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吕纤  罗琦 《管理科学》2019,32(3):135-147
  当资本市场表现出无效率的特征时,管理者能够通过迎合投资者非理性股利需求获得现金股利溢价。然而,不同公司具有的迎合能力有差别,迎合能力较强的公司更倾向于制定满足投资者非理性需求的现金股利政策。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公司股利迎合的对象展开,发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场投资者、大股东甚至监管政策的要求,但缺乏对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从自由现金流、资产流动性和生命周期阶段3个方面研究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对不同特征的公司具有的现金股利迎合能力进行分析,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现金股利迎合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迎合能力不同的公司中现金股利迎合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中运用Logit模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考察不同迎合能力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支付水平的差异化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现金股利迎合能力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现金流、资产流动性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公司现金股利迎合能力,自由现金流充裕、资产流动性高和成熟型的公司中现金股利溢价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更强烈,这些公司更有能力迎合投资者非理性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实施现金股利迎合的同时也会进行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迎合能力强的公司更倾向于运用盈余管理配合现金股利迎合维持股票价格。         研究结果丰富和拓展了已有的公司迎合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行为公司财务视角下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同时,研究结果对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现金股利监管政策,并引导和规范市场投资者行为,促进资本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迎合理论的思想,运用Logistic模型来探讨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和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社会公众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需求表现为股利折价,投资者的现金股利需求对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具有一定的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行为表现出对投资者现金股利需求的迎合.文章并进一步从制度因素和投资者预期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1~2010年的数据,基于迎合理论,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反映投资者偏好的现金股利溢价并不相关;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解释力显著增强。这一结果表明,股改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偏好。股票股利溢价对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政策在股改前后均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与中小股东的偏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Python爬取百度指数平台搜索量数据构建投资者现金股利情绪指数和高送转情绪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考察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迎合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和高送转行为均呈现出明显的迎合特征,并且公司对投资者现金股利情绪和高送转情绪的迎合会导致股价崩盘风险上升.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在具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实施现金股利迎合和高送转迎合的动机强烈,而在大股东存在减持意愿的情况下倾向于实施高送转迎合.本文通过构建大数据股利情绪指数对公司股利迎合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并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决策以及提高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000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J形非线性关系:对于分红的公司,公司价值随分红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对于不分红的公司,其公司价值虽低于高分红的公司却高于低分红的公司.该结论在考虑宏观经济周期及微观公司特征后依然成立.基于美国市场,以理性人为前提的股利政策理论无法对中国股市J形关系提供直接证据支持.尝试将非理性人假设下的错误定价理论和传统的股利信号理论相结合并扩展股利信号理论中信号的不同内涵,为J形关系提供经济解释.不分红和高分红分别传递出公司高成长性信号和良好经营前景信号,投资者倾向给其高估值.进一步研究表明,正向反馈交易、博彩偏好和套利限制导致投资者对分红信息反应不足,加剧了异象程度.相关结果为政府制定合理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分红提供了新思路,并对促进股利监管制度的动态演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尹力博  聂婧 《管理科学》2021,24(10):58-81
以2000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公司价值呈J形非线性关系:对于分红的公司,公司价值随分红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对于不分红的公司,其公司价值虽低于高分红的公司却高于低分红的公司.该结论在考虑宏观经济周期及微观公司特征后依然成立.基于美国市场,以理性人为前提的股利政策理论无法对中国股市J形关系提供直接证据支持.尝试将非理性人假设下的错误定价理论和传统的股利信号理论相结合并扩展股利信号理论中信号的不同内涵,为J形关系提供经济解释.不分红和高分红分别传递出公司高成长性信号和良好经营前景信号,投资者倾向给其高估值.进一步研究表明,正向反馈交易、博彩偏好和套利限制导致投资者对分红信息反应不足,加剧了异象程度.相关结果为政府制定合理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分红提供了新思路,并对促进股利监管制度的动态演进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信号传递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企业价值)由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决定,即由企业的盈利决定,是企业收益的资本化。由于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金股利可以作为内部管理者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的可以信任的信号,也就是说公司的股利政策可以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该理论在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较多的支持。但该理论是否适应中国的股利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多,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也显得更加有意义。笔者在对这方面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分析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并探讨了不规范的股利分配对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促进资本市场信息的良性传递和降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强化信息披露、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股东本位理念、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对完善我国股利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金股利政策、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寿福  徐龙炳 《管理科学》2015,28(1):96-110
