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奥斯汀的哲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英国哲学J.L.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学派的开创人,他勇于对传统的哲学观点提出质疑,以其精细的语言现象学方法观察日常语言,区分了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语言、世界和心智之间关系的看法。本文着重结合其言语行为理论来展示奥斯汀独特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老子》一书中反映了老子成熟而系统的语言观,老子认为语言是人们认识和反映世界的符号,这一符号的认识功能有较大局限性和负面作用。因而,对于语言,老子采取保守否定的态度,在具体的言语行为方面主张"信言"、"善言"、"谦言"。老子的语言观及其言语主张对后世的语言研究及言语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导致后世轻视言语表达。(二)形成了以"诚信"为美的言语审美取向。(二)产生言语表达的"谦虚"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除了用语言传递信息,还可以用语言来完成诸如问候、邀请、道歉等行为,这种用语言完成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不同的言语行为不仅规则不同,而且因文化而异。  相似文献   

4.
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就清楚语言能表达各种不同的含义:命题内容方面的,修辞学方面的,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等等。然而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1962)首次阐明了有许多事情是讲话者能用语言来实现的。他的一个根本观点是有些言语不是对某个信息的陈述或提问,而是实施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基本观点是“言则行”①,即人们使用言语去实施某种行为。从语用学观点看,言语本身就是某种行为,称为“有所为之言”(performatives)。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是由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下就某个主题与听话人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内行…  相似文献   

5.
“语言游戏”理论作为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代表 ,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的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言语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必须把它放到日常生活这个大的背景中去。他认为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既是语言游戏 ,同时也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种类有许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言和言语行为 ,是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论述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 ,对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表明,我们每说一句话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效.但是,跨文化交际就此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样的言内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的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效,而为了取得相同的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言内行为.中英语言在称谓语、恭维语和请求言语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跨文化角度对这些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谈及言语行为,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言外行为即施事行为,而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重要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并由此论及了言内行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的社会行为,其中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基本环节。言语的语言学是行为科学的一部分,它以言语纵横两个结构系统为其研究对象。概括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律,建立若干行为模式,为人们运用语言提供一套普遍遵循的原则和规则,提高言语交际效果是它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在其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前期他把哲学看做通过分析语言来澄清思想的活动,认为哲学最根本的是逻辑,而不是形而上学。后期他注重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把语言看做是人们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中寻求语言的意义。维特根斯坦哲学实现了哲学从认识论向语言的转向,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言语交际和交际中的语言的科学。它主要有两大研究领域:一是言语交际的研究,即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包括言语交际和其他交际的关系,言语行为和其他行为的关系);一是交际语言的研究,即语言这个工具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情况如何(包括其结构层次、功能特点、所起作用及其各种变化等等)。这两大研究都反映出言语交际学的语言动态观:1。语言不仅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个过  相似文献   

11.
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2.
正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的原则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人们处于互动之中,互动有多种形式。从目的原则的视角来研究英语交际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目的原则与言语行为交际模式内涵分析"目的原则"是中国著名语言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廖美珍教授在2002年首次系统地提出的一种新的语用原则,目的原则的基础是言语行为哲学,行动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理论。人的行为是有目的导向的,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言语行为的目的原则是: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言语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行为都带有目的保证——交际目的。目的原则下,语用学研究和言语行为分析有了中心点,即以目的为中心来描述和分析,同时解释言语行为。目的也是一个系统,从细节来看,目的与意义,目的表达,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研究认为商务信函要求清晰明了,避免歧义误解,其写作必须严格遵循7C原则,即Courtesy(礼貌)、Consideration(体谅)、Completeness(完整)、Clarity(清晰)、Conciseness(简明)、Concreteness(具体)和Correctness(准确)。然而在实际的商务往来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大量存在。借鉴语言学家Leech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将商务信函分为合作类、和谐类、竞争类和冲突类四大类。基于模糊语言的基本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信函作了详细分析,得出了糊语言在各类商务信函中的使用频率及其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说话的同时就是在实施某种行为,包括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天气预报,传递的多是推断性信息,但其表层结构却并非一定是推断性的。通过对中日两国天气预报用语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天气预报用语多是以"推断(reckon)"表"推断"的直接言语行为,而我国的用语里则存在大量用"陈述(state)"表"推断"的间接言语行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日语和汉语的语言使用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是语文课教学活动的外在体现,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作为对课堂教学言语行为结果的完成和实现,可从相对静态的角度反映出课堂教学言语的基本情况,体现特有的教学理念。因此,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在协调课堂教学话语形式的基本成分(即口语、书面语、身势语)之间的配合的基础上,应加强课堂教学话语形式与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之间的协调,并以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系统论等为基础进行多方调控,以利于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言语的综合效益,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通过探讨中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外在形式,探索这一活动与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可分为言语符号系统和非言语符号系统.非言语符号系统,即能表情达意的体态动作--身态语言,是指对言语符号系统起重要辅助作用的交际符号.研究身态语言现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人体语言学.身态语言可从不同角度分类;身态语言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人们时刻都在使用身态语言.研究并运用好身态语言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可增强公关的魅力与活力,促使人际交往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祈使系统,是由祈使行为、祈使结构和相关范畴及原则构成的体系。文章是对该体系的初步构建。“祈使行为”是用语言行使祈使功能的言语行为,也是观察“祈使”这种语言功能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祈使的构成元素即祈使结构,包括两部分:祈使指令结构和祈使策略结构;“祈使(功能)句”是纯粹从功能的角度定义的,是行使祈使行为、表达祈使功能的句子和句联。祈使(功能)句的语言的构成,是祈使行为在句子上的言语投射。  相似文献   

18.
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之间的关系是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着力阐述的几个主要理论原则之一。本文就如何正确把握索绪尔语言和言语关系的实质进行了探讨,以期澄清语言学界对索绪尔以及语言和言语关系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它注重言语者和听话人的相互关系以及言语者对所言的态度。语言的人际关系在于:人们通过它建立并维持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言语者与听话人特定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言语者选择特定的语言变体完成其交际过程,实现其交际目的。或者说,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角色变化决定着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的言语变体。将从社会情景、教育背景和个性特征方面对语言的人际功能理据进行分析,以期探寻语言符号的人际功能理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探索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基础.作者首先追溯了"言即行"观点的哲学研究传统,讨论了日常语言哲学的特点以及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然后指出语言现象学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步骤和方法.本文最后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意义,该理论是对哲学"语言转向"的二次推动和促进,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