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任剑涛(中山大学博士生)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  相似文献   

2.
道德视域的扩展──从私德主导到公德优先任剑涛私德主导:传统伦理的优势与缺失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中国文化的伦理建构既具有悠久传统,又颇富理论贡献。从理论上来说,传统伦理文化不单对德性进行了哲学性思考,从而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伦理道德的最终根据;同时,也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伦理文化研究的新拓展──《中国异端伦理文化》评介傅盛安儒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史上,以历代统治阶级权力支持为基础,始终占居着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地位,为封建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种正统伦理思想体系的建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斗...  相似文献   

4.
在“天人合一”的框架中着力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符合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的思想元素正在成为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中一大特色,也逐渐变成了理论上的一大热点,而且人们在理论倾向上更多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的一致性,给人一种明显的感觉是,似乎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发展只需“返本”即可“开新”。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并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确包容着非常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成份,但是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并不是一种完全契合的关系,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冲突或矛盾更是问题的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伦理研究的三个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生态伦理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重视生态伦理实践能力的培育,不能只是在理论层面追随西方生态伦理学而导致中国生态伦理研究丧失应用伦理的特征。二是要着力推出蕴涵生态伦理思想的奠基性作品,形成现代中国的生态文化,使公众具有文化自觉。三是明晰中国生态伦理的价值定位,廓清各种错误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潮,构建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其深层内核凝聚于道德价值,尤其是义利论的价值传统之中。义利论作为道德价值的核心内容,在两千多年的伦理文化演进过程中,逐渐积淀为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不但在历史上规定着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而且直到今天还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梧 《天府新论》2000,(4):57-5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揉百家学说的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对我国的政治文化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均平的伦理原则是中国古代经济改革与农民起义的指导思想”,“爱民富民、重本抑末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封建帝王的经济决策原则”,“经济伦理转化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秩序原则”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伦理文化方法论述要韩东屏无论对走向21世纪的中国道德建设抑或为其效力的中国伦理学来说,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都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大课题。这不仅因为它是我们的一笔巨大的既得文化遗产,而且因为它还在延续,使我们无时不在其氛围之中,被其塑造。谈及传统文化,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是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的观念整合与道德彰显,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伦理发展的文化基础,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发展方向应以传统道德文化优秀品质的现代弘扬为引领,在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伦理发展平台上彰显民族优秀文化的伦理底蕴及其道德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中华各民族伦理文化观念共融、和谐与发展.文章就如何推进并逐步实现民族传统伦理的文化凝炼与现代伦理发展体系构建的文化彰显作了初步论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球伦理是近些年来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构建全球伦理需要从不甩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对于“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了极有意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族伦理文化是中国家族企业形成伦理管理特色的根本文化成因,家族伦理文化广泛渗透于中国家族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为方式和企业文化之中,发挥了独特的管理功能.客观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的伦理特色,寻找家族企业伦理管理与现代管理的结合点,才能真正有效克服家族企业伦理管理中的负面效应,进而寻求合理有效又具中国特色的家族企业现代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伦理的文化本性与文化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的文化本性与文化定位樊浩在文化设计与文化体系中,伦理处于什么地位?伦理的文化本性与内涵的文化原理如何?这是在常识中似乎被认知但事实上没有理性把握的问题。伦理的文化本性与文化定位,不仅是伦理体系建构的前提,也是伦理建设的前提。在文化体系中,伦理必须...  相似文献   

13.
文化伦理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伦理”具有两种意味:作为存在,文化伦理意味着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作为价值,文化伦理意味着人类的理性在把握了文化与伦理的必然联系的前提下,将伦理的价值,作为文化价值的核心,并以此引导人类文化的价值方向。物质文化是伦理的必然性基础;制度文化是伦理现实化的可能条件;精神文化则是伦理的相对自由。20世纪是人类文化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开始将伦理价值作为文化发展目标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以道德为本位的以道德立邦、立人的国家,然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道德真空和行为失范”的现象。中国的伦理文化需不需要重建?怎样重建?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黑龙江大学柴文华教授的新著(再铸民族魂——中国伦理文化的诠释和重建》(以下简称(再铸》),本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学术良心”,正视当前伦理道德领域不容乐观的现实状况,在对传统伦理文化进行诠释,探寻其中与现代化精神相一致的即“反映人类的价值初具有现实化和未来化因素的东西”的基础上,对中国伦理精神的重建作出了有益…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伊斯兰哲学道德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哲学道德观对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穆斯林的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族传统家庭婚姻伦理文化、政治经济伦理文化、自然伦理文化等都深受伊斯兰道德观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道德观与回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补的伦理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古代,儒佛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三维一体的基本框架,支撑着整个传统文化的大厦。这不是说儒佛道比其他诸子百家有着更强的实力,而是指涵蕴于这一事实中的三教互补的精神实质和伦理精神。 一、天人合德的不同途径 如所周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对社会生活根本秩序的设计是“天人合德”。所谓“天”即伦理化了的宇宙秩序,是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本根,也是一切道德原则的高度概括。因此,天人合德之天并非苍苍空间,也非纯粹自然界,而是指事物的本然,即伦理——本体的实质。中国传统伦理的所谓天人合德,也就是道德主体向伦理本体…  相似文献   

17.
检讨儒家伦理现代性的新视角——《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评介●齐宏亮对儒家伦理体系和新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考察中西文化不同渊源的学术专著——《儒家伦理与中国文化转型》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儒家伦理与东亚晚工业化进程”课题的系列研究论...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国古代谋略文化陈立明中国古代哲学以对社会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深刻的辩证思维方式,赋予传统文化以注重功利实用的特点,这种实用功利性集中体现在古代谋略文化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古代谋略文化具有自己的价值尺度、伦理判断准则和逻辑思维方式,对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亡国诗篇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宗法伦理文化精神与亡国诗篇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亡国之音具有宗法伦理精神的因素,并以独特的审美意象表现了亡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反对物质主义而倡导精神价值,反对宗法主义而倡导独立人格,是中国伦理现代化建设所应该解决的基本任务。今天,“革命伦理”对于中国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已经失去魅力,而社会群体的多元化又排除了将某一种伦理“定于一尊”的可能。因此,新时期的中国伦理体系只能是开放的、立体的。应以宽广博大的胸怀接受、容纳各种优秀文化.要容许不同的人群持有不同的伦理观。儒家伦理、西方个人主义、中国佛教的修习主张、道家式“个人主义”乃至屏除“阶级斗争为纲”内容的“革命伦理”,只要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中国国情而做出适当调整.就全都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国家应以郑重的政治文件来肯定中国与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