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 ,是政治关系沿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逐步走向社会化的政治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创新的过程。社会“政治关系的五大转化” ,是邓小平走向社会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重大发展 ,是指导中国社会政治健康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劳动人本理论揭示了政治生活起源于人的劳动生存利益的内在需要。政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是社会的政治主体利益的全局关系所支配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社会政治(广义政治论)同阶级政治(狭义政治论)有联系叉有区别,把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的完整的劳动人本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成果。社会主义是从阶级政治走向社会政治的过渡,其发展之艰辛、道路之曲折,都是空前的。劳动人本政治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发展而发展;即使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类的暂时中断,但人类走向社会政治的历史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人本理论揭示了政治生活起源于人的劳动生存利益的内在需要。政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是社会的政治主体利益的全局关系所支配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社会政治(广义政治论)同阶级政治(狭义政治论)有联系又有区别,把二者有机结合构成了马克思的完整的劳动人本政治学说,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崭新成果。社会主义是从阶级政治走向社会政治的过渡,其发展之艰辛、道路之曲折,都是空前的。劳动人本政治理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发展而发展;即使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类的暂时中断,但人类走向社会政治的历史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战略是由邓小平理论设定的 ,从发展政治学的角度来看 ,邓小平的政治思想是一个指导中国从落后的政治系统走向发达的政治系统、由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由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的科学体系 ,它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走向和目标、内容和动力、条件和路径、以及政治发展的标尺等基本内容。邓小平政治理论就是现代中国的发展政治学 ,就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5.
拉克劳和墨菲的政治哲学是通过激进多元民主革命策略走向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放弃了宏大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途径,而是把社会革命分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采取多元斗争形式,对抗资本主义的各种压制关系。左派的任务就是重新阐发一种新社会政治理论,形成一种社会主义的话语霸权,连接各种斗争场所和形式,走向激进民主政治。这就是他们的社会主义及其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社会各政治关系的有效和谐。通过分析政治信任和沟通的关系及其对于建构和谐政治关系作用,分析认为:在复杂的政治关系中建立起多渠道、畅通的沟通信道,促进和巩固政治关系主体间的信任机制,进而保证社会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局面的形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进一步完善政治信任机制和深入拓展政治沟通渠道,才能构建良好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的本质在于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政治和谐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的发展水平。政治和谐要求社会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符合一定的制度规范,从而使社会政治秩序保持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发展中划时代的革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是不断加强从严治党的历程,也是一个党的政治生态建设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取得初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再到改革开放进入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创新发展,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的政治生态实现飞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体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政治生态建设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自身的建设,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的治理与净化,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挑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公民广泛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轨道的条件之一。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所出现新的特点:参与意识主动性增强,微观层面多于宏观层面的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为公民提供新的手段,制度化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并存。笔者认为,摒弃附庸意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社会等措施,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广泛自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轨道的条件之一。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对此问题,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扩大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真正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政治哲学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是他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维定势,其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是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指南和精神武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实践、求真性选择、务实性原则等政治哲学方法论特征,对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中的两个基本方面,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观点,不仅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而且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入口。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命题,并探索设计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蓝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极大的政治智慧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使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走向成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阈中研究政治平等问题,它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关乎社会制度的原则、理念和价值。从政治哲学的研究角度,深入剖析以核心价值观为表征的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平等的内涵,既表现了人类的政治实践,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运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政治平等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环节,其实践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是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的条件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应从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的因素作出全面的思考,从而为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稳定发展机制,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跨入了汽车社会的门槛,汽车成为形塑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的新机制。汽车社会既成为政治理念、政治关系或政治对抗的新舞台,又催生了一些全新的政治问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走向和关系形态。通过对汽车社会的诸多政治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了汽车社会的空间政治、阶层政治、符号政治、意识形态、产业政治、社会运动等问题,并阐述了当前中国社会在这些政治问题上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市民社会概念有不同阐述,“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交往形式”是市民社会的表现,“社会组织”是市民社会的载体,“资产阶级社会”是市民社会的典型形态。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经历了从同一到分化,再到融合走向新的统一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超越国家与市民社会之日,也是无产阶级和人类彻底解放之时。社会主义政治国家的长期存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兴起成为可能,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为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给予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9.
身份政治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社会运动,并非所有与身份相关的议题都可以纳入身份政治范畴。在如今的欧美社会,身份政治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图谱的重要颜色之一,它超越了传统的左右之分的意识形态光谱。身份政治是西方个体化社会的政治表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政治”。既要认识到身份政治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身份政治与普遍主义的公民政治不可避免地存在紧张和冲突关系,二者能不能调和以及如何调和,仍然有待于未来政治理论的创新来解答和政治实践的发展来破解。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政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就是大局”,是邓小平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观点考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作出的新概括。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这一观点不仅揭示了政治的一般内涵,而且还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的主要内容及政治与经济的正确关系。同时,邓小平还据此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