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等我长大了     
硬要骑在父亲肩头,让他给我当木马时,他笑道:“现在我让你骑,长大了我可就经不住你骑了啊!”我一本正经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让你骑,我驮着你去公园玩儿!”结果,我真的长大了,却别说让他骑,就连好好陪他走一圈公园都没有过。  相似文献   

2.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会.父亲的朋友来访是我们儿时的一件乐事.那天父亲的朋友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父亲留他吃完饭,他说还要赶火车去南京,父亲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强留,你把包裹检查一下."只见父亲的朋友乐呵呵地说:"哎呀!大哥,我还信不着你么?"父亲坚持说:"亲是亲财是财,人财两清,免生误会."他不情愿地打开了包裹检查了一下,忽然咂了一下舌,父亲忙问:"少东西了吗?"朋友说:"没少什么……"说完匆匆把包裹重新整理好.父亲送走客人后把我和弟弟妹妹叫到屋内问我们动没动过客人的包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动过."父亲神情严肃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人穷志可不穷,千万不可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汪老师:您好!上周,我和好友在操场散步,一名男生突然从前面跑过来,把手放在我肩膀上,说:“我好喜欢你!”当时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把他的手推开,吼了一句:“请尊重点!”  相似文献   

4.
夏风英 《老友》2014,(6):69-69
正我初次和《老友》相识,还是在父亲家里。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望父亲。一进门,我就看见沙发上有一本《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杂志,便顺手拿起来翻阅。父亲见我看得很认真,便说:"孩子,你拿回去看吧。"回到家,我把杂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觉得该杂志内容丰富、文章短小精悍,很有阅读价值。从那以后,我经常往父  相似文献   

5.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觉得我能成为一名演员是件挺不靠谱的事。究其原因,厚道的赵宝刚导演相当直接地告诉我:"你长得太难看了。"应该说,是父亲让我看到了本不属于我的风景。父亲是中学老师,在我记忆中,他总是穿戴整洁,头发打理得很有型。现在想想,或许我的表演雏形就是从模仿父亲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何杲 《新天地》2017,(6):22-23
几乎一夜之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冒出了大量共享单车,给初夏的京城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方便了出行. 我站在路边,看着一个个年轻人扫码、开锁,骑上小单车,那么开心、惬意,从心眼里羡慕他们.这不禁让我想起,从前我也有辆单车,而且还是个有着三十多年"骑龄"的老"自行车族".  相似文献   

7.
在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中,"寻找父亲"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在他的初期作品中,随着作品主人公尤金的不断成长,他心中的"父亲"也相应地变化成各种不同的精神力量。文章结合西方文学中"父亲"形象的演变历史,重点探讨沃尔夫作品中的"寻父主题",分析主人公心目中"父亲"形象的六种原型,探寻其精神追求的实质与内涵。"寻父"主题的扌契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使小说的外在形式与内部思想更趋于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亲亲继父     
《北方人》2006,(2)
继父是在我5岁那年出现在我视线里的。那时,我父亲去世已经半年,年老的奶奶、年幼的我和体弱的母亲都需要一个壮硕的肩膀来依靠。可就在母亲和继父确定婚期没几天,被查出患有子宫肌  相似文献   

9.
黎洁 《社区》2012,(2):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第二次来,父亲踩了又踩新铺的地  相似文献   

