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含三种基本理论形态。邓小平理论实质上是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实践理论形态”的理论,它赖以形成的“思考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一种具体的主体性实践思维。从“理论形态”和“思考方式”的角度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正确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其他形态的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地丰富发展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文化研究的""元理论"的反思,是对于理论思维本身的一种严格的历史化:将思维形式与历史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纳入思维视野,在重新审核与祛除幻象的基础上,使得思维在一种更加真实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重新展开;将作为新的批评理论范型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对立起来,这本身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结果。文化研究的理论情境,正是当下文化语境本身的含混与歧义百出,可以将文化研究看做是将反意义、非意义化的文化场域本身赋予意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两个哲学命题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对解构主义与尼采在哲学思想上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证明解构主义理论中对于作者权威的解构以及文本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等基本观点皆可自尼采对理性以及宗教的解构中找到根据。因此,可以说,尼采是现代以及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想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伦理”话语及其缔造的中国伦理传统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明史意义.其一,演绎了一种文明形态和文化形态,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国家”文明的话语演绎,是入世而超越的伦理型文化的话语表达,建构了中国人特殊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气质.其二,创造了一种理论形态,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悠久深厚的伦理传统使中国不仅是礼义之邦,而且是伦理学故乡.其三,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即“以伦理看待世界”的“伦理世界观”,以伦理和伦理精神为文化内核建构精神家园,创造了与西方“市民社会”迥然不同的“伦理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对于"文化"的独特理解改变了我们对于精英与大众,经典与流行,艺术与生产,文化与政治之间的许多传统看法,开启了后现代社会许多独特的学术研究派别。而对于文化研究进行文化研究,也就是沿着文化研究的思路,来分析文化研究本身,换句话说,文化研究在这里既是工具,也是对象。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诗学的互构——“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是两种殊名异义、学理维度有别的文艺文化思潮。“文化研究”是对日常生活文化、大众文化,包括各种流行文化、消费文化的研究,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美学研究,也可以是泛文化研究;而“文化诗学”是基于“诗学”审美品格的学科前提基础上而言的,是一种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互涵互构的研究,并且其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具有诗意审美维度的文化。“文化诗学”包含两个研究向度:一是文学的文化研究,即应该研究文本中的文化,重视文学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涵互构关系,激活传统;二是文化的文学性研究,即应该研究文化中的文本,研究当下日常生活中各种鲜活的具有文学性的艺术形态,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之后》一书中,伊格尔顿力求通过反思文化研究的分析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义。如今,"理论之后"渐成指向理论社会实践的代名词。身体在文化研究和"理论之后"两种语境中的功能不同:文化研究探寻身体背后的社会意味,"理论之后"则更看重身体的生理性;文化研究中的"身体"指向了权力分类和冲突,而"理论之后"的身体则强调了社会"团结"。立足于上述两种身体,反观"理论之后"有关理论实效性的种种设想,主要表现为理论的有用性和理论隐喻性、理论的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文化研究"和"理论之后"都关乎意识形态策略,其理论背后有着具体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新领域,对于这一研究对象的历史形态、内涵特点、社会文化价值等做理论概括和深入阐释,必须确立适用于它的基本理论范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应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紧密结合,在“史”“论”结合的研究模式中确立基本的理论范畴,譬如在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流变史的基础上,确立其基本性质,阐释其社会、文化、审美内涵,研究其社会文化功能等.在研究中要注意将“还原”与“阐释”相结合,而综合性的话语分析、参今鉴古、多重证据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了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基于此进一步发展的库利和米德关于“自我”的理论。理论认为个人在“初级群体”的社会交往中形成自我。这是人际传播理论研究的源头,对于人际传播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关于人际传播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建筑文化全球化与多样化同步发展的今天 ,中国传统的“道”与“器”的理论 ,可能为解决建筑理论研究的窘迫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价值论研究必须超越“西化和反西化情结”的纠缠,摆脱文化侏儒心态,独立思考,形成属于当代中国自己的学说话语;而中国特色价值学说的形成,应在“关系-实践”说基础上,运用主体性观念与主体性方法分析和反思价值领域中的一切问题并且研究者应有科学精神,保持适当“价值中立”,担负起构建合理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论研究的事实与价值之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论,既究教学事实之理,也求教学价值之理,是事实之学与价值之学的统一。