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系统论观点看,生产力不是生产要素,也不是生产系统本身。生产力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生产系统诸要素在相互联系和结合(即形成的结构关系)中产生出来的满足人们需要的整体性功能。生产系统的要素具有生产力的元功能;生产系统的结构(生产方式)即劳动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力的结构功能,"结构—功能"律说明了这个问题。环境对生产力具有潜功能,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成为对生产力功能影响最大的精神文化,其他社会环境也对生产力起着潜在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立足于资源代换理论,解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思想。文章从一般意义上阐述了资源代换的本质内涵;从具体内容上阐发生产力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代换。从而提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转变本质上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在特定范围和程度上代换自然资源、体力劳动以及物质资本发展经济,实现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新型工业经济的转化,及其这种转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生产力中介性要素是指主体性要素与客体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中间环节,是文化生产力主体性要素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运用的一切手段、方法,是影响和制约文化生产的各种有形和无形因素;它由基础性要素、主导性要素、调节性要素组成;其特征表现为物质与精神、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性;作用方式的复杂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单位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即旅游经济发展必然由以传统的"数量扩展发展"为主向"质量效益发展"为主转变.考察当前旅游数量扩展型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换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它以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理论为依据,通过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价值导向、营造环境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诸多要素有关,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资源、劳动力、资金等方面。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应当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当然这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核心要素。因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是生产与消费的统一。这种统一总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单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便体现于劳动力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工业化相联系;城乡结构的转变与城镇化相联系;文化结构的转变与知识化相联系,这些转变分别作用在人口方面,即会发生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城乡结构转变,文化结构的转变,同样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崔巍 《东方论坛》2012,(2):109-115
创新就是把已经存在的社会经济要素、思维方式及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创造新的有价值的人类所需要的事物的行为。创新最早是结合科学技术提出来,突出科技创新,注重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目前创新已被泛化已超越科学技术领域,成为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发展的代名词。创新是经济发展中规模效益、乘数效益的前置因素,价值在于以新的生产方式重新配置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如何理解创新泛化以及泛化的范围及其范围系统?即理解"何为创新"后如何理解泛化的"创新什么"、"怎样创新"?依据就是马克思学派社会经济发展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政府作出发展战略重点由“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向“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转移这一崭新态势下,新时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新时期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2)采取全新的资源转换战略,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3)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实现西部农业由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是新时期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4)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努力建立开放性的西部社会经济结构,是新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理论与企业家资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企业家是企业活动的主导因素,企业家资源是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要素资源,企业家资源发展在本质上是经济增长生产力的主要源泉。文章从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要素、经济发展源动力等视角探讨了企业家和企业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价值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要条件,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管理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生产力的"软件"因素;是"一般生产力";管理能优化配置资源,产生更大的社会生产合力;管理已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生长点、突破口和关键性因素.承认管理也是生产力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又有利于我们从生产力的高度来重视管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提高管理理论修养和实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江苏民间工艺美术的现代发展需要把握时机,从文化和产业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的联动机制,实现“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传承本土文化,激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和经济发展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于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科学地选择金融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对于我国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具有经济基础知识化、产业结构信息化、社会劳动智能化、资产投资无形化、生产方式个性化、经济发展持续化等六大特征 ,全面分析知识经济对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的多维影响 ,进而指出了知识经济是科技文明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14.
江南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方国文化、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分别对应了三个维度,即历史维度、地理纬度与城市维度,其中,城市文化是近代江南文化的典型形态。在江南区域城市文化实现精神内涵的现代性蜕变中,现代传媒的革命性意义尤其值得关注。现代传媒的出现,从整体上改变了城市文化的内在结构,推动了江南区域文化的现代转型,具体表现在文化主体、生活内容、文化精神等方面。从城市生活内容到文化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海为代表的江南城市文化之发展俯仰依违于传统趣味与现代意识之间,顺着言情文化与时议文化两条主要线索前进,此两重文化主题的发展演进,形象地诠释了江南城市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内涵重构。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探索。农村经济制度、组织制度、基础设施、新科技应用体系等乡村生产力基础体系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政权的建立及广大农民的参政议政,彻底改变了旧的农村政治格局;现代精神文明对农村落后文化的改造,造就了新的农村精神风貌;简易社会保障组织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农民的生、老、病、死等有了初步的保障。其初步探索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全要素生产率与偏要素生产率等经济指标,构建三维模型,考察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研究表明:第一,广东省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选择了土地导向为主,辅以劳动力导向的路径,同时以资本作为方式转变的过渡要素;第二,相对于土地和资本,劳动力生产率对于农业产值增长的推力效用最为明显;第三,资本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过渡要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文化弘扬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分析和揭示,阐发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文化发展的密切关联,并围绕儒家文化精神与社会变革的碰撞和冲突,就发展市场经济和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则要求的新文化,以及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造和新生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以倡导"等级差别与公平竞争相统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统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相统一、家庭和谐与社会主导相统一、法律与道德相统一、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统一"的未来理想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创造了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我们要在经济奇迹、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文化复兴,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经济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灵魂。市场经济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形式,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经济现代化的体制转变过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说到底就是市场经济文化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主要特点是:创新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开放与信用、规则与法制等。经济发展与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建立市场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杨勇  熊丹丹 《旅游论坛》2020,13(1):45-56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间的关系可以借助结构变迁效应进行研究和阐释。文章使用Shift-share方法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检验了2000-2016年间中国省际旅游业劳动力要素流动对其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从"结构红利假说"角度阐释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研究表明,2000-2016年我国旅游业劳动生产率显著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率增长效应。现阶段,我国旅游业"结构红利"和"结构负利"并存,需要进一步提升"结构红利"效应,促进中国旅游业劳动要素的合理流动,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