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De冠子,战国末期道家学者,隐居不仕,著有《He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He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He冠子》与《庄子》的比较,He冠子与北子庞Nuan的关系、He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He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2.
冠子,战国末期道家学者,隐居不仕,著有<冠子>一书.<汉志>及历代学者都说他是楚人.当代学者还从<冠子>与<黄帝四经>文字的比较证明他是楚人.本文进一步从<冠子>与<庄子>的比较,冠子与弟子庞的关系、冠子的鸟、鸠图腾意识论证冠子是西楚淮南人.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学的角度 ,对《冠子》与帛书《黄帝四经》,在语法与文体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 :它们不但都喜欢用对立统一的概念 ,而且都是间或用韵的说理散文。这说明《冠子》是一部成书于战国末期的黄老道家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鹖冠子为战国晚期楚国人,其著作《鹖冠子》是成书于战国晚期中后期的一本先秦古籍。虽然对《鹖冠子》一书,吕思勉、李学勤、吴光、孙以楷等先生已确证其非为伪书,但是也并非如许多学者所言为黄老著作,而应该是先秦杂家的著作。对《鹖冠子》的重新定位研究,对于认识战国秦汉之际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国哲学以及整个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冠子》是战国末期道家人物冠子及其学派的文章汇编。它的内容虽然复杂 ,广泛地吸取了仁义礼法等思想 ,但道家的无为自治和道治倾向是主要的 ,其政治态度和社会理想主要是自然主义的。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 ,《冠子》表现出了两难的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6.
《河伯》是屈原抒情组诗《九歌》中晦涩难解的篇章之一。《河伯》研究由于涉及神话传说、原始宗教、祭祀礼制、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所以众多学者从神话学、宗教学、心理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对其进行跨学科研究。关于《河伯》的祀主和河伯的原型,学术界争论激烈。关于《河伯》的祀主,主要有黄河之神、九河之神、天河之神、江夏之神、楚人水神、江湘之神、湖湘九河之神、楚国大波之神八种观点。关于河伯的原型,主要有猪、白鳍豚、玄冥、鲧、阳侯、部族酋长、种荷人/祖先神七种观点。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期《鹖冠子》一书经天纬地,其中反映的思想博大精深。此书多道家言论又杂以儒、法及各家学说,带有浓重的人文关怀色彩。书中提出的观点,无论是唯才是举的主张、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视,还是救世举措的提出与理想社会蓝图的构建,都体现了作者的救世情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有助于理解《鹖冠子》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出土文献为解决楚辞疑难提供了重要资料。清华简《楚居》一篇记述了楚人的起源、发展及迁徙等情况,与楚辞有关记载也可以对读,如屈氏的来源、楚民族名号与巫咸的关系、楚人的来源和楚文化的形成等问题,或印证前辈学者的说法,或纠正以往的不足,十分重要。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构成的"二重证据",不能偏信一端,而应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9.
总结近年来《鹖冠子》研究成果,提出以下看法:1. 《鹖》的作者不只鹖冠子一人。2.《鹖》是否提出元气论仍值探讨。3.《鹖》的篇卷愈来 愈多的原因。4.《鹖》 是否伪书值得探讨,其成书年代在战国秦汉之际。5.有关《鹖》的版本和注释研究简介。  相似文献   

10.
