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是两种经典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产生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其任务是根除经济危机;而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异常波动,任务在于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劳动者绝对贫困,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彻底消除经济危机的办法是生产关系变革;而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倾向降低,实质是有限需求不足,治理经济危机的办法是刺激消费需求。相比较而言,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整体发展规律为视角,把经济危机作为社会问题,理论视野更为宏阔;凯恩斯则以经济发展规律为视角,仅把经济危机视为经济问题,理论视野及适用范围相对局促,从而影响其理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解读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的视角、考问资本主义道德属性和探寻经济正义的利益诉求等方面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从法律视角出发,提出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指一种法律正义,他没有谴责资本主义不正义,其价值观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利益.另一种则从道德视角出发,主张马克思的"正义"概念指一种道德正义,他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严厉的道德批判,而且其正义理论表达了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的道德利益.西方马克思主义整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遗产、重构马克思经济正义理论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其研究成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体系是以物质生产范畴为逻辑起点,而物质生产的两个维度(一是物质生产与社会的生成和发展;二是物质生产和人的发展与解放)则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两条相互交织的逻辑线索。在物质生产范畴基础上派生的一系列范畴的联系和转化,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逻辑系统。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阶段性规律(自由竞争阶段)的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科学体系。一般、个别和特殊这三重逻辑共同指向一个理论目标:社会解放与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作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现在并未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矛盾和规律的指针.但是,必须看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科学成果.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可能性、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构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指出了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入到现实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经济的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预示了社会的发展前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同时,提出了计划经济的一些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的若干原理,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巨著。但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西欧的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安家落户的国家,仍然有许多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会干扰人们对纯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比较起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为成熟。因而,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重点调查研究了英国。对此花费了马克思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一部《资本论》,从逻辑上活灵活现地显示了英国资本主义有机体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马克思的伟大功绩,在于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他们的革命理论,论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然性的同时,也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农业地租量的变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运用马克思有关地租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的新特点,对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地租量的变化趋势作一粗浅的分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现实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资本主义走到尽头时的社会主义.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最高最后的形式,因而市场经济将伴随资本主义走完全部路程,未来社会只能建立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基础之上.事实上,市场经济是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它的充分发展,人类才能建立产品经济社会.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实现的,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在国内终止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能终止市场经济的发展.俄国十月革命以来,人们一直在用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消灭了市场经济的未来社会模式,指导现实的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实践.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失误,甚至在一些国家的失败皆源于此.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如何建设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建立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页空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它相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诸多的优越性.它可以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主义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而把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从产品经济的基础上推进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几百年.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模式,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但这种经济模式缺乏活力,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为资本主义所特有、为社会主义所不容的僵化理论逐渐松动。但社会主义的中国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是可以统一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要有市场,这些问题在理论上的突破经历了十几年的争论,才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代大冶铁矿自1890年在铁山设局开矿以来,对大冶地区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对大冶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近代大冶铁矿的开发对大冶社会变迁影响的实质是近代化的进程。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由沿海城市向内陆长江沿岸区域发展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从资本产生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资本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范畴,而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的本性是增殖,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的本质是经济关系,但并不只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那种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剥削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被消灭,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每一种剥削制度在上升时期,都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经济也存在剥削,但与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有根本的区别。应该允许其存在,但又不是放任任何形式的剥削。  相似文献   

16.
随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期,而资本主义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是日本学者伊藤诚仍坚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他指出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重幻想的破灭,并着重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的希望所在。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资本主义新变化,重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意义深远。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1957—1978中共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及认识,学界普遍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一般只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由于错误认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所以对个体、私营经济就一直持彻底否定的态度。事实上,中共这一阶段的认识历经曲折,多次反复,“资本主义尾巴”也一直没有被彻底割断。这种曲折演变主要体现在灭资本主义残余、允许小私有、割“资本主义尾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牢记: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在此同时,必须切实防止权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保持社会主义政权,防止权力资本主义出现的根本途径;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革命化,是防止出现权力资本主义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厘金是清朝统治者为镇压农民起义而抽征的工商附加捐费。厘金为害之烈成为近代最大的祸患之一。1931年南京政府成功地裁撤了厘金,使中国税制走上了正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达到真正振兴中国民族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必须在经济基础上培育出一种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并且享有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公有制却无法与私有制相抗衡,其主体地位的维持岌岌可危。间接公有制是一种较之传统公有制社会化程度更高且优越性更多的公有制新形式。应当用它来开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赢的理想局面。以此为据,中国与世界的社会主义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