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朝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儒释道文化共同繁荣。李白深受当朝气象、尤其是道学和儒学思想的影响。在诗歌创作和人生道路中无处不体现出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入世”思想和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的“出世”思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至今,李白研究在文集版本校注与整理、诗文系年、诗歌选本编选、概述性研究、身世生平、思想性格、艺术成就、诗歌接受、经典化研究、普及著作及赏析文章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就。既有传统基础性研究方面超越往昔的成果,也有在现代学术思想指引下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还有普及类著作和赏析性文章的繁荣:这些学术成就从多方面推动了李白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试论儒、道、侠思想对李白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人称“诗仙”,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深受儒、道、仙、侠等各种思想的影响,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力量。他的文学作品飘逸隽永,气势豪迈。文章试通过对李白个性的分析,来了解儒、道、侠思想对一代诗仙李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月亮及酒与李白诗歌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文化身份识别的角度,揭示李白及其诗歌创作的民族精神。月亮及酒,是李白诗歌的主要审美意象。通过两者的论析,透视出李白的道家思想和道教美学品格。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李白诗歌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李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理想图式与幻灭──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意义阮堂明李白一生经历曲折,思想也复杂多变。他融合了儒、道、佛、杂、纵横、兵等诸家不同的思想。这多家思想对李白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相加、叠合,而是有机的融合。而且这诸种思想就其对待人生和现实的基本态度看,大...  相似文献   

6.
新出土的墓志中直接和间接涉及李白其人其诗者有二十余方,可以综合利用这些墓志以印证传世石刻和史传文献,探讨李白的生平、交游、婚姻情况,解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探究李白的影响,还可以从特定层面提供观察李白的材料和阐释其诗歌的方法。首先,可进一步探讨李白在安史之乱中的行踪;其次,探讨李白与古文先驱者李华、韩绅卿、韩云卿的关系,进而考察李白的复古思想与古文运动的联系;再者,通过出土文献印证李白的诗文作品;最后,通过新出墓志对李白影响的记述,可深化对李白及唐代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李白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出发,对李白政治思想的主导因素作了分析与考察。指出在蜀中时期,李白的政治思想表现为“杂”与“稚”,三十岁左右逐渐确立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在以后大半生的经历中,他都致力于实践这一理想目标。李白复杂的政治思想在发展中也经历了变化,但始终以儒家因素作为主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国 5 0年来的李白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 ,可以看到 5 0年来李白研究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又走了不少弯路。李白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是唐诗研究的一个缩影。它经过了建国初期—文革—改革开放一个“之”字形的曲折道路 ,最后发展至健康繁荣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永王东巡与《永王东巡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永王李璘的东巡和李白写的《永王东巡歌》,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永王和李白同属叛逆,罪有应得;有的则替永王和李白鸣冤叫屈;还有的只骂永王而把李白解脱得一干二净。这些看法,孰是孰非,很有考察清楚的必要,因为它关系到李白思想的评价,是李白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20世纪李白研究三个时期,概述其主要成就。认为:本世纪的李白研究,无论在校注李太白的全集、考证生平事迹乃至李白思想性格、心态及李白作品研究方面,都超越过去,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盛唐是自我意识普遍觉醒的时代.李白的思想、性格及其家族的漂泊经历对李白所具有的自我实现的生命力量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政治上的被遗弃感和失落感、世无知音的孤独感、家族出身所致的出仕艰难,使李白的孤独体验深刻而独特.李白诗歌对时代精神进行了情感化、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李白有强烈的崇道倾向,他把道教的思想与风神熔铸在诗歌中。唐代是道教上清派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一条佐证。上清派思想在唐代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重玄学,而李白的诗歌中有不少谈玄的成分,这为李白所属道派为上清派提供了第二条佐证。上清派道经《真诰》中有鼓励世人求仙得道、炼丹采药、修炼养生的说明,李白的诗歌中也蕴含了相应的道教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白现存酬赠元丹丘的诗有十多首,还在其它诗文中多次提到元丹丘。搞清楚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对了解李白一生的行踪和思想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本文拟对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作初步的梳理和探索,向学术界请教。  相似文献   

14.
从李白诗歌深层意蕴的探索可知,李白的思想不是儒道合并,他的政治思想、生活原则充分体现了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李白诗的深层意蕴是着眼于人生价值的层面.而"道"之境界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体验.道家思想本质上就是由"守静"的功夫,通过主体的修炼和自我的"反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人的心灵的整体和谐,从而达到"同于道"的境界.老庄哲学中的"无为"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有为".李白"进"与"退"的不同态度与表现,正体现了老子哲学密切结合的两个方面.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深得老子哲学之体要,他是对老子哲学理解得较为准确、运用得较为有效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16.
李白早年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中,通过对道士生活环境的细腻描写,体现了李白的人格、气质、个性特征及其对道教美学思想的追求,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返朴归真、有无相生、虚静恬淡、自然无为等美学思想,这些道教美学思想也贯穿于李白的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一生是"执著入世"和"飘然归隐"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奇妙组合。儒、道文化精神造就了李白独特的个性与对人生的追求。一方面,他骨子里充满积极进取的儒家入世思想;另一方面,他深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陶醉于自然、极端张扬自我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论李白对庄子的承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虹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54-56,105
李白诗歌作品中使用庄子典故多达70多首,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庄子的直接承继。李白虚静的创作状态亦即道家所谓的"精神漫游",具体体现在李白诗歌的三个突出特点,即喜欢醉酒而作、喜欢写月亮和水。李白作品中虚静的文学境界,是道家虚静的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李白寄情与山水诗的大量创作,是庄子文艺理论的具体阐释和道的哲学内涵在文学上散发出的光芒。李白作品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对道家思想最恰当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杜甫一生恪守儒家思想,而李白的主导思想却是道家,这是二者思想信仰最根本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一区别决定了李白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不如杜甫那样广泛而深远。  相似文献   

20.
李白青少年时期跟随赵蕤学习纵横之学,其一生思想及行事皆深受影响。《长短经》乃纵横之学的集大成,李白的帝王师思想,激励其得君行道,经世济民,积极追求建功立业;婚赘于许氏、宗氏及入永王幕也是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李白的政治理想是帝王师,建功立业,其生活理想乃高蹈隐居,问道求仙,因而功成身退乃其人生的最高理想。平交王侯的思想,是对士之才具的自信与肯定,乃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纵横之学以宏阔的视野,通达的知识,秉要执本,颇具辩证性思维,不拘一格,能够认识矛盾的互相转化。因而,李白能够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于一身,对战争有全面客观的认知,对孔子与儒学亦能见其本质,既有赞扬亦有批评;而强烈的忧患意识,使得李白怀有强烈的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焦虑,对现实的昏暗与不公,予以强烈的批判。纵横之学,使李白高迈的情性和疏放的天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