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并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如肾气一旦亏损,则会出现腰膝酸软、精力下降、耳鸣健忘、易感风寒、反应迟钝等一系列衰老现象。所以说,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都应从补肾入手。  相似文献   

2.
气温、湿度、气压、风、降水和日照是反映自然气候的6个最基本的气象要素。传统中医依据人与自然统一的框架,把自然气候要素定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同时还认为,如果气候反常或发生急剧变化,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范围,则“六气”就可成为致病的“六淫”。中医所说的“湿”、“燥”两气,与气象学中的湿度内容基本一致。当空气湿度过大时,人就容易遭到“湿淫”的侵害,而当湿度过小时,则需防的是“燥淫”(也称“燥邪”)。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发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  相似文献   

3.
养生     
《中国社会导刊》2011,(23):62-62
中医认为“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指出,《黄帝内经》中提到女性在“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性在“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的就是女性到了35岁左右、男性在40岁左右会分别出现衰老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又名“采听官”。利用耳穴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内通于脑。”故通过经常按摩耳朵,可以起到健肾壮腰、增强听觉、清脑醒神、养身延年的功效。耳与肾脏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还和五脏六腑都有关联。中医认为,心寄窍于耳,  相似文献   

5.
汗青 《当代老年》2006,(1):41-41
中医认为,冬日养阴。寒冬腊月,身体进入“能源危机”的时期,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能量消耗、基础代谢都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此时滋补正是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陈旺全 《老年世界》2008,(12):36-37
炎热的夏季是治疗慢性疾病.尤其是调养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最好时机.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历来中医理论重视和强调未病前的调养调护,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视在缓解期增强人体内在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引起疾病的体质状态.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想治疗境界。如冬季常复发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寒性疾患.  相似文献   

7.
王应麟 《老年人》2008,(12):53-53
冬季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冬三月草木凋零,万物闭藏,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由于人体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降低,主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冬天要保持肾气旺盛,关键是要防止严寒侵袭,注意“养肾防寒”。  相似文献   

8.
吕斌 《老人世界》2013,(5):48-49
春天主“生发”治和养“双管齐下” 中医养生遵循“天人合一”,即根据自然规律作息调养。春天属于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体也不例外。中医传统的“四季养生”认为:春主生发,夏主生长,秋主收降,冬主蛰藏。意思是春天,白天开始逐渐变长,阳光也越来越充足,阳气生发。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更多、更容易进入到表皮微循环系统,毛囊和毛发的生长得到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感冒是由于流感病毒和一组鼻病毒,或流感杆菌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它由风邪侵袭人体所致,故又称伤风。其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喷嚔、头痛、恶赛发热。  相似文献   

10.
弓长 《老人世界》2008,(5):46-46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古人的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肝肾不足头发渐白一般在40岁以后,人体内的酪氨酸酶会发生进行性丧失,毛囊内的毛乳头中的黑素细胞生成的黑色素逐渐减少,使得头发中的色素消失。所以,人通常在60岁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白发增多。从中医角度来看,认为"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头发变白与肝气、肾气以及人体周身气血的充盈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人进入中老年后,先天之肾气  相似文献   

12.
在寒气笼罩的冬季,阴气极盛,阳气潜藏,大地冰封,万物闭藏。老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即“冬至阳生”。自冬至日起便进入“数九寒天”。冬季养生要顺应冬藏的特点,宜敛阴又护阳,即最宜固守元阳,重在补肾,以养真气。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肾所藏之精化生为肾气,肾气的充盈与否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无痛≠无病     
王伟 《当代老年》2007,(2):47-47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无痛就没有疾病,其实有好多疾病当痛不痛,是以“偷袭”的形式伤害人体的,使人浑然不觉,往往因延误抢救和治疗而造成不良后果。比如老年人患肺癌,  相似文献   

14.
黄治铌 《老人世界》2011,(10):46-47
中医认为,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除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此类补品首推芡实。  相似文献   

15.
霍雨佳 《老年世界》2014,(12):34-35
传统中医认为,“夏三月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的确,夏日气温常常在37-39度,大大超出了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受热时间过长、身体过于疲劳、没能及时补充水分等都会导致中暑症状出现。另外,夏季湿度普遍较高,人体容易受暑湿之邪侵袭而生病。  相似文献   

16.
保健信箱     
《老年人》2002,(5)
“足三里”在哪里问:请介绍“足三里”穴位的具体位置和保健作用。桃源县周洮溪答:人体足三里穴是针灸和按摩常常用到的重要穴位。定位足三里的常用方法是,膝盖外侧有一凹陷的地方叫膝眼,足三里在膝眼下方3寸的部位。这里所说的“寸”是“中指同身寸”,即用手指宽度作为侧量标准,3寸的宽度相当去掉大拇指外其余4指并拢的宽度。足三里在膝眼垂直线向下,距膝眼4指并拢宽度的地方。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的作用,按压足三里穴对各种消化道疾病如腹痛、腹泻、便秘均有一定疗效,并对高血压病及下肢麻木疼痛有辅助疗效。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  相似文献   

17.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秋季是一年中开展各项活动的黄金季节。但秋季里,由于气温由高转低,湿度由低变高,且日夜温差较大,对人体健康是个“多事之秋”,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程度不同地产生“秋季过敏”等不适症状。为了避免和减轻秋季气候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饮食调节尤其重要。依据传统中医的有关理论,秋季饮食关键是要润燥、滋阴。秋季人们易患鼻干、唇干、口渴咽干、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症及风热感冒、咽炎、气管炎等疾病。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主气。燥易伤津,更易伤肺。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主津”,所以这种燥气…  相似文献   

18.
强身健体话提肛吴国隆清乾隆皇帝享年84岁,他的养生秘诀之一是“肛常提”。早在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医著《优中方》中就说:“谷道宜常撮”。“谷道”即肛门,意思是要经常做提肛运动。提肛究竟有何保健功效呢?中医认为:肛门处于人体经络的督脉上,督脉为“阳脉...  相似文献   

19.
中医看病,往往先从手看起,因为手不仅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还是人体健康的“显示器”,从手的细节可以了解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女性天地》2008,(7):55-55
醋既是调味品又是上佳的保健品,民间有以食用醋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做法。中医认为醋能“开胃、养肝”,可用食醋、红糖合服治疗肝病。在抗癌方面,食醋能杀灭病毒和多种霉菌,能防止人体细胞发生突变或者癌变。我国科学研究已经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