10.
在《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在父亲死后,都对父亲的形象进行了美化、理想化、甚至神化,而这种对父亲的崇拜背后的心理实为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当父亲在世时,面对父亲的权威,他们都采取了被动的反叛方式,即逃脱,以求从父亲的控制和影响中解脱出来,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寻求自己独立的生活。在对父亲生命意志认同的集中表现上,也就是复仇问题上,他们徘徊于"崇父"与"判父"之间,并且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11.
父爱深深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当然也是在农村上的中小学。记得上小学时,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由父母接送上学的,而我每天要自己走两公里的村路上学。上初中后,我才有了一辆哥哥们骑过的旧自行车。每天的路程有15公里,父亲从没有接送过我。那年夏天,我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父李怀舜系山西离石县药材公司离休老干部,因年老多病于1994年5月9日病故。 父母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而离婚多年(母亲一直跟我一块生活)。父亲在病期间,要求和母亲复婚,并写了委托书让我给办理复婚手续。我找该公司负责同志说明父亲之意,该公司推诿说要亲自问一下,但又不去亲自问父亲。这样,父亲只好让我去他所在的居委会出据介绍于1994年2月26日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手续。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是一名党员,在武钢金山店铁矿工作,负责看管铁矿的炸药库。那时父亲放假回来,总会心情很好地跟母亲说工作上的事。那些年,经常有人以各种理由请父亲帮忙搞炸药,都被父亲拒绝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表叔送来了一条红梅香烟,低声对我爸说:"贵林弟,帮我搞点炸药吧,我要在港里炸鱼。"父亲一口回绝了:"那怎么行,  相似文献   

14.
我叫刘玮,2000年毕业于上海华夏学院涉外文秘专业,现就职于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法务部。说到我“孝星典范”的历史,可能有些朋友还记忆犹新。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奶奶双目失明,母亲重病缠身,父亲是低视力残疾人。我,作为全家唯一的希望,坚持不懈地与命运作抗争,和父亲一起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为此,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表彰和帮助,使我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工作中的心得。有许多人说,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找一份好工  相似文献   

15.
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主人公对精神之父的寻找同时也印证了整个社会对“父亲”的需要。而“父亲”在更广泛意义上是指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外在社会关系和传统道德标准的约束。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小家庭这个窗口窥视了整个俄罗斯大社会的风景,从德米特里最终的被救赎到伊凡的道德皈依再到阿廖沙对宗教的笃信,我们看到了几兄弟在“寻父”的道上走着不同的路程,却都达到了同一终点。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基层连队干部。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在感情的纯度、亲情的深度、友谊的宽度上,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尽管我很坚强,但父亲的意外去世、母亲的重病在身、自身感情的没有着落,时时压迫在我看似厚实的肩膀上。一次,我走进图书室,想努力使自己安静下来,不经意  相似文献   

17.
一起喝茶,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起先她还是笑着的,后来,说着说着就笑不出来了。她说有一天回家,父亲破天荒地求我一件事情,这在父亲的个人史上几乎是从没有过的。父亲像个孩子似的低着头,还未开言,已经是满脸通红。父亲搓着手说,那个什么……我从没有见过父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肩膀     
第一次骑在父亲肩头,我便想,自己何时才能长得像他一般伟岸刚强?于是,在艰涩而又漫长的成长之路上,父亲成了我人生的标尺。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嚷嚷着走到他跟前:"爸,别动,别动!你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文化视域中。父性是权力的象征。然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父性的权威不断失落。和西方国家相比,东方国家现代性的步伐稍慢,父性的失落稍晚。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考察·父性仍呈现失落的趋势。中韩家庭剧中时父性进行艺术的表现,反映父性在当代生活中的失落。父亲形象在家庭剧中缺席·父亲成为生活的弱者和沉重的罪身,父亲被剥夺作为父亲的权利.在父子冲突中父性的权威逐渐失落。现实中父性的失落促使中国人回眸历史,寻找父性的记忆、关于激情和生命力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拉康学说中,大他者欲望是符号界的空缺,但它必须以能指的形式支撑符号界。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这可以理解为父名对母欲的命名或隐喻替代。精神病正是拒斥父名的结果。父名的雏形是父亲的禁令,这一能指的隐喻功能建立了语言的第一个意义。精神病由于"父禁"的缺失,语言结构无法内化只能模仿,由此语言成为异物,意义处于漂浮状态。另外,精神病只有遭遇符号父亲才会触发病情,父名从实在界回返,打开一个大他者欲望的空洞,使其不得不以幻觉来填补这一深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