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书中论定:中国已经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对外开放成一体,应当进一步实施市场经济区域化的联动战略;发达国家分割垄断了当今世界市场,中国21世纪应当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战略依托,在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应采取"一圈"、"一带"、"一区"、"一点"的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经济转变与城市群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 《学术月刊》2013,(7):107-112
"十一五"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重心不断转移调整,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东、中、西部"条状区域发展思路,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块状"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区域由"带状"向"块状,,转变。平均来看,城市群以占所在省份32.28%的国土面积,聚集了所在省份60.66%的人口,创造了75.61%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国区域经济已由省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当前,行政区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城市群将是中国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主要载体,中国区域经济正在由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在这三大转变基础上,"城市群经济"概念的提出有其合理性,空间聚集已从"产业聚集"演化为"城市聚集"。这时,城市群经济已成为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及运行的一种形式,是基于社会分工深化、市场深度扩张、要素高度空间聚集而演化出来的区域经济形态。城市群发展的当代意义还在于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是实现中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领者。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坛》2015,(3):2
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新战略,"一带一路"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布局。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不仅仅是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必须优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出现新的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区域政策的提出与推进体现了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意图。在这一过程中,区域政策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区域政策的综合性提高,国内区域政策与国际区域战略相结合,区域政策转向与城镇化规划相结合。综合型区域政策的推动需要提升规划的功能,在区域政策的规划与实施中,地方的作用不断增强,区域成为央地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杨文举  黄依洁 《西部论坛》2021,31(6):111-1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燕  魏后凯 《江海学刊》2012,(2):78-85,238
以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为地域单元,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指数,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总体上,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不平衡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转变,中国区域发展综合协调水平经历了先持续下降(1985~2003年)、后逐年提高(2004~2009年)的"U"型演变。不过,当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未来区域协调化发展任重道远。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调整优化国家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全面、可持续的协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非均衡、协调、统筹区域发展的渐进性嬗变过程.这样一种渐进性战略嬗变决定了中国的区域政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区域经济的现实格局,也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顽疾.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过程,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5):25-31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的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家中,既有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这样综合实力较为雄厚的国家,但是更多的是综合实力较弱的国家。在该区域不仅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很多国家内部的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在这样一个国家众多、情况复杂的区域,推进国际投资便利化,实现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借鉴相关协定的成熟机制,既是推进该区域投资便利化的合作机制,也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0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研究协会(英国)、区域研究协会(英国)中国分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梁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大正式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从政治高度确立了"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中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中国注重全球战略布局,表现出一个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区域性经济体向全球扩展的强劲势头.中国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不断拓展经济影响力的基础上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注入动力,但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仍然受制于美国等西方经济体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国借发展自由贸易区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防范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1.
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提出的一大重要任务,也是江苏经济运行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在分析研究江苏投资与消费关系演进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就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5省市投资与消费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引申出对江苏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整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史晓伟 《阴山学刊》2002,15(3):19-21
语用的礼貌原则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行为理论以西欧交际原则为基础,不具有普遍性.他们所考察的面子问题因文化差异而情况不同,也难以对语言的间接性及其作用确定一个绝对标准.由此可以认为得体原则比礼貌原则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当代灾疫防治必须以频频爆发、首尾相连的灾疫状态为逻辑起点,以反思、批判面对灾疫的自然主义立场及扬弃灾疫防治的被动应急模式为前提,确立为为消解灾疫而学习、为恢复生境而节制、为生态安全而行动的实践理性姿态,构建在全球框架下重建生境、在国际平台上重建生态家园、在全球视域中创建生态文明的三级目标体系,以重建生境主义价值导向体系、共在互存的整体存在方式和共生互生的动态生存方法为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优雅》2006,(8)
  相似文献   

15.
声音·数字     
《优雅》2006,(7)
  相似文献   

16.
声音·数字     
《优雅》2006,(6)
  相似文献   

17.
18.
编读往来     
《优雅》2006,(4)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优雅》2006,(6)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优雅》200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