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法学方法论生态化之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阐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传统法学方法论与生态化法学方法论的理论渊源,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论上的流变以及生态化法学方法论价值判断之形成,用以揭示后现代主义与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阐述环境法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了生态化理念下环境法学研究方法变革之必然,并论证了其变革的重心在于环境法哲学领域的革新.由此文章认为,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在法学方法论生态化的趋向下传统法学理论将面临挑战与重构.  相似文献   

3.
法学方法论业已成为我们时代的“显学”,为进一步突显其学术研究对象的鲜明性、自主性与创新性,本文立足于既有论述,又进而试图在新的视野和高度上,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对象进行多维阐释.法学方法论是研究法律实践和法律适用的学科,是法律思维之学、法律逻辑之学和法律解释之学,也是法律类型思维之学与法律价值思考之学.  相似文献   

4.
法律方法论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年度法学界对法律方法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法律方法论的学科意识明显增强.无论是法理学、部门法学还是法律史学领域对此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尤其是,跨法律部门的法律方法研究也构成本年度一大特色.总体上看,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从研究的范围、层次和深度均有所推进.但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尚存在若干局限性,其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重要理论与实践难题,总结并克服这些不足与难题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法社会学方法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的法社会学方法论的考察,发现韦伯独特的方法论不是来自社会学,而是与韦伯的法学教育背景密切关联。从韦伯方法论的两大基本视角(历史的视角和社会的视角)和韦伯方法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理想类型、意义解释和因果分析)可论证说明韦伯方法论的形成得益于传统的法学研究方法和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6.
传统法学方法论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渐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法经济学方法论的引进则为法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法学与经济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以效益为其核心和原则,一切法律制度都可以理解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努力。通过对市场环境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分配,来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提高经济行为的效率,从而给人们研究法律、研究社会带来收益。  相似文献   

7.
对立法问题进行方法论的反思,不仅是对目前学术研究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学方法论的前提性问题.以政治意志形式出现的价值预设如何向法律形式转化,是立法方法论中的基础问题,因而也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方法论的核心问题是法律创制的方法,其中包含法律的价值安排与价值的实现程序.在区分伦理与道德的前提下,运用商谈原则和普遍化原则,将价值整合为共识进而作为立法的价值预设;将公共自主与私人自主统一到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之下,这既是对价值共识进行实践设计,同时也为立法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法律的价值安排与价值的实现程序,统一于通过主体问对话而达成共识的商谈理论之中,并通过立法民主程序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律方法论研究在体系建构、知识创新、思维方式升级及法治话语塑造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步。方法论已经成为中国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法律方法论研究还逐步确立了法律思维规则在法治建设中的构成性功能;对逻辑的重视正在型塑与法治相匹配的法治思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的体系建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新中国70年的法律方法论研究可分为:全面向苏联学习的阶级分析法学;向欧美学习推理、解释方法的技艺法学;新时代在中西结合基础上建构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与法治话语的法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主要是对西方法学知识、原理、方法的继受性整合,研究成果的借鉴成分较多,原创性以及对中国问题的深入度不足。  相似文献   

9.
历史法学以历史主义法律观为核心,强调法的历史性因素,主张用历史去解读法律,用法律去阐明历史,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不仅创立了比较系统的历史法学理论,形成了独立的历史法学术流派,而且开始使用历史考究的方法研究法律,之后以梅因为代表的英国历史法学在填补历史法学理论不足的同时,系统地使用历史方法研究古代法律制度,使历史法学成为系统的法学方法论体系,从此用历史的视角探究法律成为普遍的共识,用历史方法研究法律也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手记     
一般认为法律方法论属于规范法学的范畴,具有教义学属性。在狭义的学科划分上,法律方法论与法律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构成了传统法理学(法哲学)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然而,这种认识是带有一定片面性的,最基本的在于其忽视了法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