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什么、怎么教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教师要处理好“教”的问题,必须研究“学”的问题。文章通过阐释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思想中“先学后教”和“为教而学”的内容,深入探究教师的“学”如何立足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动”的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教学”活动是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成,所谓教学过程就是“教”和“学”有机结合的过程。 “教”是教师的职责,“学”是学生的任务。“教”是“学”的手段,“学”是“教”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教学中忽略了哪一方面都是徒劳无益的。 本人由于工作关系,近年来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映,总结学校各阶段“教”与“学”的情况,发现不少教师教学之所以不成功或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  相似文献   

3.
建立教育学改革的塔型模式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教育学改革的塔型模式之我见高琳多年以来,我国“应试教育”之风盛行,作为对我国学校教育有着深刻理论影响的教育学课程也存在着“双被动”现象,即教师教得被动,学生学得被动,师生双方都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地教和学,教育学本身所主张的“双主性”原则成了学生背诵...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校平面设计教育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改革院校或科系内部各学科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思考。作者指出,高校平面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市场”之间要进行真诚交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但价值观的学与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与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与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构建“精学+泛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的立体化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生能否服务社会是检验艺术设计教育成败的重要尺度之一;注重实践与创新是设计艺术学院的基本教学要求。学院根据设计艺术各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力求教育教学与市场接轨,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由于学生个性、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不同以及入学前知识结构的差异,学院提倡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7.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领头羊”,自然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第一责任人。一所学校校本教研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校长能否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了搞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校长千万别忽视上好三种“必修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生前一再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主张。他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教会学生自己学语文,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工具课的作用,使其终身受用之。这是叶老一贯的教育思想,也是叶老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对于深化我国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开创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笔者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是手段,是途径,“不需要教”是目的。从“教”到“不教”,有一个渐进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之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仍具生命力,学校使学生创造活动得不到发挥,尤其是“名牌”学校效应,更是靠指示、规定和命令使学生服帖。创造力应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创造型教师,而培养创造型学生,首先应培养学生善疑和进取的目质,同时,应加强社会和家庭的联系,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育课”被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也必须进行改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自觉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服务,保证身心健康。高校要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课程的操作者——体育教师不仅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还应该紧紧围绕大学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大胆改革教学环节,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与健康知识,让学生“乐学、愿学、爱学”,并学有所用,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学生终身受用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秘书长张保德日前谈到高等教育的转变,他说教育就是选择。人们选择学校、学科,但学校、学科也选择人们。在这大前提下,他作一个高等教育的前瞻,看看将来的变化。他认为以下六类未来十年里会逐一实现:知识的耐用性会大幅度减少,比人的生命短得多。教育程度不再以学历为衡量,而用一个“终身学习户口”概念代替。教育再无专利,大学的垄断会彻底崩溃。学习可以多点进入和多点退出,就是说一生之中每个人都会随自己的需要多次进出教育体系。现时的“教大于学”变为将来的“学大于教” (即学生决定学生学什么 )。每个人的学习时间有限,各办学机构自然要竞争,教育要视像化才吸引,将来出现市场推广,明星教授,最厉害的是 lecture和最 in(前卫 )的大学并不奇怪。 (张祥云摘自《香港教育资讯》 2000年第 11期 )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立以学生个体化学习为主,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开放教育实行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变传统“教”为中心为“学”为中心,积极培养创新人才,使开放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颖 《新天地》2011,(11):232-232
要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必须使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因此,中专数学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和改善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中专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形态,是消除教育弊端的重要抓手和创新手段,势必影响教学方式。基于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化三种视角,智慧教育可以说是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学习者泛在学习、教育者高效教学、教育管理者数字办公的智慧化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以实现育人目标的一种教育新形态。然而,在教学观念、教学工具、教学场域、教育生态四个层面,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应注重七个转向:教学理念从脱轨转向纠偏;教学工具从数字媒体转向智能媒体;“教”从标准化转向精准化;“学”从注重获得转向注重生成;知识维度从一维转向多维;教学时序从“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身心关系从“离身”转向“具身”。这七个方面的转向体现出教学方式的未来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5.
和谐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理想和追求;追求人的和谐,是和谐教育的基本理念;艺术院校实现和谐教育,必须多管齐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学生"文"与"技"的和谐、人格的和谐、心理的和谐和学校管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观念升华——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教师的教学普遍属于“立地(踏实教学)不顶天(缺乏自觉地用教育教学观念指导)”的类型,他们急需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从重视“教”转向重视“学”,从关心“学会”转向也关心“会学”,从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只有教育教学观念升华,才会使教学质量提高到更高的层面,青年教师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7.
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一直强调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本文认为,简单地讲“做人”是不够的,关键是“做”什么样的人。在迈向民主化与法治化的今日中国,所谓“做人”,应该是做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合格的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指出:“学的规律”是“教的规律”的基础.探索学生“学的规律”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上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教师也就容易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写错别字,与教学方法有关,更与教育指导思想有关。多年来,舆论没少抨击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主宰着学生的命运、老师的待遇、学校的声誉、官员的政绩,谁肯真心抵制?事实上,包括家长在内,各方力量都在向考试“靠拢”,阅读不再重要,写字不再重要,生生把鲜活的语言文字教“死”了、学“死”了,出现错别字不过是个“副产品”,“正品”则是那些并无多少实际用途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20.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陶先生要求培育的“真人”是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是德智体和谐发展的人,是立志改革善于创造的人。“学做真人”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与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目标是吻合的,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在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后,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