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唐君毅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人文主义学者,自称其理想的世界是人文世界或太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必须自觉他是人,因而特别强调人和心的哲学;主张人为目的而不是工具,重视宗教生活,要求将礼乐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对科学凌驾于人文之上,主张以人文涵盖科学;反对将政治经济置于人类生活的首要地位,强调文化生活的重要性;社会关系的基本范畴应是仁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对上个世纪所内蕴的诸多重大问题做出世纪总结的时候 ,我们发现 ,其核心问题是对人性的认同问题 ,正是由于对人性某一方面的片面认同 ,造成了人自身的片面存在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新的世纪已然来临 ,我们必须超越人类被其自身片面发展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无奈 ,正如马克斯·舍勒所说 :人类必须再一次学会把握那种伟大的、无形的、共同的、存在于生活中的人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汉武帝定儒术于一尊,由汉至清末二千多年来,儒学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废除“尊孔读经”。我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绩是涤荡了封建的污泥浊水,而儒学的优良传统、人文精神将会更显光辉,将会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阿尔文博士说:“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儒家文化的重要性。佛、道二教的典籍早已经成“藏”,儒家没有。明末清初就有人提出“儒藏”,乾隆时周永年…  相似文献   

4.
走向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工业文明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施行了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响应并借鉴联合国《21世纪议程》,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趋势,根据国情,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性的政府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白皮书》。这个纲领性文件给出了中国面对21世纪而必须妥善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的框架。作为现代十大基础科学之一的地理科学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理论与方法而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其早期文化观来看,梁漱溟根本不是反对西方文化,而是反对反东方文化;不是反对科学民主,而是始终肯定德先生和赛先生;不是代表农业宗法封建思想,而是认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他对东方文化的看法,与其说是文化保守主义,不如说是文化多元主义;梁漱溟的思想不是站在“过去”而“反现代化”,乃是站在“未来”来“修正”资本主义。他的早期文化观既有对文化问题的深刻观照,又是浸润千年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维持文化自信的一种安顿,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战争、和平与道德——兼论和平主义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实主义看来,所有的战争都是合理的,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正义战争论认为,有些战争是正义的,有些则不是;和平主义则反对所有的战争,认为战争与暴力在道德上是错误的。和平主义在21世纪将日益显示出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堪称世纪之战的围棋人机大战中,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李世石四负一胜,不敌人工智能Alpha Go。如果不是事前约定必须下满五局,李世石前三场皆败北,这场比赛早已以人类完败而告终。这是一个值得人类警醒的信号。或许围棋界还有更顶尖的高手,比如棋院的"扫地僧",然而,一切都已经无法阻止人类在围棋  相似文献   

8.
民族认同作为经历了历史积淀而植根于深层意识中的心理建构,会在历史进程中或者被强化或者被削弱。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认同不仅涉及成员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追溯、挖掘与重构,而且也关涉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及文化博弈,自我与他者的冲突与博弈。应对文化霸权以其发达强势的文化渗透所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断裂,不是简单的"回顾"与"模仿"而是"创新"与"重构",必须要认真反思"认同危机"与"文化空场"问题,从战略高度上采取种种措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创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与"建构"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于21世纪前夜的人类,有必要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的基本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类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尽可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事实上,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在这样做,并已取得了某些共识:为了使21世纪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必须正视并勇敢地迎接由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和威胁,重建道德规范;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则将成为这种新型道德赖以建立的重要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宋为民 《金陵瞭望》2006,(24):50-5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60%的疾病是由环境引起的,并郑重地指出:21世纪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是癌症?是传染病?都不是,21世纪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生活方式病,公务员的生活方式病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理性择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与其就业质量息息相关,并进一步影响其对城市的认同与融入程度以及市民化的进程。而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理性择业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二是要切实提升其人力资本的含量;三是要重构与拓展其社会资本的质量;四是要优化其就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从而引导其从目前的"生存型择业"转化为"发展型择业",切实提升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海洋开发与循环经济的国际法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世纪。开发海洋与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明智选择,但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的国际法则,基于此,笔者阐述了海洋开发和发展良性循环经济的国际法框架问题,并揭示了其对我国和平崛起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绳晚年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这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思考。他认为:20世纪的历史经验,并不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灭亡,但的确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改革;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达到发达的资本主义的水平,然后才能转入社会主义的说法,是对社会主义的嘲弄;人类如果以21、22、23三个世纪大体上完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程,这在人类历史年表上不算太慢;人们没有理由认为中国人不会在21世纪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4.
哈耶克经历了20世纪人类社会所有重大事件,是古典自由主义坚守者.他在反对唯理性构建主义过程中形成了演进理性主义文化观,认同人类文化有着悠久的演进历史.文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抑制本能,帮助人类过上理性的社会生活.理性的有限性和知识的分立性是哈耶克的文化认知观,由此决定了人类文化并非主观设计的结果,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通过学习和模仿来传播文化,通过社会竞争来进行文化选择,推动文化进步.  相似文献   

15.
《论语》的“孝”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关于"孝"的思想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意识是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群体特征和人性,而又必须在群体生活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孝与慈、礼、仁、忠联系密切,相互构发。依据伽达默尔关于"历史理解的真正对象不是事件,而是事件的‘意义’"的见解,分析了"孝"思想对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全人类的共识.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知识经济的基础是教育.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超越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相对主义在 2 0世纪盛行 ,从知识学的内在层面来看 ,它是文化普遍主义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社会学的外在层面来看 ,又与 2 0世纪特定的社会文化危机密切相关。文化相对主义有两个理论误区 :否定文化的共通性 ,反对历史的进步性。在文化认同和建构上 ,必须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遍主义 ,坚持时代性进步和民族性光大相统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后期,从欧美到中国忽然先后兴起了对人文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呼唤与重构.这无疑将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只是对已往世纪的反思与矫正,更重要的是关涉整个人类、中华民族、年轻一代怎样步入21世纪,并在新世纪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质言之,就是在新的世纪如何生存与发展.因而,我们有理由对此投以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所有和认同相关的事实(fact而不是things)或家族都可以统摄到文化认同的序列。前现代社会,文化认同作为一种对其他文化(不是他者文化)的好奇或学习的现象而存在;现代社会,文化认同作为一个构成性问题而彰显并泛化;后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具象为认同危机并面临艰难抉择。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蜕变为别样的迷茫姿态。我是谁?和我们是谁?的问题不是是其所是的事实问题,而是一个如其所求和所求即应得的价值问题或伦理问题。区别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并进一步理解文化的伦理本质,文化认同才能从现实的深度迷茫中获得真正的伦理自觉意义上的自性澄明。  相似文献   

20.
站在21世纪门槛上,回顾一下20世纪,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进程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有人认为,人类现代科学技术从16、17世纪开始,其主要的成就是在20世纪取得的。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家从现在的衣食住行,家庭中的大件,没有一样不是本世纪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所带给我们的成果。我们穿的衣服很多用的是高分子的化学纤维作为原料的,即使是棉、麻,也是经过化学处理的。我们住的房子有塑料地板、PVC板等。吃的方面比较少,但也有很多是现代生物技术所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