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毛泽东领导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奠基创业篇;邓小平提出的精神文明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转型开局篇;江泽民提出的先进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与时俱进篇;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发展进程中的创新繁荣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分析解决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问题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转换 ,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 ,不断达到新水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观,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毛泽东文化观在建设先进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当前正确认识与建设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的文化观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传统 ,开启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期 ,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丰富的时代内容,显示出其独特的理论特征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历史性实践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的体现.邓小平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其中,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都有重大发展.本文将就这两方面的内容作一具体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共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面对经济文化如此落后、发展又不平衡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先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历史课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 ,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了一脉相承、各具特色的文化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促进和繁荣了我国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8.
哲学史上有两类哲学和两种哲学家。邓小平哲学属于“应用哲学” ,邓小平是“照辩证法办事”的楷模 ,谌称应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是同属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 ;更重要、更新颖的是在应用哲学方面创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既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其中体现着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文化观。通过对三代领导人在文化本质观、文化特色观以及文化大众观上的伟大成就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将具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向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样,邓小平教育思想也是全面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而且独具特色.我们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文化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其核心构成了江泽民的综合创新文化观.这种综合创新文化观,既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两代领导集体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继承,又是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产物和思想升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试着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三维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仅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则、基本观念、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而且又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杨昌济对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中西文化观上,杨昌济是持"中西融合论"的,主张融东西文化于一炉,冶出一种崭新的中国文化.杨昌济的这种中西文化观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青年毛泽东继承和发扬了杨昌济的中西文化观,并成为他日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评判、比较,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发展路径所作的探索过程中,李大钊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呈现出诸多趋同性:对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研究和探讨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及其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继承性,指导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两者在思想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与明显的承继关系,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条件及其主体意识的区别,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上也存在着差异,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实施途径两大方面继承、纠正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主政治理论,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之一 ,在探索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们党各具特色的文化理论。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明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视角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开放性的思路 ;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对前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文化观的辩证整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航标──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航标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马庚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工作的许多理论,形成系统的文化观,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以其深刻的理论力量,在中...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伦理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伦理态度,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伦理关系的体现,它涵盖着文化生态伦理。毛泽东文化伦理思想是其文化观和文化理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文化的主、客体及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审视和理性思考。毛泽东文化观和文化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历程中,邓小平与毛泽东之间不仅是一种承继关系,更是发展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精华,纠正了其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失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