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乱伦禁忌这一问题的探讨研究,有职业的研究学者如民俗学家、神话学家、文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等,还有许多业余社会工作者如警察、医生、律师等。对血缘婚姻和乱伦禁忌的研究乃是100多年来世界民俗学界热切关注的一个学术焦点。在新近出版的《乱伦与禁忌》一书中,作者观照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中外神话传说中的乱伦神话。因为在乱伦禁忌产生的时代,神话是人类惟一的阐释标准和知识体系。乱伦神话的普遍性与现实社会生活中对乱伦的忌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为人们研究乱伦禁忌的问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资料。《乱伦与禁忌》的作者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进行整体透视,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教观念语境,解读神话母题与农耕信仰的本源性因果关系.苏美尔创世神话突出表现两代神祇之间的乱伦与暴力杀戮倾向;古埃及的神权政治所建构的父母子三角关系神话,也以不惜乱伦为代价追求男性生命的再生与王权永恒.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代表,希腊文学完成了对已流行数千年的代际冲突之主题的改造和提升,将该主题置换为英雄的无意识过失,让人伦道德引导下的自我问责和另一个异常古老的替罪羊主题组合再造,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俄狄浦斯王》.  相似文献   

3.
中国创世神话的形成与发展有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先民的深层心理结构,包括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结构,生与死二元对立结构,乱伦与禁忌二元对立结构,阴阳二元对立结构等,这些深层心理结构构成了中国创世神话形成与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4.
<正> 苗族洪水神话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研究她,有助于探索苗族古代社会.尽管,由于地区的不同和语言的差异,致使流传于苗族各地的洪水神话在名称、体裁、情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长期的共同生活经历和共同的民族心理又使他们具有一致性的母题,那就是:由某种斗争而引起洪水,由洪水劫难而引起洪水遗民的兄妹结婚,再造人类.这种古老的神话,一鳞半爪地折光透视着苗族先民的社会生活风貌,并与苗族古代婚姻形态密切关联着.我们认为,它反映的是苗族古代社会由母系末期向父系过渡时期的婚姻形态——对偶婚.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神话中的洪水和同胞婚姻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洪水是神话创作者用以灭绝人类的工具,是他们为同胞婚姻设定的必要条件,与历史上的洪水灾难并无直接联系;神话中的同胞婚姻不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同胞婚姻的再现,而是人类潜意识中同胞婚姻欲望的表现.神话中的同胞婚姻以"世界上只有同胞二人"和"天意许可同胞婚姻"为前提,旨在强化现实生活中同胞不可结婚的普世原则.  相似文献   

6.
乔治·艾略特丰富的神话底蕴在《米德尔马契 :外省生活研究》女主人公形象上有所映照。追溯圣德雷莎、圣多萝西娅殉道的基督神话、戏剧表演和希腊教堂壁画艺术 ,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人神灵肉合一的叙说 :她们拒绝尘世男性崇拜者的引诱 ,表演与主圆房的神秘仪式。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选择牵涉到圣女神话 ,故事在以圣德雷莎为中心的神话原型融合与游离的过程中置换变形。在这一层面上 ,她颠覆了神话中圣女的婚姻模式 ,放弃了心中的圣父 ,用性觉醒解构与重建了符合现实生活的男女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7.
神话资源的景观转化已成为神话资源当代转化中的一种重要实践.从神话婚姻母题视角出发,以大禹治水神话为例,梳理婚姻母题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把握神话资源景观转化过程中的民众精神需求.以美和情感为旨趣,以艺术性、认同性、互动性为原则的景观化路径,是神话资源赋能、彰显时代价值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火神神话与华夏族系“盗火神话”的发现 火与每个民族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旧石器时代属于人类社会蒙昧时期的中级阶段,而把火的使用作为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对人类的发展来说,火是一种生产力。火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人类能够对这种自然力进行支配,这  相似文献   

