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团队具有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三大功能,高水平创新型团队是推进学科发展、提高大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动力.高校中现有团队普遍存在的高层次人才匮乏、凝聚力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某所重点大学为例,对当前高校团队建设的现状与前景进行深入的考察,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企业选用人才的首要素质条件不再是个人专才,而是创新与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与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成为大学德育的新考量.如果大学德育还停留在原有的理念和体系,培养的人才也许还没有被选用就已遭到无情地折旧.大学是现代文明的轴心,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有基本的精神共鸣和文化认同,大学德育必须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要素,致力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心理契约反映了高校与教学团队成员之间一种隐性的主观心理约定.应从构建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探索、构建有效的大学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团队成员的心理期望,通过打造稳定、优质的教学团队,最终实现其自身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高级技工短缺同时并存。二是大学专业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影响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从乌鲁木齐市人才市场、新疆人才市场的调查来看,用人单位呼唤、追求高素质职业化人才,普遍要求求职者具有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专业技术能力;第二是人际交往能力;第三是商务能力。而就些恰恰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很少具备的。大学的专业设置滞后.致使毕业生知识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如何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重要课题.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就拓展训练课程在浙江树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传统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归纳了拓展训练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得出拓展训练是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团队...  相似文献   

6.
林依  邓毅 《山东社会科学》2012,(Z1):263-264
大学科研团队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加速大学师资水平建设、铸就特色科研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机制是科研创新的外部动力,是提高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与效能发挥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在对高校科研团队效能及激励机制界定的基础上,对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结合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于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效能具有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科技作为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新常态视角入手,借鉴当代欧美国家高校科技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成功经验和特点,结合互动创新理论,分析高校科技与当地经济在实际对接过程中大学、企业和政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科技要以服务发展当地经济为主,高校科技与当地经济的合作要从资源、人才的互补式合作转为双赢的创新发展合作模式,形成激励机制,并从制度、组织和环境三方面提出新常态下高校科技与当地经济发展对接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日趋严峻的高校师资"近亲繁殖"现象阻碍了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成为高校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育思想落后、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限制,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要防止地方高校"近亲繁殖",笔者认为政府应从政策上要"扶",学校从人事制度上要"防",从人才机制上促"远",从招生就业体制上要"改",从科研团队上鼓励"杂",如此,方能促使地方高校的教师队伍"远缘杂交",使大学回归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9.
分析世界上绿色大学的产生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对照我省高校现状,总结出我省建设绿色大学的意义在于绿色大学是国家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绿色大学是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载体,绿色大学是我省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现我省绿色大学建设存在政府部门和高校重视不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绿色教育开发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我省绿色大学建设应充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持续加大建设绿色大学的宣传力度,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并全力组织实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高层次学术团队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明  赵宗庆 《理论界》2006,(7):247-248
本文先对高校高层次团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又分析了高校建设高层次学术团队存在盲目引进人才、行政管理体制陈旧、忽略团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和缺乏有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的情况,提出了要从创新管理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团队文化和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和合作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3+1”教学模式给高校带来的思考及启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型、宽口径的"零适应期"人才."3+1"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它注重高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前3年完成本科的基本学习任务,大学第四年进行创新实践锻炼.文章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3+1"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讨论,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办学理念的误区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应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应立足于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这种办学理念由于忽略了对大学本体价值的关注而走向了急功近利的误区。本文试从培育有特色的办学理念的角度入手,引导地方高校“祛蔽”而“返魅”,以期凸显其应有之大学光辉。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社会、教育部门、大学毕业生自身几方面。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的价值;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就业制度改革,在完善市场就业机制上下一番功夫;政府部门要制定一些政策,引导用人单位选聘大学毕业生;社会上要明令堵塞一切非正常用人渠道。二、各高校要真正面向社会办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适用型人才;各高校要切实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素质教育力度;学校要同社会协调一致,组织建立机制完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三、大学生要立志为报效祖国,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要健全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强、自立的独立性;要正确估价自己,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要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对中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与美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中国高校教育的改革方向和趋势,多角度提出了增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这不仅需要高校方面的努力,同样也需要学生及教师团体的支持。从学校顶层设计,教师团队综合素质,学生夯实基础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明确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洞悉各环节对创新人才的影响,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讨论科研项目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对“科研项目”做一个比较清晰的分析和界定。我认为,在学术界、特别是在高校,“项目”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项目”是单指科研项目;广义的“项目”,则是包罗甚广(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比如,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各种人才项目(某高校组织硕士导师申报填表时所例举的供填表者选择填写的人才项目居然多达二十多个类别)、各种基地项目、各种平台项目、各种中心项目、各种团队(除了一般“团队”还有“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7.
以"放管服"改革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高校人才制度体系和环境,是推进高等教育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现实需求,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应遵循现代大学治理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放管服"改革重点是落实高校选人用人自主权,处理好"放"和"管"的平衡,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4):260-261
<正>近年来,高校掀起了转型发展大讨论,讨论的主要参与者为地方院校,内容集中在地方院校的定位是应用性大学还是研究性大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产教研融合方式等。从地方院校发展趋势看,发展应用型大学势在必行,而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师资队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转型发展是否成功。潘懋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发展理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教  相似文献   

19.
1香港是高等教育高度发达的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香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极高,且大都能找到较合适的工作,基本上没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考察香港发展高等教育的历程,我们认为香港高校毕业生具有就业优势,主要是因为:1.香港政府坚持面向经济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发展高等教育.这主要表现在,力求使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香港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保持同步,避免人才的流失.此外,香港各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等,都是服从于社会、服务于经济的.高校为社会服务、大学向社会开放,这是香港各高等院校的共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底蕴。合并高校的精神整合与传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合并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其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互不承认原有的精神文化、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神文化、分歧和矛盾制约着合并高校的健康发展。其应对之策:一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推进学校实质性融合;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三是要面向世界,推进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