价值负载的研究态度,数学方法在教学论研究中应用程度不高,教学论知识可靠性有待提高,教学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对立,是目前困扰教学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学论研究者的科学素养,完善学术规范,树立学术信念,加强教学论史研究,提高教学论知识的科学性,加强对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的基础研究,把握人与社会之间价值关系的历史发展动向,研究和确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价值关系,是教学论研究的脱困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综观近三十年来学界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中国传统修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来源,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实践性是其根本特征;它首次正式提出并系统论述共产党员的道德修养问题,将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具体化,具有哲学、伦理学及实践方面的意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实现了对儒家伦理学说和道德修养理论的超越、升华。不足之处在于:鲜见对该论著创作的深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等问题的研究,对其当代价值发掘不够等。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国内的西方文论研究开始出现反思趋势,西方文论本身也成为反思对象之一。反思过程中出现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误读,原因之一在于部分研究者可能忽略了自身研究奠基于译文之上的事实,将译文直接等同于原文,因而也可以说是翻译视野的缺失。在西方文论研究中引入翻译视野,即意味着基于译本进行的文论研究须与译本拉开一定的距离。翻译视野又包括转换意识、语境意识、差异意识三重内涵。转换意识即意识到译文是语言转换的结果,同时意识到由转换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性;语境意识是指意识到西方文论扎根的特定时空的文化形态及理论家的认知形态;差异意识是指对原作与译作所处时空差异的意识。翻译视野促使我们主动去了解西方文论在原语语境中的起源及发展,辩证地探讨其在译语语境中的适用性,有助于我们在西方文论译介热持续上升的今天,真正深入地理解与反思西方文论的内涵,更好地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发展,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中的"反本质主义"是一个文化研究意义上的政治概念。这一策略性应用见证了从自律性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发展变化。对于这些转变,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予以反思:应用的策略性;生成的转换性;解构的博弈性;面对当下的反思性与面对未来的肯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顺应论为维度来探究以语境为依托的口译选词的基本策略。主要从语言、情景和文化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口译实践中如何做到三者的协调顺应。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密集指向以下论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内涵界定、历史分期、发展线索;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思想资源、建构路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思维方式、话语方式、方法论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理论基点、重要体系、重要学科、热点问题;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成绩、缺憾、最新发展;等等。围绕以上论域,学界在基本文献的审读、历史语境的还原、理论和文化影响因子的探寻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之成绩体现为研究视野多样而灵活,具有鲜明的反思性;研究成果丰厚而扎实,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研究范式有效而多元,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但在研究的全息性体系性专门性、对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的深入挖掘、还原文献的历史语境和凸显文献当下语境的融合等方面,新时期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之建构研究还有待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之所以超越了当时盛行的文化史观,关键在于他们在研究文化理论时具体运用了"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的方法、科学抽象法、社会整体性的方法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的思想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叙述方法是现实的历史叙述方法与唯物主义的辩证叙述方法的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统一起来,实现了文化理论的历史嬗变。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启发我们:当代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思想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谈谈文学理论的转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生活化以及传统文学理论言说者身份和赖以生存的"元理论发生了变化,导致文学理论面临着一次重要转型。调整言说立场,定位于“阐释”,拓展研究领域,通过转型以应对业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文学实际、文化历史语境以及社会需求,文学理论才会有出路。  相似文献   

20.
从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视角,结合具体译例对《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比较与评判,可以看出霍译本比杨译本更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尽量重构原文的委婉色彩。就形式而言,杨译本霍译本都与原文有所偏离;但在内容上,霍译本比杨译本更忠实于原文,原因在于霍译本更注重保留原文中死亡委婉语的内涵与特色,在忠实反映原文的信息功能的同时,也注意重构原文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