部门认为是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限制竞争,违反了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笔者认为,预收电费方式不属《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范围。但同时,供电企业是垄断企业,不应完全享有一个普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的全部权利,其限制竞争行为应接受将要出台的《反垄断法》调整。供电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既要与用电人协商一致,合同条款也要公平合理,这有待电力法及相关立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转型和市场竞争规则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竞争经历了从国家垄断到市场竞争、从局部竞争到普遍竞争、从初级竞争到高级竞争、从国内竞争到开放竞争的转化。竞争模式的转型亟须改变当前市场竞争规则与其不相适应的状况。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竞争法和竞争政策经验,建立健全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体的竞争规则体系,成为当前我国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一体化的要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加入WTO后,切实履行与保险有关的入世协议,积极应对入世后世界保险市场竞争的挑战,需要按照市场化理念和国际理念,遵循透明度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不断完善我国保险竞争规则,克服现行保险市场竞争规制模式存在的缺陷。对于保险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要"标本"兼治。特别是对我国保险业垄断经营的问题,不能照搬他国经验,而应结合我国保险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实际,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从垄断的角度来分析不正当竞争,意指由垄断引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多种多样,有的并不因垄断而引起.如欺诈行为等,此类行为不作为经济法调整的重点,较为常见的由民法和刑法来规范.同时,经济法不调整一般的垄断行为,而是调整由垄断引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故在此将二者并列提出.诚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有本质区别的,适当的垄断和特定条件下的垄断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只有当该垄断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有效竞争,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不良影响时,才成为反垄断法所调整的范围,以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不正当竞争行为种类繁多、范围比较广.但总体上讲,虽然它对市场竞争、价值规律起到扭曲的作用,但并不能左右国民经济大局,在法律调整上需要民法规、行政法规范等.所以,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既有《反垄断法》,又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不是反垄断法,并且在近期内出台《反垄断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是西方现代经济法的核心.常被冠以“市场的经济宪法”.日本学者丹宗昭信认为“经济法是反垄断法”.说明它不仅在经济法中,在世界整个法律体系中,而且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领域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巨大  相似文献   

7.
自然垄断会限制竞争,降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的产生及其特征,指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同时阐述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 ,竞争与贫富悬殊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正当竞争必然拉大贫富差距 ,产生双重效应 ;不正当竞争必然加剧贫富悬殊 ,产生负面效应。只有加强法治 ,杜绝各种不正当竞争 ,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完善分配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场结构与企业市场行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市场结构的现状是,超经济垄断与过度分散竞争并存、生产集中程度低与竞争限制并存,导致市场竞争强度不足、规模效益差、资产存量难以调整。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具备完全的市场行为,创新竞争不足;市场透明度差,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实现市场结构合理化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靠市场竞争解决,二是靠国家政策,二者应结合并用;具体对策包括,促进企业兼并、发展企业集团和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增长的深圳广告营业额的背后是媒体高度垄断而非媒体广告公司过度竞争的市场格局。这种状况加剧了广告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利于深圳广告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进行产业组织的改革与创新。在目前的情形之下,政府适当的干预和有目的的组织设计是必要的。其总的目标是促使深圳广告产业形成合理化的有效竞争态势,实现令人满意的市场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古诺模型中的垄断与竞争 ,在现代网络业中亦可找到它的影子。经济的市场化倡导竞争 ,但又无法排除垄断 ,因为竞争与垄断是可相互转化的。现代科技的进步促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 ,从而垄断与竞争在这里又有了全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了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垄断的表现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跨国公司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进行有效防范和监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竞争规范体系主要是围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建立起来的。但上述两部法律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已经无法适应传统工业经济与新兴的知识经济并存,公用企业与跨国企业成为主要的垄断力量等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对搭售等垄断行为进行规制的立法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达不到竞争法应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企业的竞争行为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竞争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的竞争行为对经济运行的秩序和企业的竞争力都会产生影响。而企业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由企业内在本质决定的运行机制所支配,同时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还不完善,造成企业的竞争行为尚有许多不合理、不规范之处,其中,突出的表现是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为此,我们需要从法律规范、行政管理和道德规范等方面来制定完善企业竞争行为规范,使企业竞争有序、竞争行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目标。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及公共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公共利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公共利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下主要体现为一种不被扭曲的竞争秩序。立足司法实践,以公共利益的内涵为基点,厘清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公共利益保护的历史脉络,将公共利益的主体限定为具有竞争关系的某一领域的大多数人,公共利益的内容为保护不被扭曲的竞争秩序,公共利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作为判断竞争行为正当性的标准和促进公平竞争两个方面,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双重变革,以期给予公共利益较为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垄断是对竞争的限制或阻碍.经济学上的垄断主要是作为一种市场结构形式,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主要、甚至完全是指一种市场行为,且须同时具备危害性和违法性的构成要件.在反垄断法中区分垄断行为与限制竞争行为是没有必要的.若非从某一特定国家来看,反垄断法所规制的垄断是指企业或其他组织单独或者联合地采取经济的或者非经济的手段,在特定市场实行排他性控制,从而限制或阻碍竞争的状态或行为(某些国家保留了对市场结构或状态的规制).我国目前在研究制定反垄断法过程中所采取的做法同多数国家一样,将垄断仅界定为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17.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保护知识产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不正当竞争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保护知识产权依然是各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重心所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比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而弥补了其单一保护的不足。有关立法,如商标及其他识别性标志的反不正竞争保护,商业秘密的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存在疏漏,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垄断竞争视角下的技术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垄断竞争理论为出发点,并结合全球化时代竞争的一些新特点,分析了技术标准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暂时的)垄断地位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将传统的垄断竞争理论延伸到国际竞争领域,得出了国家的标准化战略实质上是国家与企业共同在国际竞争领域中通过技术标准来谋求垄断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也是竞争经济,更是法制经济.垄断不仅表现为实际上的对生产或市场的一种垄断状态;而且它还表现为各种排斥竞争的行为,即"限制竞争行为".中国的垄断主要不是凭借生产集中度,而是凭借行政权力.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的危害性,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恶化了市场竞争条件.惩治垄断行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反垄断法律制度,强化垄断管制,促进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20.
如今数据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富矿",围绕数据的不正当竞争便甚嚣尘上。国内喷发的数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大多依赖《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十二条进行认定,并从"竞争关系""商业道德""经营者利益"着手。诚然,在数据竞争规则孕育的背景下,其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但同时难免存在对竞争关系的认定拘泥于传统思维,片面强调经营者利益以及未对商业道德认定形成统一认识等误区。是故,在认定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建议在保留竞争关系认定要件的基础上理性调整竞争关系的认定地位,明确限定商业道德标准的适用界限和适用模式,重视消费者利益保护,以整体利益为最终法益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