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央视报道,国人赴欧洲旅行若使用某些欧洲名牌产品一旦被查出是假冒品牌轻则没收、重则罚款30万欧元.乍一闻之,很是震惊.欧洲国家何以出此狠招对付知识产权被侵犯?或许可以套用时下一句话:你的地盘我鞭长莫及,但"我的地盘我做主".在体味欧洲人无奈和愤怒心情的同时,联想到了国内学术造假之怪人怪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前所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文史哲学者陈乐民同志.不幸于2008年12月27日撒手人寰,驾鹤归西。享年78岁。他的辞世,对我来说,并不感到特别意外,因为他患肾衰竭进行血液透析已十好几年,被认为是创造了奇迹。  相似文献   

3.
试论谭嗣同《仁学》的佛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谭嗣同牺牲后如日,为其《仁学排序日:“《仁学》之所为作,乃为光大南海之宗旨,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众生何以要救?又如何去救?这在梁启超和谭嗣同眼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答案,即佛教中所说的“我执”。有“我执”,则是众生必被拯救的原因所在;而破“我执”即是拯救之方法.因为只有破除了“我执”之人,才能“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才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因此,梁启超在《仁学·序》中说:“今夫众生之大蔽,莫甚乎有我之见存.有我之见存,则因私利而生计较,因计较而生挂碍,因控碍而生恐怖,驯至一事不敢办…  相似文献   

4.
自在之物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还没有被认识的自然世界;为我之物是已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物,是自在之物的必然结果。自在之美是尚未为主观世界认识的美,为我之美是已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美;自在之美转化为为我之美,必须是使物自身关的潜能得以弘扬,使审关主体潜在的审关机能和意识得以发挥,使物自身美的潜能和人自身潜在的审美意识融会。任何美的生成,都是自在之美向为我之美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起点:在不同历史的阴影中建构欧洲 欧洲一体化导致了欧盟的成立,在这一进程之初,我们看到了对成为冲突原因的民族主义的摒弃以及对与过去决裂的渴望,也就是说,不再重蹈在欧洲历史上被视为覆辙的事情(Judt 006)。对二战后历史的这种解读,是基于以往的经历,这种经历曾在一个世纪里让欧洲两次濒临自我毁灭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近时,“学术腐败”“学术打假”,沸沸扬扬,令我这种习惯于循规蹈矩但不时被讥为某某时代的人(意指“过时”了的人)为之齿冷,每兴人心不古之叹。恰好最近有一件事使我十分感动,说明“学术界”总还有清清白白、勤勤恳恳的人和事。事情得从头说起。去年,广州林贤治先生倡议搞“沉钟译丛”,选译自古希腊罗马时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经典著作。我好几年前就想把伏尔泰的《论宽容》(Traite`surlaTele`rsnce)请人译出绍介给爱读书特别是深知“经典”之可贵的读者因为这本小书很实感地反映了欧洲从中世纪到“启蒙…  相似文献   

7.
探讨欧洲启蒙主义思潮的哲学方式,这只是途径,而不是目的。我的真实用意是发现中国启蒙主义运动不同于西方启蒙主义的特殊之处。关于现代启蒙主义,人们已经谈论得很多。但我觉得仍然存在一些误会,特别是在它的意义和状态以外的方面。需要通过分析和比较来说明其“中国特色”之所在。为达到这个目的,我选取了欧洲启蒙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8.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直系的佼佼者,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对其人其事的评价,解放前分歧甚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誉之者关岳复生,毁之者盗匪不若。解放后曾“舆论一律”、一骂到底。近来有所争议。现就五四时期的吴佩孚略述管见,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9.
欧洲近代哲学的主旨是本我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本我”在这里是一个从属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 ;“理性”在这里则意味着在理论与实践之奠基关系意义上的理性奠基观。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哲学中 ,这两个取向首先通过胡塞尔的现象学而得以彻底化和严格化。它们使人得以看到欧洲近代哲学的问题所在。在此之后 ,本我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经历了多方面的修改。这些修改在某些角度上看是通过对胡塞尔现象学乃至整个现象学运动的批判而完成的。所谓二十世纪是一个“过渡的时代” ,是指从本我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向另一个完全不同方向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超越与创新──答李存山先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拜读李存山先生《“新气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一文①.获益良多。我真诚地欢迎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术的发展及我的错误得以修正。拙文《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是提供给新加坡国立大学1997年6月召开的《儒学与世界文明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限于会议规定的论文字数,论文比较简易,没有把一些问题说清楚.这是我之过错,因此我想借答复李文之机,作一些说明,以就正于方家。一21世纪的大门已被人们叩响,第三个一千年即将来临,一个“新桃换旧符”的时刻就要到来。面对如此强劲的冲击,中国文化如…  相似文献   