9.
性别歧视现象在东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男权制根深蒂固。神话隐喻折射出女性特点,也有意无意地向世人传达了它们的主题。希腊神话中的女性显现出"真"、"美"的原生态特征,多为罪恶之源;而日本神话中的女性虽从属于男性,但两性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0.
伏羲和女娲兄妹结婚,再造人类,是两汉时期出现的一则神话。据《路史·后记》卷二引《风俗通义》云:“女娲、伏羲之妹,祷神祗置婚姻,合夫妇也。”然而,这并不是伏羲和女娲神话的原始面目,从有关古籍的一些零星记载的资料来看,两汉以前,它们应当是几个来源不同和性质不同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米国之一 ,壮族是我国将普通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的民族之一。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交迭之际 ,壮族的直系先人岭南越人就已经在采集和渔猎的时候驯化野生稻为人工栽培稻 ,开始了原始的稻作农业 ,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稻作的人类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米国之一 ,壮族是我国将普通野生稻种驯化成栽培稻的民族之一。早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交迭之际 ,壮族的直系先人岭南越人就已经在采集和渔猎的时候驯化了野生稻为人工栽培稻 ,开始了原始的稻作农业 ,成为世界上较早的稻作的人类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白城地区的古代遗址及出土文物资料,论述了从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白城地区人类生存活动情况和白城地区存在的富河沟门和昂昂溪两种文化类型。证明了白城自古以来就是适于人类生存的地方。今天形成的“八百里瀚海”现象,是人类无休止的开发造成的后果。进而让人们了解历史,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墓葬朝向来看,中国神仙思想的起源和变迁经历了4个阶段:旧石器初民的墓葬大多朝向东方,旨在祈祷死者像太阳那样复活,说明灵魂观念和长生思想已经出现。新石器先民的墓葬大多朝向各自氏族发祥地、氏族公墓所在地,旨在祈祷死者重回先妣肚腹(子宫)中,实现生命的循环。三代时期古人虽仍葬山丘,但常常仅取让死者登上苍天、永生不死的新意,说明石器先民的生命循环信仰已经演变为登天成仙、永生不死的信仰。战国秦汉以来,古人亦葬山丘,但因道教的出现,古人相信,通过服食养性,灵魂和肉身都可长生不死,而这一新信仰正是最近几千年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神仙思想。  相似文献   

15.
长顺县历史悠久,自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长顺地区的人类已可以制造工具,并从事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在长顺县广顺镇,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保存完好的史籍资料,经分析研究,这些文物、古迹和史籍资料均与失落的夜郎文明有关。本文通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长顺县尚存的文物、古迹和史籍资料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在参考相关历史文献和借鉴古今史学界研究夜郎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得出长顺县是夜郎故地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6.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水洞沟遗址,是宁夏也是我国远古人类文明进程的活化石。各类尖状石器和刮削器是其代表性的器物;驼鸟蛋壳制成的装饰品,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菜园文化和齐家文化体现了农业文明在宁夏的延伸,是仰韶文化西进过程中黄土高原化的产物。在文化内涵上,它们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同样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又各具文化背景的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评价、神话的本体规定与历史规定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的神话理论,反驳了"新神话"还会产生等当代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些浮躁观念。文中认为一个民族的艺术的特征,可能很早就在该民族的神话中被规定下来了;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在于它再现古希腊人把人当作目的的天真;神话是早期人类把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抽象"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古代神话之所以产生于那个永不复返的历史阶段,是因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们还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即"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些历史条件的消失,宣告古代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根据考古材料,专家们对南京汤山和太湖三山岛等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进行了细致梳理,刻画了远古"长三角"地区人类生存状况以及人类迁徙的大致轨迹。学者们对"长三角"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基本形成共识,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其它年代较远且影响较大的有苏州草鞋山和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目前学界对"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关系的表述不一。笔者认为,良渚文化后出现的"南京湖熟文化"和"上海马桥文化"与商周时期作为"长三角"主体文化的吴越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但有关这两种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9.
会计产生时间主要有两说: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说和奴隶社会初期说。本文针对争论焦点,认为:原始账簿是会计产生的主要标志。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提出了会计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商周时期 ,淮河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 ;春秋战国时期 ,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 ,先秦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