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北朝时代,中央政府的乐府机关亦跟汉代相似;搜集民歌,配合音乐演唱.《敕勒歌》是北朝乐府民歌.它保存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里.北朝民歌流传至今的作品,绝大部分均在“梁鼓角横吹曲”内,只有少数几首收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内,一共计约七十首.《乐府诗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乐府广题》曰:‘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英藏S.1497(甲)、S.6923(乙)、法藏P.4785(丙),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据甲乙卷辑《失调名·须大拏太子度男女·十一首》.《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原卷明确“父言”有四.“父言(来日见男女)”一首,《总编》校释疑“来日”是“尔母”之讹,事实并非如此;“来日”犹言“来时”;《总编》校释以为“心”或是“今”之讹,不确;“不许见”亦非不许两儿见母,丙卷作“不喜见”.“父言(世间恩爱相缠缚)”以甲卷为胜,佛经常以“树”为喻来阐释世情;并有“树下住”之喻,甲卷因“着”“住”音同而讹,而“相逢”“逢”意同,“相”又与前“相缠缚”之“相”重复,故校“相逢着/相逢树/风吹切”为“逢树住”.  相似文献   

3.
提起崔颢,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他的《黄鹤楼》诗,这首千古佳作,被南宋文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的记载又把他与李白联系在一起,据说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此诗,为之叹服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笔记小说的描绘、渲染虽未必可靠,但也足见后人对崔颢诗作评价之高。其实崔颢的诗作,在他生活的唐代就享有盛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曾写到:“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把崔颢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后出版的众多的唐诗选读本,在介绍崔颢的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刘禹钖传》说:“禹钖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钖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钖之辞也”。朗州即今湖南常德市。刘禹钖任朗州司马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召回京师是元和十年(815)。武陵一带的夷歌,只是传唱于当地男女口中,究竟哪些是刘禹钖作的辞,已不易详考。刘禹钖《竹枝词》引中有“附于末”三字,查宋刊本《刘梦得文集》卷九末注云:“右已上词,先不入集,今附卷末”。可见这些《竹枝词》原曾考虑不收入集中的,则在朗州所作的夷歌辞,皆未入集了,这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评注     
《木兰诗》叙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该书共一百卷,分十二类,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歌谣,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乐府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采集歌辞。乐府所采集、创作的乐章和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唐以后,凡能入乐的诗歌和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甚至宋元词曲(因为合乐)也称为“乐府”。  相似文献   

6.
唐代第一个储君李建成历来受尽唾骂。《旧唐书》称“建成、先吉,实为二凶”,“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旧唐书》卷64《赞曰·史臣曰》);司马光将他斥为“庸劣”(《资治通鉴》卷191)。范文澜同志说:“李建成爱好酒色畋猎,亲近赌徒恶霸,……是个纨裤无赖子。”(《中国通史》第3册,115页)更有说李建成是“荒淫无耻,残害民命”(董克昌《论房杜》,《北方论丛》1982年第6期)的。古今学者都异口同声完全否定李建成,而史实并非如此,建成确有冤枉之处。  相似文献   

7.
七言诗渊源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言诗渊源辑考跃进《玉台新咏》卷九始列《歌辞》二首,即所谓“东飞伯劳”歌和“河中之水”歌,以后依次列入《越人歌》、司马相如《琴歌》、乌孙公主《歌诗》、《汉成帝时童谣歌》、《汉桓帝时童谣歌》及张衡《四愁诗》等。这些均是七言诗体。依此来看,似乎七言始于“...  相似文献   

8.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名篇《燕歌行》(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高常诗集》卷五),今人多认为诗序中所言之“御史大夫张公”即为玄宗时名将张守进,所谓“征戍之事”指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张守登隐瞒部下败状,“妄奏克获之功”这件事(见《旧唐书》卷一O三“张守检传”)。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二在此诗下引《旧唐书·张守传》后即谓“此诗盖隐刺之也。”岑仲勉先生亦谓“此制张守登也。”《读全唐诗札记》朱东润先生主编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编之《唐诗选》论及此诗时亦持此看法。傅珐琅先生则对此提出…  相似文献   

9.
1 《吴郡志》卷十一《牧守》:“范传正,字西老,为苏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在刘禹锡后。”按:《旧唐书》卷十五《宪宗纪》:“元和七年八月甲辰,宣歙观察使房式卒。丙午,以苏州刺史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旧唐书》卷一六○《刘禹锡传》:“六月(按当大和五年),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据卞孝萱先生《刘禹锡年谱》考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大和五年十月,大和六年二月抵任。则刘禹锡为苏州刺史在范传正罢苏州刺史任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10.
贾谊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五十八篇,贾谊赋七篇”;《隋书·经籍志》著录“贾子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贾子九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新书十卷”。应劭、颜师古、司马贞等称贾谊作品为《贾谊书》;《崇文总目》说:“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这些材料说明,北宋以前贾谊的著作已有《贾谊书》、《贾子》、《新书》三种名称,9卷、10卷,10卷录1卷、72篇、58篇等记载。而《新书》的真伪问题,历来就存着怀疑和争论。  相似文献   

