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反映着民族的全部文化,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语言的构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它的使用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约。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可有相同的含义。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运用及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有关文化的理解。本文拟从文化差异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入手,揭示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进而探讨语言学习中克服文化障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说和听,是人类交流精神的活动。解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听、读)的学说,也要研究说。"说"是听的对象。文本是"说",文本不是沉默的。"说"有说者,说者即作者。人们一经说,他和自己所说的关系就变成双重的,一方面,他永远是自己所说的作者,永远要对自己的所说负责;另一方面,他又是自己所说的读者,他对自己的所说不具有绝对优先的解释权,他和其他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说"是言语,是使用着的、活的语言,具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说的内容,文本表达的作者的精神。语言是"说"的存在方面,意义是"说"的"非存在"方面。意义不是存在,既不是物质存在,也不是精神存在。人们一经说,其语言和意义都确定不变。"说"可以是说出认识,也可以是说出理解。说出认识,是说出存在着的事物;说出理解,是说出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精神。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精神活动,也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说都是对听者说,没有听,就没有说。人类说和听的实践表明,人们能说和能听,即文本能表达作者的精神,读者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同时,说和听是具体的历史的活动,说者精神的表达和听者对文本意义的把握,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思想只有通过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成为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现实思想,语言也才能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介工具。而语言最直接的现实表现是在作者思想情感,思维活动方式支配下的各种文章的物质形式,语言和文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否正确训练指导学生把握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包蕴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理解课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语言的思考,常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语言的逻辑合理性;二是语言的表现力,即语言的表达效果.前者注重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推理的内涵与程序是否合乎语法规范;后者注重语言的“主体”效应,即语言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形象等因素,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粗浅说明。  相似文献   

4.
伽达默尔的语言观与工具主义的语言观是对立的。他认为语词的构成不是反思的,而是经验的产物。语言是被创造出来适合世界的。因此是世界而不是我们的主观性决定语言。在他看来,世界应被看作是处于人们之间的东西。它是人们之间的共有的理解和理解的中介,使世界成为可能的是语言。语言作为相互作用的领域,并不真正是一件构成理解的工具。 伽达默尔还认为语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语言即是理解,即是存在的模式,正是语言揭示了世界。人由于语言而拥有世界并生活于世界之中。我们只能通过语言来理解存在,理解世界。世界必须进入语言,才能表现为我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表述对象的过程中,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语言与图像都是人类古老的重要表述方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的表述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兴盛,图像已经成为与语言表述并驾齐驱的表述方式.从艺术表述的效果而言,两者都具有伪示呈现对象的功能,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图像表述在于其意义表达的直接开放性和一定的写实性,语言表述在于情感性、间接性的传达.从意义理解的角度而言,图像与语言表述在受意图、文本、语境、接受者影响的同时,也受人们艺术互涉理解方式的影响.艺术互涉的理解方式(如语言一图像互涉)使人们在理解艺术时更加立体和丰满.  相似文献   

6.
听解能力是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听音之后能否理解输入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能否根据对现实的感知、以往的经历和已经储存的知识进行预测.因此,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听解预测能力,这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因紧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语言信号、逻辑推理、语调及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信息,积极、主动地推测未知信息,从而促进整体听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立法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合理,还取决于其立法技术是否科学。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技术存在制度设计立场不统一、语言表达方式不恰当、歧义语言较多等缺陷。应将"倾斜保护"和"适度倾斜"等立场贯穿于各部分具体制度,同时应合理使用模糊语言,减少口号式表达,消除语言歧义。  相似文献   

