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多媒体诗歌,就是借助多种媒体的参与,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诗歌。它以诗歌的文字或朗诵表达为主,以视觉和听觉媒体的参与为辅。多媒体诗歌古已有之。电脑及互联网的出现,为诗歌提供了崭新的存在和传播方式。借助多媒体,诗歌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将会极大地改观,诗歌的魅力和影响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科学思潮,是五四新诗运动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历史语境。科学思潮对汉语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影响,一是诗思的转变:体现为由古代汉语诗歌的感性抒情为主的诗思传统转换为现代诗思的知性重理或情与理的互渗,注重写实求真、率性求真、智性表达成为了现代诗歌重要表达方式。二是语言的变革:诗歌语言外来词汇与外来语法体系的引入、现代汉语虚词的普遍入诗、标点符号的运用等,促进了诗歌形式变革。三是诗体变化:现代诗行的分行排列、多元开放的节奏形态、自由体形式的选择带来的诗歌形式的现代变革等都与科学思潮的影响直接相关。四是传播的变化:现代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对象、传播空间的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改变了人们诗歌的接受观念与欣赏习惯。  相似文献   

3.
犁青的自由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大陆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发展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在诗歌的语言、诗体及艺术技巧等方面尤有建树,这既得益于我国古典诗歌和现当代诗歌的滋养,也得益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滋养。他的立体诗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诗歌形式探索上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叙事性的凸显和杂体共生性的试验,同时,汉语性和音乐性的追求,也使得90年代先锋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诗歌选本与诗歌审美趣味的形成--以解放区诗歌选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选本与诗歌审美趣味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为、相互影响的。从解放区诗歌选本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由于意识形态的长期制约作用和人的审美趣味变化的滞后性,解放区诗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被人为地简化了。只有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才能出现新的诗歌选本,也才能逐渐改变人们已经被刻板化了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译作家。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他在各个时期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分析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是必要的。纵观戴望舒一生的文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本文论述了戴望舒诗歌不同时期所受的主要外来影响: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法国现代派和西班牙诗歌。  相似文献   

9.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一位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自然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他的诗歌以在传统中创新为艺术基色,其诗歌艺术的两大表现手法是比喻与象征,经过精心设计,用传统的形式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政治情势的变动对学术文化思潮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诗人创作态度、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的变化着眼 ,考察了清初诗歌思想的变化和特点。明清易代之际 ,社会激烈动荡 ,经世致用思潮高涨。创作队伍的主体是遗民诗人 ,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族精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 ,强调抒写真性情 ,主张发挥个性成为诗人们共同的追求。自明代中叶以来摹拟复古的风气和追求“幽深孤峭”的弊端得到矫正 ,诗歌理论与创作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何绍基诗歌的宗宋首先体现为在诗歌创作理念和诗歌内容上标举"不俗",追求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在艺术上也体现了鲜明的宗宋特色:(1)多表达审美主体的意见、思想、认知,以意为主,理性色彩较浓,客观景物世界的描绘退居次要.(2)散文化.(3)多议论.(4)学问对诗歌的渗透.(5)语言雅致而不深奥,力求变化.(6)对题画诗的艺术开拓.何绍基的诗学路径是主要学习苏轼、黄庭坚.  相似文献   

12.
诗歌因其既是心灵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而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因此,关于诗歌是什么,成为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哲人学者探讨的对象。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类型和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强烈的主观情感性、意象性、弹性、音乐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诗歌因其既是心灵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而成为文学中的文学。因此,关于诗歌是什么,成为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哲人学者探讨的对象。诗歌之所以为诗歌,有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类型和其他文学体裁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强烈的主观情感性、意象性、弹性、音乐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诗歌受楚文化影响甚大,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其诗歌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形成了其独具“鲁迅风”的艺术表现;与老庄、屈原人格精神相通,使鲁迅成为破中国之沉寂而呐喊的骚人;楚文化中传统的宗教思想、神话传说成为鲁迅诗中常见的典故,影响着他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上诗坛"与"地下诗坛",以及两个诗坛内各类诗歌之间存在着互相交织、纵贯的关联性;二是"干校诗歌"、"知青诗歌"和"天安门诗歌"同类题材诗歌文本互相辩驳对比的互文性;三是各类诗歌的创作场域、抒情姿态、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效果的多样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 ,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 ,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 ,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 ,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 ,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 ,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 ,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具有划时代标志的天安门诗歌运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定位中经历了从重要到弱化的演变,这可以视为文学标准不断省悟的一个过程.随着地下诗歌的不断发掘,天安门诗歌在艺术和价值上的被消解已成为必然,这种趋势在个人化的学术著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变化表明,当代文学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话语体系,它面临着持续的调整与修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量运用对偶是曹植、谢灵运诗歌的共同艺术特色。但二者在句法结构、工整程度、骈化比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有时代思潮的影响,也是诗歌语言自然发展的结果。此外,这种差异也给他们的诗歌风貌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对二者比较,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曹植、谢灵运的诗歌艺术特色。并进一步认识语言、文学这两门不同学科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于苏轼诗歌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其作品的考证、意象分析、艺术成就、情感表达等方面,忽视了其诗歌中大量出现的数字。数字对于诗歌等艺术作品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苏轼诗歌中存在大量的数字对仗现象,从数字对仗所表达的多与少的对立与统一、数字与其他词性的词语相结合所表达的含义与效果、数字在诗歌中的艺术效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苏轼诗歌中的数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