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了清代校勘学大师卢文弨从事校勘事业的基本情况,以《抱经堂文集》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收集于其中的卢文弨现存书信,着重探讨了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和方法。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归纳为: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保留他注,以助后学。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方法归纳为:联系实际,以资校勘;运用算术方法推理助校。同时,指出并举例说明了书信中所见的卢文弨校书不足之处:不察本书体例,强征他书而误;对本书体例考察有失而致误。研究结果可以补充他人对卢文招校勘思想和方法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卢文弨乃至清代校勘思想和方法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一作召弓,号抱经,清代乾隆时的校勘学大家,校书以精审著名。段玉裁称他所校之书“皆使学者(言是)正积非,蓄疑涣释”,钱大昕认为他“洵有合于颜黄门所称者,自宋次道、刘原父、贡父、楼大防诸公,皆莫能及也”。许多重要古籍,如《春秋繁露》、《经典释文》、《逸周书》、《荀子》、《吕氏春秋》、《颜氏家训》、《白虎通》、《风俗通义》等,经卢文弨校勘,始有善本可读。他在校勘上取得卓越的成就是与他科学的治学方法分不开的。本文试就他的治学思想和校勘特点作初步探讨。卢为“求是”流派雍、乾以后,惠栋和戴震为汉学两大流派,惠派治学的思想特点是谨守家法,笃信  相似文献   

3.
陈杏珍、晁继周同志点校的《曾巩集》,一九八四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这是曾巩研究中的一件大事。在《曾巩集》中,点校者除辑录了各种版本的《元丰类稿》中的全部诗文外,还精心地辑录了曾巩散失的诗文多篇,计有:佚诗三十三首,佚词一首,佚文七十八篇。由于年代久远,曾巩仍有些诗  相似文献   

4.
广陵书社出版的新编《焦循诗文集》合并焦循诗文著述十种,为焦循和扬州学派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基础文献。鉴于整理点校对象多稿本、抄本,不免有种种版本烦难之处,点校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文章掇拾57条加以辨析,以就教于点校者及方家。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7,(5):41-46
宋本王维集,主要有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与建昌本《王右丞文集》两种,前者刻印于北宋中晚期之际,后者则板梓于南宋。建昌本又称麻沙本,其原刻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收藏。建昌本之影抄本《王右丞文集》与蜀刻本《王摩诘文集》,现均藏于国家图书馆。这两种宋本王维集,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从现存最早之宋刊本王维集而言,宋蜀刻本较之建昌本更具有版本学价值。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自从元刊《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以建昌本(1)(系统)为底本并问世后,明清两朝的各种王维集本,亦无不如此,其中,最具有典型性者,即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赵注不仅将只有十卷诗文的王维集随意扩展为二十五卷,而且还因未见到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而使其笺注留下了许多方面的遗憾。所以,以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为底本,对王维集进行一次全现整理,也就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作家文献的整理工作已取得丰厚的成绩,但仍具有较大的辑佚空间.与已经出版的作家全集或多卷本文集境况相似的是,穆旦的集外文仍有不少,包括诗文、翻译、档案材料、未刊文稿、集体处理的相关文字等,计有数十种(类).这里辑录五种,《傻女婿的故事》、《在秋天》为早年诗文,《献歌》、《J·A·普鲁佛洛的情歌》和《一九五三·朝鲜》为翻译之作.  相似文献   

7.
《研经室集》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的文集,卷次浩繁,随所增补,散佚之文不在少数。《〈研经室集〉集外文辑佚》已经作了部分辑佚,这里将续有所得之文裒集在一起,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阮元年谱》中所附《研经室集》集外诗文(包括奏折、疏牍、书信、楹联)等篇目;二是阮先《北湖续志》中所载《研经室集》未收诗文;三是散见于其他选本或者没有刊载入集的单篇文章。这些文章对研究阮元的生平、学术和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也为编撰一部完整的阮元诗文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孙通海先生整理、点校的《陈献章集》,与以往版本相比,增补了陈白沙先生诗文一百多篇,但仍有较多的遗漏.后来,人们对白沙先生的集外诗文作了进一步辑录.最近,我们又发现白沙先生集外诗文十多篇.这些白沙先生集外文,对于研究与了解白沙先生的生活、白沙先生及其弟子故旧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本《二程集》标点商榷郭齐中华书局出版的《二程集》,是《二程全书》唯一的整理本。该书标点工作欠细致,如其中的《河南程氏文集》共十二卷,不过十几万字,而比较明显的标点失误就有数一处,这还不包括为数众多的一般性标点不当。现仅就《河南程氏文集》部分的...  相似文献   

