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礼治文化和专制制度的长期统治下,出于对政治权利的依附和追求,文人群体积淀成某种集体意识,这就是依附心态,而当专制历史使他们的这种依附不可得时,又让他们在心理上成为弱者,形成一种自卑情结。这种期盼与失落并存,自傲与颓放同在的矛盾心理格局,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不可避免的给人留下一种"南柯梦、黄粱枕"的印迹。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潜意识蕴积了一种因渴求亲近远离他们的传统文化,故乡和大自然而产生的"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结"使他们需要得到情感上的寄托与宣泄,从而影响着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和选择,城市电视台开办电视栏目应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作家的“长安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情结"是中国古代作家基于长安与政治的特殊关系而生成的心理印象丛.作为古都,长安所具有的巨大的政治功能直接影响着古代作家的人生实践;作为心理印象,"长安"在古代作家的创作中发挥了激活情感、寄托理想的作用.透过"长安情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群体超越个人得失的忧国忧民意识,以及他们出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而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传播与社会各种权力系统的相互交缠,构成了电视广告多元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电视媒体所具有的公共领域功能,使得广告作为电视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使命和价值就不仅仅只是商业信息的传输或市场营销的工具,更可能成为各种社会力量之间冲突或博弈的载体.作为广告意义结构的一个重要层次,电视广告在社会意义层面常常表现为对社会资源或公共性议题的"依附"过程.而在这种"意义依附"当中,一方面使得电视广告成为受众自我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建构出某种社会公共性的价值观以维护公众的利益.本文力图具体阐述电视广告传播表现出的"意义依附"的特征,进而分析"意义依附"特征所具有的合理性与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一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在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中,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普雷维什的理论贡献就在于发现了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依附论学派在对普雷维什的批判中也继承了中心—边缘结构这一批判性视角,并对中心国的技术垄断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然而,标榜为"新依附论"的多斯桑托斯似乎抛弃了中心—边缘这一批判性概念,转而使用"统治国"与"依附国"的表达式。对于分析依附现象来说,"统治国"与"依附国"的概念在解释功能方面的确显得更加直观,但是,其价值判断的色彩掩盖了解释框架的客观性。对中心—边缘概念的抛弃也致使多斯桑托斯在寻求打破依附的方案时表现出了空想的色彩,他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仍然是中心—边缘结构得以建立和巩固的线性思维,是无助于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女性文本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离家出走"者。面对苦难和冷漠的生存环境,他们断然逃亡了;逃亡是一种自救,期盼改善生活,然而逃亡也充满了无奈,没有人能全新地"重建"。这种逃亡者,与以前文学中追求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逃亡者不同,他们更真实地揭示了潜在的社会心理;如此写作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的本体性。  相似文献   

7.
电视接受是一种实质性的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核心是心理问题,从接受主体出发,这种心理表现为人本心理及其在变异过程中的寻求与满足.由于电视接受主体受制于社会属性,故电视接受心理一般表现为社会性变异.当我们以电视接受中的艺术接受为主要描述对象时,便会发现以人本心理为基础,以社会属性为制约的这种接受关系在更高层次上是一种审美关系.在电视文艺接受中,它表现为审美情境的产生,在电视其它形式的接受中,它表现为道德心理的认同与超越--一种审美感的伴随性感知.二者共同构成电视接受心理的"审美升华".在电视接受中,人本心理、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是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与民本主义的认知,主要是以对脑体分工的曲解为前提,将士从农工商的复杂关系里剥离出来,使士人形成“知识原罪意识”;再以“知识原罪”为逻辑起点,推演出传统士人特有的民粹心态和带有歧义的民本主义价值观。这种通过“重农———重民———民本”的逻辑推进而植入对士人的复杂认知过程,决定了士人的社会定位与自我定位:他们既被贬,也自贬。中国传统社会,是从对士人的隐蔽性贬抑转向公开实施反智主义的政策;使士人在社会地位不断降低的同时,不得不走上依附体制的道路。他们依附体制的心理轨迹与封建制度的刚性规定不期而合:一是由进入庙堂而“恒产化”形成的顺向耦合;二是知识罪恶感与反智主义政策的无奈耦合。这两种耦合强化了他们对体制的依附性,给中国知识分子以后的角色转换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对自主人格的呼唤,对依附人格的批判,构成它最具深度的矛盾冲突线.20世纪市民文学展现的人格冲突,最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蜕变的尴尬".在世纪初和世纪末的官场现实主义小说中,对依附人格的批判和剖析即成为主导倾向.鸳蝴派的作品受西方个性解放思想影响颇多,但封建的伦理观念也深驻难移.海派作家叙事的平民立场、"俗人"立场体现了他们一种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但他们笔下也没有站立起一个健康的具有自主人格的新人形象.新写实小说、70年代作家、美女作家等八九十年代的市民文学所展示的市民的人格世界也是灰色的.