8.
以知觉为起点,梅洛一庞蒂将现象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使现象学具有了新的视野。而在梅洛一庞蒂后期哲学中,他十分关注语言和他人问题。他认为,借助于语言,我们才能真正切近他人、理解他人。而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自我与他人才能真正走向融通、共存与共生。可以说,在梅洛一庞蒂看来,自我与他人是在语言与身体中介下的一种“含混”、“互逆性”的“共谋”的实存。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但单单依靠词语并不一定能完全表达出所有意义.反讽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它是运用与原本意义相反的词来表达意思的一种辞格.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别,只有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反讽的修辞意义.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对反讽中的社会、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话语意义与语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境可分为三大类 ,即语言环境 (linguistic context)、副语言环境 (paralinguisticcontext)和语言外环境 (extralinguistic context)。话语意义与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境对话语意义有很强的制约性 ;话语意义对语境具有依附性。因此 ,在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要善于利用语境来准确表达、准确理解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基于语言表达难以穷尽“道”之真义而提出“无言之言”的言说策略,强调一种随性自转、自性自适、自然无心之言,既不可执著于有形之物,也不可执著于绝对无象。“无言之言”呈现为一种审美生存方式,而非对语言的工具性、客观性利用;凸现出美的言辞决不是美本身,于创作、体验与欣赏过程中生发出鲜活的、生成性的言外之意,才是真正实现审美活动的标志。这种特有的言意观为庄子美学造就了开放、自由、无限的话语意蕴空间,对传统文论“言约旨远”、“无中生有”审美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名物化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都有。在以往的研究中,语法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颇受关注,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则不太受到关注。而对于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也缺乏清晰的层次观念,对语素层面的名物化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就导致一些分歧观点的产生,如对“逆序类”结构是否存在的争论。名物化不仅发生在词层面,也发生在语素层面,其认知机制为转喻。明确语素名物化的观念对词汇语义和形式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在意义方面,转喻机制不仅使语素本身发生语义转化,而且通过语义转指发展新的语义类范畴,改造整个词汇语义系统。在形式方面,语素不仅可以以本义参与造词,也可以以转义参与造词,从而提供高效的新词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意义,不依赖于语言所指称的对象。语言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时,语言也是有意义的,这就为语言可以指向非现实并仍获得意义敞开了可能性。语言是在语言游戏中获得意义的。在语言游戏中,语言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自我运行。语言的这种自主性赋予了语言以多重功能。语言不仅具有复制功能,而且具有创造功能,因此,它不仅可以反映现实,而且可以虚构出现实。泰戈尔的小说《家庭与世界》就为语言可以虚构出现实这一论题提供了实证支持。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不仅用语言虚构了自我而且也虚构了他者,而这种虚构的动力机制则是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神经心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字面语言的理解是高级认知活动,是语言与思维更抽象层级的表现。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受到语言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语言形式本质属性、规约度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加工所有方面的普遍模型,或提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所有形式的“万能理论”。非字面语言的大脑加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不应仅停留在某一孤立的理论模型或假说上片面地概括和归纳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而应对各种理论和假说加以整合和优化,在大脑统一认知的框架下根据不同语言形式、不同理解阶段,构建一个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动态认知总模型。  相似文献   

15.
“会意语言”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哲学语言潜在地规范着该民族的哲学思维方式。具有象征意义的汉语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显现出了中国哲学语言的"会意性",这种"会意语言"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际总是伴随着理解障碍。相关研究认为学习者会运用意义协商的方式来克服语言理解障碍,但是此类研究大都只涉及意义协商在克服语言理解障碍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社会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认为,意义协商方式并不能确保所有的语言交际理解障碍得到解决,甚至有时会导致不成功的语言交际或是交际误解。因此,它对于学习者克服语言理解障碍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有两个独立的层面———符号学层面和语义学层面,新闻语言作为一种功能语言,是自然语言在特殊视觉类中的转移,其语义层作用于描写对象和接受对象时所蕴涵的层次,是文学语言、科学语言等语言变体无法具有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非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体语在人类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越来越受到跨文化交际者的重视。然而,仅仅认识到其重要性是不够的,因为人类的体语除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有某些共性外,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语运用的频率差异;同一体语表达不同的意思;不同的体语表达同一个意思;某些独特的体语只存在某种文化中。只有充分了解体语的这些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难以分割,每一种语言都负载着其特定的民族文化。阐述了中西不同的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从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具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圆周式思维与直线式思维等方面对中西方语言与思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化了对中西语言文化的认识,对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先焜先生在语言逻辑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有四个:(一)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二)语言逻辑就是自然语言的指号学;(三)定义是明确词义的逻辑方法;(四)修辞具有重要的逻辑功能。李先生的这些学术观点具有创见性,对推动我国语言逻辑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