从现金股利代理理论的视角考察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经济影响,为资本市场股利政策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基于2004年至2012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和其他应收款占比度量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成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检验现金股利通过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影响上市公司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显著降低两类股权代理成本,继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两类股权代理成本在现金股利影响公司绩效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现金股利政策从总体上表现出治理效应占优.适度的现金股利不仅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而且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引入股息期货合约这一概念,得出考虑了非连续不确定时间股息的欧式权证定价模型,并结合我国市场上通行的权证行权价格修正条款,研究出适合我国市场权证的、考虑非连续不确定时间股息和可修正执行价格的欧式权证定价模型。并以阿胶EJC1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新的模型较经典的Black-Scholes模型能更优地对中国权证进行定价。研究还表明:权证的行权价格修正条款并不能完全消除股息发放对权证价值的影响,权证价值仍然因为股息发放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上海股票市场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采用累积超额收益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股利政策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沪市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存在性及其特征。实证研究的结论对揭示我国股利政策的信息传递效应和规范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To effectively manage planned change and understand differences in leaders’ and recipients’ responses to it,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how change is cognitively represented by organization members. In this theory-development article, we draw upon construal-level theory (CLT) and conceptually explore the role of change construal level in explaining response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We discuss differences between change leaders’ and recipients’ change construal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nge construal level and the response to change as a function of the change activities taking place. Specifically, we argue that high-level (i.e., abstract) construals of change will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 initiation of change when the focus is on equilibrium-breaking activities, and that low-level (i.e., concrete) construals will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hange when the focus is on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change. We further propose that leaders’ engagement in visionary leadership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their generally higher level construal of change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recipients’ change construals, elaborating and elevating them, and that recipients’ engagement in upward prohibitive voice behaviors will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that their generally lower construal of change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leaders’ change construals, elaborating and concretizing them. We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our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税"双重红利"假说的综合性税制改革是9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中国当前环境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两个突出矛盾,本文基于"双重红利"假说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就生态税对两者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预期效果和限制因素.本文的研究表明,生态税能否达到双重红利的效果与多个因素有关,特别是与企业所处行业的污染治理成本紧密相关,并不能一概而论,在政府征税能力不强,企业逃税比较普遍的环境下,政府的直接补贴未必能实现补贴的初衷.建议在引入法律意义上的生态税税种之前,先在一些地区或行业进行试点,基于我国实际状况的财税改革措施可能会有更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其安  肖映红 《管理学报》2011,(9):1398-1404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假设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影响机理。同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好如何影响其股利分配决策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观察到的项目信号值大于项目质量均值时,股利分配水平与其过度自信负相关;当高管人员观察到的信号值小于项目质量均值时,股利分配水平与其过度自信正相关;在我国股票市场环境下,股利分配水平在过度自信高管人员经营的公司中更高。  相似文献   

16.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4-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实际控制人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实际控制人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采用金字塔控制方式同现金股利显著负相关。而且,与通过非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相比,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加显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控制方式为金字塔时发放的现金股利更多。  相似文献   

17.
假设风险资产未来价格变化由其过去价格变化外推形成,基于现金流股息冲击提出一个新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研究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提炼其内在特征、获得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相关启示。假设异质价格信念投资者具有常绝对风险规避效用偏好,基于期望效用模型获得基本面投资者和外推型投资者的最优风险资产需求函数;进一步,假设外推型投资者在资产交易过程中部分关注风险资产基本价值,修正其最优风险资产需求函数,在市场出清状态下获得资产价格泡沫模型;基于模型参数设定模拟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并结合金融市场证据分析其内在特征;最后,从投资者异质性和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层面设定参数值对比讨论影响金融资产泡沫强弱程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在正的现金流股息冲击下,外推交易行为导致金融资产泡沫,且具有滞后性;金融资产泡沫具有典型的三阶段特征,量价齐升是金融资产泡沫产生的显著标志;无风险资产供给是金融资产泡沫的抑制器;投资者结构及其价格信念差异与金融资产泡沫的强弱程度密切相关。研究不但为金融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而且为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出相关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志强  余明桂 《管理学报》2009,6(8):1090-1097,1103
在股利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投资者法律保护、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制环境)下,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力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法律保护水平较低时,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力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在法律保护水平较低时,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可以弥补法律保护的不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98-2009年间我国138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按最终控制人的性质和派现行为是否连续对样本进行了划分,运用面板的结构VAR模型研究了现金股利、投资效率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基于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本文对连续派现的公司和非连续派现的公司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非连续派现公司的投资挤占了现金股利的积极效应,并给公司价值带来了负的冲击效应,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分红与投资存在相互促进的效应,公司价值对投资冲击的响应函数值为正;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整体上投资对现金分红冲击的响应函数值为负,其对公司价值的冲击效应也为负;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连续派现公司的现金分红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效应,但其对投资波动的影响作用较小,若对非连续派现的公司实施以分红为条件的融资政策,则可能会制约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