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世纪动物保护立法趋势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动物保护立法的主旨从"反残酷"转换到了"动物福利".中国现行的动物保护立法,尚非真正意义上的以保护动物个体利益为目的的动物福利法,过高的动物福利标准在目前的中国也还不具备可行性,但是我国应当借鉴20世纪各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经验,推动和完善相关立法,积极为动物提供最为基本的保障动物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福利措施.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动物福利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法律制度来推动对动物福利的尊重和保障是为实现人与动物双生共赢、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亦是国际社会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之一。面对当前我国动物福利法的缺失,在借鉴西方动物福利立法的具体实践和关照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我国动物福利法律具体制度设计的前提,是应先明确动物福利法“和谐”与“宽容”的立法价值取向,“利用与消费正义”和“保护与管理相结合”的立法原则。并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引下,有利于人与动物的协调发展的人立法目的与模式的选择之基础上,具体区分农场动物、实验动物、工作动物、伴侣动物和娱乐动物五类动物的各自必需的、主要的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3.
关于动物福利立法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福利是人类文明、伦理进步的体现。从人类伦理的角度对动物福利立法之完善进行思考,在论述动物福利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动物福利立法的伦理依据做了系统梳理,为该立法活动注入了思想源泉,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支持。最后指出强化人文伦理培养是推动动物福利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现状与展望:中国动物保护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物福利为导向的现代动物保护立法,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制度发展史。与之相比,我国现行动物保护法,尚非真正意义上的以保护动物个体利益为目的的法律。其立法的主要缺陷表现在:在立法宗旨上,动物只是纯粹的资源,忽视了动物个体的利益;立法分散、法律规定少;受保护的动物范围有限;法律缺乏执行力。动物福利立法的缺失,带来诸多不良社会后果,鉴于此,中国需要健全动物保护法,将动物福利理念贯穿到现有法律中,其具体立法原则应当坚持:第一,残酷非法化;第二,基本福利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在动物福利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的客观情况下,本文在明确动物福利含义的基础上,阐述了动物福利保护的必要性,进而反思动物福利保护中的伦理基础、法学原理、经济基础、实施及制度建设等障碍性因素,认为动物福利保护缺失的原因在于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留于表面;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难以改变;中国薄弱的经济物质基础限制了动物福利的迅速改善等方面。最后针对中国国情提出完善动物福利保护的对策:提高公众动物福利参与意识;培养理性消费观念;提高专业人员的动物福利观念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法制标准建设;加快动物福利立法等。  相似文献   

6.
论动物福利法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承认和维护动物福利,认可和维护动物的自然权利,尊重生命、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保护动物福利也是保护人的利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这些是动物福利法的基本理念。动物福利法确认的是“动物的权利”,而不是“动物的人权”,更不是法律确认了动物是人。尊重生命是善待动物、不虐待动物的思想基础,不虐待动物是尊重生命的起码要求。科学精神是动物福利法的基础,人文精神是动物福利法的灵魂。只有形成并贯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理念,才能在一个汇集多种文明、多种主义、多种观念的多元化的当代社会,启动和推进动物福利立法。  相似文献   

7.
动物福利立法的贸易价值取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物福利保护标准用作贸易标准具有形式上的合法可能性,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共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该类立法对于促进本国的动物国际贸易或者加强本国动物产业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动物福利立法不健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生产大国,我国每年遭受的国际贸易损失始终位于全球第一。因此,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动物福利立法,是非常必要的。全面加强我国的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目前应遵循人与动物在法律地位上不能平等的原则和动物福利的分类处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人类由动物演化而来,仍将与动物相伴而生,为维护和增进人类福祉,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动物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保护动物的理论基础包括新人类中心主义、动物福利论、动物权利论等,相应的立法形式表现为初始形态的反虐待动物模式以及较高层次的动物福利模式甚至动物权利模式。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国民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需要,走以反虐待动物模式为起点的渐进式发展路径,是推定我国家养动物保护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动物福利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福利这一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极大的完善,而我国的动物福利事业,虽然也有较大进步,但发展过程略显缓慢,面对国际社会对我国实施的动物福利壁垒缺乏应对手段.本文从动物福利的概念、内涵入手,重点论述了国际社会福利的现状,并讨论我国应对动物福利壁垒应该采取的策略.旨在提高我国民众对动物福利的认识,改善动物福利事业在我国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硫酸泼熊、虐猫和火烧流浪狗等事件的发生,社会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度有所上升,动物福利的概念也逐渐为公众所知晓。很多国家已建立了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制度,相对而言,我国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有待完善。动物福利立法的宗旨应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内容上应扩大动物保护的范围,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强动物福利立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和法治进步。  相似文献   

11.
首先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对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苏州市557份有效样本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学历和职业这两个方面对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具有显著影响,集中居住农民福利水平与农民的经济、居住、保障、环境和心理状况关系显著,关系强度依次是心理、经济、居住、保障和环境状况。因此,政府对农民心理状况的关注将比单纯提高补偿标准更有利于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动物福利标签制度就是在动物源性产品包装上标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一种产品标签制度,该制度旨在提倡人道主义生产,引导消费者重视动物福利。本文阐述了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的内涵、意义,通过对西方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的研究,以及对我国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回答了什么是动物福利标签制度,为什么要在我国建立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等问题,最后提出在我国构建动物福利标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动物福利壁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将动物福利理念引入到了国际贸易领域,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世贸组织规则中也有明确的动物福利条款,其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逐渐增大。动物福利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畜禽产品、中药、服务业、水产品、化妆品和皮毛的出口贸易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4.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之法学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主客二元法律结构和由该结构所维护的法律秩序之下,从法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在法学上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论是法学上应采用“动物福利”而非“动物权利”。最后本文对法学上的“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学、动物伦理学上的“动物权利”之间的学科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物。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国际动物权益保护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实验动物、维护动物福利的呼声日益高涨。重视并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既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伦理学命题出现的动物权利论,在西方及我国法学界得到了部分学者的支持,他们提出了动物应当成为法律主体,享有法律权利的主张。从法学或者法律的角度主张动物权利,不得不面临动物权利法定化的困境:动物主体如何确定,权利内容为何,如何实现权利?这些问题在目前的法律架构中是无法解决的。事实上,动物权利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护动物,但它却无法法定化,在社会现状及立法技术条件下,真正能行之有效的动物保护立法策略仍然是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资产建设的角度分析了资产建设对农民福利的影响,阐述了农民通过土地经营、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获取福利的不足,提出通过小额信贷、发展个人账户等手段建设农民资产,认为这对于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贫困,提高农民福利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