10.
汪中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学者和骈文作家 ,由于汪中游幕四方 ,“以笔札供菽水” ,一生坎坷 ,生活困顿 ,所以文集来不及整理 ,文稿散佚也正自不少 ,至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善的《汪中集》。新近台湾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了《汪中集》 ,虽是目前比较完备的本子 ,但可供商榷的地方很多 ,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并对《汪中集》的编撰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对《汪中集》所未收诗文进行辑佚。  相似文献   

11.
《元稹集》于 1982年问世后 ,为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0 0 0年该书重印时 ,校点者对其中存在的疏误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其学术质量明显提高 ;但未扫尽的“落叶”依然有不少。兹将笔者读《元稹集》重印本看到的值得商榷之处提出来 ,供点校者和读者参考。这个题目下应涉及的问题 ,有一部分已在《〈元稹集〉断句之误例析》(《铁道师院学报》(社科版 ) 1997年第 3期 )中展示 ,可参看。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疏误时亦有之。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余阙是古代羌族书面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诗文兼善,且实践和理论并重,为后人留下了数量繁富、质量较高、理论色彩颇浓的《青阳先生文集》。本文是“余阙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对余阙生平事迹、文学成就、诗文特色皆有论说。为进一步研究余阙论文及文学理论不无裨益。文末,对前人余阙研究中的一些疑点还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元稹集》于1982年问世后,为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该书重印时,校点者对其中存在的疏误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其学术质量明显提高;但未扫尽的“落叶”依然有不少。兹将笔者读《元稹集》重印本看到的值得商榷之处提出来,供点校者和读者参考。这个题目下应涉及的问题,有一部分已在《<元稹集>断句之误例析》(《铁道师院学报》(科学版)1997年第3期),中展示,可参看。  相似文献   

15.
《杨炯集卢照邻集》《卢照邻集笺注》《卢照邻集校注》是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且最具代表性的卢照邻诗文合集校注本,但在校勘和注释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校勘方面,可商榷的如"才雄"、"北堂"、"不怜"、"玉貌"、"朝氛"、"梅岭"、"死去死去今如此"等;注释方面,可商榷的如"判"、"合殿"、"花雪几参差"、"落落"、"距"、"风期"等。  相似文献   

16.
沈约籍贯考     
沈约(公元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人,活动于南朝宋、齐、梁间,著有《晋书》一百二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梁纪》十四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四声谱》等,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已散佚,传世明刻本《沈隐侯集》十六卷,《沈休文集》四卷,辑沈约诗文四百余篇,《四库全书》均未著录,不失为研究沈约之重要资料,但系后人辑录,非原集面貌;现存比较完整的只有《宋书》一百卷(亦有缺佚),为史家所重视,明万历间刻印的南监本二十一史、北监本二十一史,崇祯间毛晋汲古阁刻印的十七史,清乾隆间武英殿刻印的二十四史,都包括《宋书》在内,近年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组重新点校出版了二十四史,流传则日渐广泛.  相似文献   

17.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以宁是元末著名文人。元代西夏遗民唐兀崇喜(杨崇喜)所编《述善集》收张以宁诗文共8篇,其中6篇不见于其他文献。据考证,张以宁《崇义书院记》的写作时间当在1358年至1367年之间。经参考相关文献对其诗文进行了校正,发现《元代西夏遗民文献〈述善集〉校注》中张以宁诗文的某些标点似有可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祖堂集》作为我国古代珍贵的禅宗文献,在近代汉语研究中具有极重要的语料价值。但199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由吴福祥、顾之川点校的《祖堂集》二十卷本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文章就该点校本的校点问题进行力所能及的订正补缺工作,以期在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更加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明朝历史人物杨一清入手 ,分别从文献资料整理、文集内容鉴定、文史哲互渗三个方面阐析唐景绅、谢玉杰二位先生点校的《杨一清集》 ,总结概括出《杨一清集》的学术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 ,从而对《杨一清集》作出科学系统而又客观公正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