《卜居》《渔父》中塑造的客是“高士”的形象,从文本形态上看,地位和屈原对等。二篇是楚人根据屈原沉江的传闻敷衍成文,在定型过程中显现出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悖离与错位,最终成篇定型在西汉时期。《渔父》中屈原的“设辞”见于《老子》《荀子》,可视为先秦共用文本。二篇都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其成因与屈原思想的内在矛盾和后人对他沉渊殉志的负面评价有关。作者虽对屈原的处境怀有同情,但对其人生选择则是不明言的否定与批评,这对把握秦汉乃至后世屈原思想之接受,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综观众多前人及时贤对鹖冠子及其书的研究,概述关于鹖冠子之名、鹖冠子之时、鹖冠子之族、《鹖冠子》之篇目、《鹖冠子》之真伪、《鹖冠子》之哲学、《鹖冠子》之政治思想、《鹖冠子》之天文思想、《鹖冠子》之文学境界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太一生水》之主旨并非在于论述天道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在强调人道的无为而治,且整个篇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对《太一生水》与《老子》丙本内容的分析比较可知,二者具有相同的旨归,只是《太一生水》在以天道明人道方面补充了《老子》丙本在天道论述方面的不足,继而在理论上阐明了天道无为与圣人无为而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上承老子之学的同时,《太一生水》又在一定程度上启迪和影响了后来以《黄帝四经》《鹖冠子》等典籍为代表的黄老之学。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8,(1):24-30
《鹖冠子·天权》篇不是记载鹖冠子思想的文章,而是战国末期兼容黄老之学的兵家作品。它的主要思想是:提出全面了解客观情势以免贻误军机;用兵要效法天道、遵循天地人三才的特点,要运用五行五音以取胜;效法先王,以德化民。《天权》篇与《鹖冠子》、黄老之学、先秦兵家有密切关系,其天道观、君主施政效法天道、配合五行论、君主保形养神论、重知、运用天地人的三才观等主要思想均与战国时期黄老学说、先秦兵家等流派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它提出的"絜天地而游"境界说应受庄子学派影响;重视全面掌握知识是受荀子解蔽说的影响,反映了战国末期百家学说互相影响、海纳百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楚国在春秋时代已大量吸收中原文化 ,到了战国时代 ,楚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时 ,北方的儒家思想已为楚人所接受。当时儒家典籍 ,在楚国已很流行。秦统一以后 ,实行“焚书坑儒” ,但齐、楚二地 ,距秦都咸阳较远 ,秦控制力不强 ,故古代典籍及师儒多保存于齐楚二地。《汉书·儒林传》中儒生 ,多齐楚人。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说明了战国时楚国儒学之盛。从《孔子诗论》看来 ,它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前儒家对《诗经》的看法。这种看法虽与后来的齐、鲁、韩、毛等汉代学者有区别 ,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多少受到《孔子诗论》等先秦儒家的影响。其中《毛诗》似与《孔子诗论》的说法最近 ,齐、鲁、韩三家可能由于用《诗》劝谏君主、藩王 ,多少要“断章取义” ,故相去较远。但《毛诗》和《三家诗》基本上都受儒家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永年是清代著名学者和藏书家,一生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从倡导“儒藏说”推动《四库全书》的纂修;校勘《永乐大典》;分任《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三个方面论述他对《四库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楚辞》中有不少关于建筑装饰的记载,其中有些属于想象,有些则属于写实,但总体上都体现了楚地建筑装饰浪漫美的风格,也折射出楚人追求室内外交融、和谐之美、柔婉之美的审美特征。这种追求建筑装饰美的深层原因与楚人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宇文所安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译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但他的中国戏曲译介,尤其是《桃花扇》译介,尚未受到学者的充分关注。因此,研究试图从翻译动机、翻译理念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宇文所安的《桃花扇》译介,以期全面展现宇文所安《桃花扇》译介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8.
《礼记质疑》是清代学者郭嵩焘所著的一部《礼记》研究著作,主要内容是针对《礼记》郑玄《注》、孔颖达《疏》进行的辩驳。阅读《礼记质疑》的一些札记,通过将相关内容与历代学者的研究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可以发现郑注孔疏确有疏漏,郭氏之说有可取之处,也仍存在可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李调元是清代四川著名学者,其著作《逸孟子》一直未被学界所重视,此书的整理文献较少。经过对《续修四库全书》中《逸孟子》的整理,从作者、写作缘由、文章结构、文章内容等方面对《逸孟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借以发现其文学价值。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逸孟子》中的文段与《孟子》一书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对《逸孟子》的文本进行概述,并肯定了《孟母传》一章的文学价值。通过对《逸孟子》与《孟子外书》的关系分析,阐明了《逸孟子》在孟子逸文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锺书不专治红学 ,却特别喜欢谈论《红楼梦》。在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中 ,他经常以比较随意的方式 ,发表对《红楼梦》的独特见解 ,表现出他对这部小说的偏爱。通过这些言论 ,我们可以看出 ,他对《红楼梦》有很高的评价 ,对红学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他的观点虽然不成系统 ,却谈言微中 ,能够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在有关《红楼梦》的历次政治运动中 ,他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持独立思考 ,决不随声附和 ,表现出一位纯净学者的崇高风范。这篇文章 ,是作者过去一篇主题相近的论文的补充。它可以为红学界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材料 ,也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位著名学者和作家的理解。钱锺书先生去世未久 ,本文兼有哀悼与纪念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