11.
令狐楚是唐代宰相之一,曾数领诸镇节度,颇有政绩。他又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骈文作家,白居易一再呼为“诗敌”,刘禹锡称之为“今日文章主”,史官则谓:“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旧唐书·元稹传》)他曾有《漆奁集》130卷,《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60首,《全唐文》辑存其文5卷约140篇。他不仅“夜半授衣”培育了李商隐,而且与当时诗人张籍、王建、刘禹锡、李逢吉、白居易、贾岛等广为酬唱,更以奉诏纂进《元和御览》导引一代诗风。令狐楚的文学史地位是特别的,但又是为学术界所忽略的。本《年谱》侧重于令狐楚之仕历浮沉、文学交游、作品系年诸项,受篇幅限制,且为《简编》,意在对展开令狐楚之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2.
补白(二则)     
(一)《旧唐书》卷一七三《李绅传》:“(长庆)二年二月,超拜中书舍人,内职如故。……时(李)德裕与牛僧孺俱有相望,德裕恩顾稍深。(李)逢吉欲用僧孺,惧绅与德裕沮于禁中。二年九月,出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乃用僧孺为平辜事。”(《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略同)  相似文献   

13.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易之、张昌宗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郭绍林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到底是武则天的什么人?《旧唐书》卷78《二张传》解释为“俱承辟阳之宠”,是“内宠”。这一说法被现代史学家承袭。岑仲勉《隋唐史》上册第161页说是“面首之流。”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册第160页...  相似文献   

14.
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问世以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其中尤以陈婉俊的补注本更为风行:然陈婉俊的补注,虽被四藤吟社主人誉为“考覆精严”也难免有注释乖误之处。比如对卷五韦庄《章台夜思》诗之“章台”即误注为:“《汉书·张敞传》:走马章台街,以便面拊马,注:章台,在长安中。”今之《唐诗三百首》几种新注本,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享盛名的杰作。它问世以来,一直誉满人口。明何良俊推为“古今长歌第一”(《四友斋丛说》)。清赵翼赞为“千古杰作”。赵翼还特别强调《长恨歌》在白居易诗作中的特殊地位,说:“盖其(指白居易)得名,在《长恨歌》一篇。其事本易传;以易传之事,为绝妙之辞,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瓯北诗话》)。白居易自己也把《长恨歌》看成得意之作。元和十年冬,在江州贬所时,他自编诗集为十五卷,在卷末题诗一首,一开头就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把《长恨歌》摆在压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 巴人素以能歌善舞著称。据传汉高祖刘邦见其歌舞,说“此武王伐纣之歌也”,并命乐人习学。这就是巴渝歌舞。巴渝舞曲有矛渝、弩渝、安台、行辞四种;巴渝舞曲辞就是“巴渝辞”。 “竹枝词”原即“巴渝辞”。杜甫《奉寄李十五秘书二首》其一:“竹枝歌未好,画轲莫迟回。”郭知达集《九家注杜诗》  相似文献   

17.
[摘要]英藏敦煌文书中有编号为S.610之写卷一件,该卷最早由王利器收入《历代笑话集》,王利器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定其为隋侯白撰。该卷当是《启颜录》之传抄本之一,且非完本,其文献价值不可小觑。对于该卷的注释,有曹林娣、李泉辑注本《启颜录》5,但注释错误甚多,故选取“论难”7则,重新进行笺注。  相似文献   

18.
侯苞、侯包、侯芭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韩诗翼要》十卷,武英殿本题侯芭撰,中华书局点校本题侯苞撰。《旧唐书·经籍志》亦著录此书,题卜商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韩诗》,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经义考》作“侯氏包《韩诗翼要》,《隋志》...  相似文献   

19.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刘昫监修的一部反映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卷。北宋时由于史书编纂思想已与五代有了很大不同,政府下令重新编修唐史,称《新唐书》。《新唐书》问世使《旧唐书》受到冷落,六、七百年里一直处于被否定地位,直到清初才转变这一局面。乾嘉时期,人们把《旧唐书》抬到与《新唐书》并重的地位。为什么如此?这当归因于《旧唐书》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而史料价值出自史料来源。因此,本文着重论证一下《旧唐书》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旧唐书·经籍志》载记失误颇多,后世已多有校补,本文就其史部再考四则。《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皇典》五卷,丘孝仲撰。""丘孝仲"应作"丘仲孚"。《旧唐书·经籍志·史部》"仪注类"著录有:"《书笔仪》二十一卷,谢朓撰。""谢朓"应作"谢朏"。《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有:"《海岱志》十卷,崔蔚祖撰。""崔蔚祖"应作"崔慰祖"。《旧唐书·经籍志·史部》"杂谱牒类"著录有:"《裴氏家记》四卷,裴松之撰。""裴氏家记"应作"裴氏家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