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执事官"利奥的《历史》是10世纪拜占廷帝国一部重要的史学作品。通过对书中人物样态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利奥一些新的史学思想,由此引发我们对10世纪拜占廷史学的重新审视和评析,以及对拜占廷史学在西方史学史方面贡献的反思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西方工业革命的启动,使其将触角伸向了非洲。同时也将自己对历史的表述方式视作经典,最终使非洲的历史或史学中的非洲成了西方魂魄的附身。西方对非洲史的编纂,尽管从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确实可以导出一些革命性的原则,也可挖掘出某些能动性机制,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却不乏西方以杂色的观点为非洲史提供标准的尝试。非洲史官僚化与殖民化计划搅合在一起,造成了在殖民者把历史引入非洲之前其是没有历史的错觉,最终塑造了西方史学对非洲历史文化产生影响的事实。随着非洲的纷纷独立,在新的经济因素与政治结构的影响下,西方的非洲史学经历了一次转变,进入了清点存货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最重要的手段,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和价值,并为后阶段的发展提供了必然的借鉴。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的欧洲中世纪教育充满了上帝的神性,但教会为培养上帝忠实的仆人而致力于文化教育,对欧洲教育的复兴具有积极意义。中世纪教育的复兴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加洛林王朝、大学兴起和文艺复兴,为构建西方教育制度和世界教育体系的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深刻地反映出文化的特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二拍"经商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各自特点。这一时期东西方世界对个人价值肯定、对自由人格重视遥相呼应,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创作目的上,他们都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或社会,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是对生命与个体的意义、价值取向的关注,西方是指向宗教,而中国则是指向史学。鲁宾逊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体都是特定时代的特写人物,这些作品围绕其文化内核在人物形象、义利之辨等方面而极具民族特色,反映出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与政治信仰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攻击与冷落。进入20世纪,随着传统史学弊病的日益暴露以及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马克思正确判断的验证,特别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西方最大的史学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遗产对西方史学界普遍产生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他们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二是西方每一国家的史学界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  相似文献   

6.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5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西方的历史学是和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希罗多德的不朽之作《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也是人类史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由于希罗多德对史学的卓越贡献,从古罗马时代开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西塞罗就尊  相似文献   

7.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在中世纪欧洲"黑暗时代"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查理大帝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文化政策不仅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初步定型,而且对希腊、罗马等古典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作为一种造就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体系奠基和初步成型的加洛林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中世纪初期的历史时代里,起到了在没有文化的条件下建立中世纪文明和形成后来欧洲文化学术传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有过丰富的游历经验。这一现象成为西方史学的传统,它对后世的西方史学乃至于世界的史学发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无论中西,政治与历史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西方历史观和政治观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对西方史学发展进程中政治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演变进行了论证和剖析;最后指出在西方史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史学提出了新情境下的"政治"与"历史"的新内涵,从而改造了传统的"政治"与"历史"的关系,事实上起了非政治化和泛政治化的作用,但无论就内容还是本质来看,"历史"从未离开过"政治","政治"也须臾没有离开过"历史".  相似文献   

10.
戊戌时期,梁启超对西方史学已经有初步了解,近代西方学术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进化观念,世界史观和“民史”思想,以及西方历史著作所带来的一些新的史学观念,在梁启超早期史学思想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11.
清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终结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清代史学史领域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成果突出。具体表现在对清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对清代史学历程的总体和分期研究、对清代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清代民族史学研究的初步开展四方面。  相似文献   

12.
年谱在宋代兴起不是偶然的,除了史学的发达,文学的繁荣,崇尚家学、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外,更为重要的是孟子所倡“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在宋代受到重视.年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为了解谱主的生平事迹提供丰富的资料,更可贵的是还提供许多与谱主有关的其他人的信息.宋人编辑、注释名家文集,多从作品的编年入手,并进而考求作者的进退出处及时事变化,从而使“以谱证人”的写作方法在所必行.  相似文献   

13.
第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是世纪之交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的盛会。会上 ,代表们就 2 0世纪中国史学回顾、2 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历史学的定位及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精彩纷呈。与会学者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上也发表了饱含深邃智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1930年前后,“今古”之见支配民国史学界,顾颉刚有意发起新一轮的“今古文论战”,“超今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焦点。胡适提出“回到廖平”,重审廖平以礼制平分今古的合理性;钱穆以史事澄清秦汉学术演化轨迹,解决近代今古文之争,反对于经说中强求异同;钱玄同、顾颉刚进一步将今古文问题史学化,从“辨伪”与“析学”的层面明确主张超越经今古文问题;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发展经史分流观,以“理想”与“陈迹”区分今古,实践以国故整理科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学界“超今文学”的学术纠葛为线索,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展现近现代经史转型过程中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融汇各家超越经今古之争的方法与宗旨,或利于反思进而丰富时下史学研究,使史学研究成为确立文明主体性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考证学在五四时期开始兴起。在新史料与新方法的支持下,古史考证率先取得了重要成果。新历史考证学在民族史、宗教史、历史地理学、科学史等研究领域均有明显进展。新历史考证学表现出了诸多新特点,其实绩为20世纪新史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应当被视为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华夏传统学术,发展至清代,最终形成经、史、子、集"四部"架构体系。产生于中华历史文化与学术综汇期的"古典红学",同样可以从经学、史学、子部之学、诗赋文章之学四种角度观察评析。作为迥异于西方"文学"及"小说研究"的既定学术存在,"古典红学"不仅是当代红学正本清源的历史依据,也是这门华夏固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乃至返本开新的学术前提。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的典籍散佚严重,如何利用匮乏的文献史料进行客观全面的理论分析与论证,是目前学术研究面临的一大问题.以《焦氏易林》一书为例,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罗全面,囊括了汉代经学、史学、文学、社会、宗教等多个方面,由于可供参考利用的史料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对其进行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李昊《〈焦氏易林〉研究》一书另辟蹊径,在钩沉、疏通训释有限的史料基础上加以陈述、论证,综合了经学、宗教、语言学、文献学等各学科知识,对《焦氏易林》一书做了全新全面的文化学阐释,显示了其开阔的视野、翔实的材料、审慎的考辨;同时,其论证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不仅是一部难得的《焦氏易林》研究力作,同时,更重要的在于作者开辟了一种古文献研究的新视角,为史料匮乏的中古文献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现代性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沈明臣是中晚明著名山人,著述颇丰,但散藏各地,版本又未经考订,直接影响了对其文学思想的研究。通过访查图书馆和古籍书目,对沈明臣著述版本进行梳理,发现有16种,其中集部14种,史部2种,且大多流传下来。沈明臣著述版本梳理有三方面价值:其一是文学价值,有助于明代诗学研究和文献整理;其二是史料价值,如考订出《孤愤集》可为胡宗宪案提供相关史料;其三是版本价值,如梳理出《青溪集》《帆前集》是稀见本,而《丰对楼文集》更是海内外孤本。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在是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自由的学术氛围下进行的。当时学者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历史研究手段,在立足史料,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研究成果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过分强调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因而其科学性便受到损害,甚至在个别问题上出现了非历史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史论即人们对客观历史所作的评论,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最能体现作者的历史见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论,随着史学的多途发展,日益受到史家的重视,其形式也更加多样。所探讨的问题,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多与现实有关,涉及政治兴亡、民族关系、门阀观念、宗教思想等许多方面,南北的发展也有所不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在中国古代史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