张欣笔下的"城市丽人",在残酷的竞争中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始锻冶出一种新的人格,这是百年市民文学的一个终点,也是新的世纪市民文学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失业群体的游民化及其社会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多年累积,大学生失业人员呈现出"群体化"、"游民化"的特征,共同的教育经历、就业挫折和负性的心理感受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群体",他们在承受生活窘困、身心痛苦的同时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失业大学生的应激管理、社会支持、心理疏导体系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大学生有序参与政治活动的理性精神,本文依据调研资料,对大学生的权力欲与荣誉欲、"精英"情结、依附心理与边缘感几方面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中,养成批判的公民精神,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丰富政治参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现状可归纳为六种依据、两种思路与两种倾向.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注重两种倾向--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于适应与发展应成为心理健康考察的基本对象,并最终落实在对心理机能的评估上.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心理健康的平衡说",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心理机能上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的依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在春秋战国时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依附者——"私徒属"与"宾客"对其所依附的各级贵族的人身依附的减弱。具体来讲:私徒属讲求忠于主人,至死不贰,宾客则以势取舍,择木而栖;私徒属仕于主人,奉职尽责以取得俸禄,宾客则无有职掌,有事差遣,无事闲处,仰衣食于主人;私徒属视主人为衣食之本,尽忠于主人即是其人生目标,宾客则视主人为进身之阶,出将入相,显身扬名于国方是最高理想。这种依附关系的演变反映了早期国家的集权化倾向以及君主专制权的加强。  相似文献   

14.
1949-1956年中国的政治发展理念、外交政策和实践、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过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半依附特征.新中国"主动的半依附"所期望的国家利益与"被动的半依附"所付出的代价并存.相应地,半依附政治发展的后果也是悲喜各半:尽管这一政治发展模式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但也使其政治发展受到苏联的影响和制约,成为自主政治发展的障碍,甚至某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也逐渐被苏联模式侵蚀.半依附政治发展的重要教训在于弱国必须谨慎处理与实力悬殊的强国之间的结盟关系问题,并尽早做好同盟破裂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依附既定中西方观念造成的"平面化自由"问题,以及东亚现代化不能向世界贡献东方式的现代重大理论的"弱创造性自由"问题,浙商"穿越现实"的个体自由经验值得重视。这种经验以"亲和群体但不依附群体的隐性个体自立"、"亲和经验但不限于经验的潜在个体理解"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可以诊治中国学界百年来依附西方"超越现实"的自由观批判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错位之症,也可为东亚的世俗性现代化提供一种"穿越世俗"的东方自由文化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6.
《儿子与情人》这部心理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一种特殊、复杂、畸形的母子之恋.在小说中,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情结--"恋母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表现和产生的根源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邪教信众心理特征及其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信众的心理异常按轻重表现分为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它是一种独特的"成瘾"现象;它具有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状态的精神病样症状.针对邪教信众中广泛存在的这种非常态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应对精神依赖和精神痴迷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成因;然后.根据其心理特点,应用尊重、团体治疗、理解和共情等原则进行全面的家庭-社会心理干预和矫治;另外,对邪教信众除了从心理上进行干预之外,还必须通过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辅助干预和治疗,以营造和谐的社会、家庭人际环境,消除其焦虑、烦蹂和矛盾心理,帮助其脱离暗示性环境,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是一种利他主义思想,儒家经典中要求"仁者爱人""义大于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人交往中要求"克己复礼",同时我们会发现这种利他主义是一种有差别的利他主义。每个人首先存在于他所属的圈子里,对于他所从属的圈子具有依附关系,个体对于距离其所属圈子远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原则。而民主制度所要求的民主文化是一种平等的文化,这种差别性的文化传统必然会阻碍具有平等性的民主文化的滋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学习"边缘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中,有一种想学又学不进去的现象.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状态形象地视为一种站在学习门口的"边缘状态",简称为学习"边缘态".根据大学生学习"边缘态"发生的一系列原因,以及许多教师在教学与心理辅导中引导学生摆脱"边缘态"的策略和操作经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应给予重视和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说的依附型人格不同于古代文士的依附人格。当下知识分子的依附主要表现为对物的依赖,是他们对欲望化的生存方式的主动投靠。当下的依附人格是独立个体面临市场经济下的物质社会主动依附于物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主动的依附。这里的依附型人格分为弱者的依附和强者的依附,弱者的依附表现为自我身份特征的隐藏,走进大众,生命融入世俗,人格趋向萎缩;强者的依附表现为追求权力和金钱,渴望成功,生命走向中心,人格趋向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