11.
对丰城市市区储蓄网点调查的思考周玲丰城市属县级市,市区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居民2.2万户,人口6.36万人,共容纳46个储蓄机构。由于总量失控,各家抢占地盘、盲目外延扩张网点,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目前,普遍反映较为突出的矛盾和热点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欧洲近代政治思想中"统一"观念的内涵及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鹏 《学术研究》2004,1(6):107-111
“统一”观念是欧洲自我认同的重要内涵 ,它影响着欧洲的发展与演进。近代以来 ,随着主权国家体系的形成 ,欧洲原有的统一模式被打破 ,政治思想领域里出现了欧洲统一的新设想。欧洲先后被构想为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均势下的国家联盟和以实现永久和平为目标的邦联。考察欧洲近代政治思想中的“统一”观念 ,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欧洲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深刻理解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  相似文献   

13.
黄凌云先生的新著《巴林石赋》付梓出版,这是赤峰金石界、诗词界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我有幸成为这些诗章的先睹者.先生因嘱我写篇跋文,我虽感笔力纤弱,但难负黄公高情雅意;同时又深深被诗集中的优美文字所感染,觉得不吐不快。于是写了这篇读后感,不避溢竽附骥之诮,权置于书末。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甘肃的传播和影响●王步贵一、基督教常识之一般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和其它一些小的派别,教徒约9.84亿,占全世界人口1/4。其中天主教5.66亿,东正教0.73亿,新教3.44亿。主要分布在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其次是非洲和亚洲。(...  相似文献   

15.
从霍布斯到马克思的人权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兴起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神学、神权的地盘逐渐缩小,人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马克思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认识到了私有制下权利与义务的分离造成了人的异化。马克思明确指出,人权不仅仅是单纯的杈利,它还包括义务,它是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丹麦民众中学发源于罗定村,是丹麦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一百多年来对丹麦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很快被欧洲其他国家仿效,对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推进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15世纪末欧洲海外探险活动的展开,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美洲新奇的物种、居民和社会状况,都冲击着欧洲已有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经过欧洲航海家、殖民者、人文主义者和神学家的描述,美洲被建构为一个与欧洲相对的“他者”形象,该形象表面上充满异国情调,但本质上却是野蛮原始的“新大陆”.美洲形象中固然有欧洲人理性认知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欧洲社会自身价值观念和意愿的反映,有关形象的表述最终都纳入被强化了的欧洲自身文明的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18.
物自体(有的叫自在之物,本文基本上在同一意义上通用)有几种形式?它如何向为我之物转化?搞清这些问题,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指导现实的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物自体的三种形式有的论者认为,物自体应该看成是未被认识和改造之物,当它被认识和改造之后,就转化为为我之物。因此,物自体可以转化为为我之物,并认为人类就是为了不断完成这种转化。我不这样看。我以为,任何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都是物自体,因为它们都有一个“自身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长达30余年的歙砚艺术生涯中.两方“国礼歙砚”的创作经历是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1997年。我创作的歙砚《黄山胜迹印痕砚》,被选作李鹏总理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的国礼:2004年,我创作的另一方歙砚《中国龙砚》,又被选作胡锦涛主席赠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国礼。从而创造出“两件国礼歙砚,出自同一位砚雕家之手”的奇迹,使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国礼砚雕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安徽日报》、《今日安徽》等诸多报刊宣传,并入选《江准时报》的“政协委员风采录”。  相似文献   

20.
伦理可以分为道德与人伦两个部分。道德是强制性的,人伦是非强制性的。当道德处于强势地位时,它必然要侵入人伦的地盘,把一些本应属于人伦的范畴划入道德的地盘。这时的伦理,在整体上呈现出理性的色彩。而当人伦处于强势时,它也必然要侵入道德的地盘,把一些应属于道德的范畴划入人伦的地盘。这时的伦理,在整体上呈现出感性的色彩,从而出现审美化的倾向。道德与人伦都既有理智的一面也有情感的一面,但就其侧重点来看,道德必然是偏于理智的,而人伦则必然是偏于情感的。因此,建立在理智主义德性基础上的伦理学,其所论述必然侧重于道德方面;而建立在情感主义基础上的伦理学,其所论述必然侧重于人伦方面。不区分道德与人伦,所谓的“理智主义德性”和“情感主义德性”实际上很难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