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风格,前人虽已作过探讨,但多半是对单篇名作的赏析,更少专文探讨他的小品杂记.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欧公的小品杂记类作品入手,探讨领略欧阳修的散文创作风格,即前人所谓"六一风神".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以其"文章道德为一世学者宗师"。他的散文,具有幽情雅韵与纡徐婉曲之美。它的形成,来源于欧公的涵养和学问;也与有宋一代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有关;再加上欧阳修在仕途上屡遭挫折,这就更促使主体意识逐渐转向内观自省,从而使他的散文具有了这种风神。第二,平淡质直与条达疏畅,是欧阳修散文又一重要的美学特质。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以"实用求审美"这一最高美学追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欧公视"言"、"事"为一体的产物,当然与宋朝最高统治者曾多次下诏纠正浮靡文风也不无关系。第三,容与简易与凝练自然,是欧阳修散文又一显著的美学特质。这首先得力于欧公那认真踏实、一板一眼的审美习惯和刻苦用功的严谨写作态度;其次,来自于欧阳修知性反省的理性思考、尚辩驳的思想倾向;再次来源于他那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十卷历来被誉为金石学的开山之作,因此少有学者关注其中的文学内涵.笔者认为,《跋尾》具有丰富的多重价值,阐发其文学内涵可以从新的角度扩展对欧阳修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成就的研究和认识.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文体的复古与变新;文辞的尚真与求工;跋文所呈现的“六一风神”.  相似文献   

4.
三国的董遇,家境贫寒,但他酷爱读书,善于利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宋代的欧阳修,当官终日政务缠身,但他能够抓紧利用“三上”的零星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以此构思文章,终于成为有名的散文家。宋代学者朱熹讲究“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  相似文献   

5.
庐陵学与六一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一居士的人格是六一风神的内在主体精神 ,春秋笔法影响了六一风神的行文风格 ,而庐陵史学与六一风神之人物形象塑造有密切关系 ,庐陵学之“人情说”则铸成了六一风神抒发郁愤的情感内核。  相似文献   

6.
明人小品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品文发展到晚明而盛极。明人小品受个性解放思潮和在样之风的影响,从文以载道的传统向消遣自适转变,从复古摹古向师心自运转变,形成一种最为自由的文体。明人小品追求“真”“趣”,并把诗歌体制融入散文之中。从传统古文的”以气为主”转而追求意境情韵,是古代散文的重大转折。明人小品受宋代散文的影响最大。明代作家对于小品文有自觉的美学追求。明人小品在现代社会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简易流畅的行文风格不但自具特色,而且还引导了有宋一代散文美学风范的确立。欧阳修求简的散文创作理论是在宗经复古的大的学术背景下,向圣人经典简易风格学习的结果,他对中国传统的文章求简理论有系统而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散文以其感慨淋漓、纡徐往复、一唱三叹的"六一风神"著称于世,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多元灵活表达方式也是构成其"风神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欧文中不论序、记、墓志碑表还是史论与史传等,都能自如灵巧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以叙为议,或以议为叙,或夹叙夹议,或议论兼抒情,或叙事并感慨,或叙事中带悲慨以发议论,或叙、议、情水乳不分,如此等等,都离不开对司马迁《史记》的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9.
北宋著名散文家欧阳修在《与黄校书论文章书》中提出“文章系乎治乱之说”,认为能“见其弊而识其所以革之者”才是好作家;“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他的散文,是很好地贯彻了这一创作主张的。 当然,欧阳修的散文内容涉及面很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欧阳修散文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历史、政治和考据等方面的不足,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对欧阳修的童年、丰富性和归依体验等方面介入分析欧阳修的散文,得出其独特的心理体验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和对“自然”强烈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苏轼主张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一方面注重散文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能够突破视散文为心性义理或治教政令附庸的传统思想,用艺术的、审美的观点来看待散文,强调散文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重视散文创作中构思、灵感和传达的作用,并主新、尚变、提倡多样化,这些都有利于散文美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由欧阳修开启的宋代散文平易自然的审美风尚,追求散文的自然真率、旷放恣肆之美。他富有开创性的美学思想,使我国散文美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学风转变时期,同时也是散文风格丕变之时.二者之间在重人情、宗法经典以及从散文创作角度论述学术问题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无论是对中国学术发展,还是对欧阳修散文创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准确地把握这种互动关系,能进一步开阔欧阳修散文,乃至于整个宋代散文研究视野,更好地把握散文创作理念以及创作风格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转型期,"以人为本"是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的亮点。在众多庆历学人中,学坛盟主欧阳修"以人为本"的学术思想颇具典型性,而这种思想又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对宋代散文审美风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散文有纡徐含蓄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散文创作时成功运用转折法有关,这种转折法又可分为明转法和暗转法两类。这种散文创作方法是他主张"熟"的创作理念作用的结果,也是欧阳修散文风格学韩而不类韩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对建立宋代散文审美风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散文具有明显"缓"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章法安排、句法安排以及用字等方面,"缓"的风格对欧文形成摇曳多情的审美效果、摆脱韩愈文风、自立门户以及引导元明散文风尚都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强调欧文"缓"的风格对深入研究欧阳修散文,甚至是宋代散文都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是宋代的易学名家,一生既辨《易》,又解《易》。他采用问答体,通过选解方式,注重从义理角度阐发《易》经,其方法则是“推天地之理以明人事之始终”;欧阳修解《易》,有比附人事、喜欢议论、主张经世三个特点,可见他对宋代易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对平易文风的提倡与实践,是他对平易精神的自觉追求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欧阳修追求的平易精神,体现了宋代士人掌握政权之后的主人翁心态,它强调务实有为,提倡立足现实的道德追求。在平易精神影响下,欧阳修的散文以自然而真实的面貌表现了更加广阔的现实生活内容,艺术手法呈现出种种新变,形成独具特色的平易文风。  相似文献   

18.
时贤大都认为,对我国传统诗歌理论的特有载体诗话的研究,肇端于北宋末年的汇编。实际上,这种研究早伴随着诗话呱呱坠地就开始了的。在出现诗话汇编之前,对诗话的研究已存在两种形式: 第一、自序。从现有资料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欧阳修在书前自题曰:“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即对自己首创的诗话之体从创作态度到内容、形式,以至功能诸方面作了简要界定。这应是最早的研究。紧承其后的司马光的《温公续诗话》,公认为我国第二部诗话,也仿照了《六一诗话》在书前自题曰:“《诗话》尚有遗者,欧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尽管这  相似文献   

19.
论叶燮的《原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主要是关于诗歌的理论。宋代欧阳修写作《六一诗话》以后,“诗话”成为诗论的主要形式。“诗话”的长处是便于理论结合作品实际,短处是理论的系统性、概括性在表达上受到限制。清代的“诗话”著作很多,大约有四十几种。这其中,发挥了诗话的长处,又重在论证辨析的,当推叶燮的《原诗》。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著名散文《昼锦堂记》有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欧阳修应韩琦之邀,为韩琦新建的“昼锦堂”作记。文章写成后,欧阳修派人给韩琦送去。送文章的人走了,他又派人将其追回修改。修改的结果,只是将开头两句的“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为什么加了这么两个“而”?读一下就会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