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由制造商、大小型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制造商通过大型零售商订单推断出市场需求状态并决策是否进行渠道入侵及信息泄露,由此构建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四种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最优策略选择及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是否直销渠道入侵与销售成本大小和产品市场需求状态有关,制造商是否泄露信息与其是否直销渠道入侵和高市场先验概率有关;大型零售商订单量均值会影响制造商信息泄露决策;制造商信息泄露对小型零售商并不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
在单个拥有线下传统批发及线上直销双渠道的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基于供应链成员博弈权力的差异,构建制造商占优或零售商占优的两类Stackelberg博弈及双方同等权力的Nash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价格,需求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线下传统批发渠道所占市场份额较小时,(1)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和不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均衡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2)三种博弈权力结构下,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价格相同;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线下传统批发渠道价格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价格;制造商批发价格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3)当渠道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0时,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当渠道间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不为0时,两类Stackelberg博弈权力结构下的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需求相同且小于Nash博弈下的传统渠道需求,线上直销渠道需求相同且大于Nash博弈下的线上直销渠道需求;(4)三种博弈策略下,制造商收益及零售商收益随其博弈主导地位下降逐渐降低;Nash博弈下,供应链总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3.
丁平  付超  肖明  赵敬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6):99-106
在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分散供应链中,供应商通过制定最小订购量取得规模效应,保障自身利益。当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存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时,即零售商掌握需求信息而供应商仅知道需求信息中价格敏感因子的分布,如何进行最小订购量决策成为供应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从营销视角构建了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假设供应商知道需求的价格敏感因子服从正态分布,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确定了模型中的最优最小订购量。将提出的最优最小订购量决策方法应用于云存储的销售供应链中,确定了云存储供应商销售的最优最小存储容量,阐释了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最小订购量的设置提升了供应商的利润。所提方法对于考虑最小订购量的供应链协调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聚焦供应链成员风险偏好对双渠道绿色供应链的影响,在构建以供应商为主导的双层供应链模型基础上,研究成员间风险规避系数对产品绿色度、线上以及线下销售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商的风险规避行为显著影响供应链绿色水平,导致产品绿色度、线上价格、线下价格降低,但零售商的风险规避行为会导致产品绿色度、线上价格升高,同时线下价格受到消费者绿色偏好的影响,当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较低时,零售商风险规避行为导致线下价格降低,而当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较高时,零售商风险规避行为导致线下价格升高;在供应商风险中性,零售商风险规避时,产品的绿色度最高,在供应商风险规避,零售商风险中性者时,产品绿色度最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非对称信息下,制造商针对议价能力不同的大型及小型零售商分别采用了收益共享、批发价合约时,大型零售商的市场信息被制造商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比有无信息泄露下各方成员的博弈过程,分析供应链信息泄露的原理;进而在制造商总是会泄露信息的前提下,构建基于信号传递的信息泄露下供应链成员决策模型,分别讨论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及其相应的收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扩展,制造商有主动权以选择是否泄露信息的情况,对比分析零售商的策略选择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制造商总是会泄露信息,从而导致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下滑。对此,大型零售商的订货策略选择与市场需求的波动程度有关:波动较小则选择混同均衡;波动较大则选择分离均衡。特别地,当市场需求为低时,大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会向下扭曲,即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为应对信息泄露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大型零售商低价与渠道合作策略对比及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零售商的策略行为成为领导零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沃尔玛、Home Depot等为了获取竞争优势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低价竞争或者是与供应商开展渠道合作.利用博弈分析,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Nash讨价还价谈判模型,研究包含供应商、大型零售商和小型零售商的市场中大型零售商的策略选择对比以及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低价策略相比,大型零售商选择渠道合作策略时供应商定价降低,市场产品价格较低,同时市场需求增加,但小型零售商的情况变坏;当大型零售商和供应商具有等同的谈判势力,产品的替代性较低时大型零售商应该选择渠道合作策略,替代性较高时大型零售商会偏向于低价策略,替代性居中时大型零售商的相对成本优势对策略产生影响;当大型零售商具有谈判优势时,渠道合作将会是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考虑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具有不平等地位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运用信号博弈理论和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研究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对供应链成员运营决策的影响。在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商总会泄露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订单信息,两个零售商存在斯塔克伯格竞争。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到存在信息泄露的两种均衡策略——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给出零售商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购决策。本文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可能在信息泄露过程中扭曲信息,误导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做出错误决策,供应商和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获得更大利润。当供应商扭曲信息时,尽管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利润降低,但其仍将继续留在市场中,零售商之间仍然保持水平竞争。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直观验证和说明。本文研究了供应链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问题,为现实中供应链各个主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零售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上零售商通过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来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无缝融合。但线下实体店的开设也给零售商带来库存成本、店面租金等方面巨大资金压力。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零售商试图向供应商寻求贸易信贷融资,因此供应商的贸易信贷融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零售商的渠道选择。本文通过构建和比较网上零售商单一网上渠道、资金充足情况下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和资金约束但供应商提供贸易信贷情形下增设线下实体店渠道三种情形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利润模型,探究了贸易信贷对资金约束零售商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网上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如果开设线下实体店渠道后其与线上渠道间渠道替代性较低,则在供应商提供贸易信贷时,零售商的最优策略是接受贸易信贷融资并开设线下实体店,这个决策同样适用于零售商间存在竞争的情形。同时,为了保证供应商有提供贸易信贷的动机,当且仅当满足一定的条件,零售商可从供应商处获得贸易信贷融资,从而开设线下实体店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由制造商和线上零售商组成的O2O供应链中,考虑消费者退货行为,构建了基于退款保证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探究线上零售商选择体验渠道的动机及其影响。研究发现:当线上零售商选择体验渠道策略时,各企业均会改变各自的定价策略,其中制造商会提高批发价格,线上零售商则根据其退货损失来调整零售价格,但体验渠道策略能提升二者的利润水平;随着体验渠道的引入,能够激励部分消费者放弃退货(即退货率降低),从而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福利。然而,从利润最大化的视角,线上零售商可能不会有动机选择体验渠道策略,这取决于产品退货率以及产品退货对消费者造成的退货损失,但退款保证能增大线上零售商引入体验渠道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传统零售商纷纷发展在线销售渠道并广泛采用供应商代发货的经营模式,这进一步增强了零售商的终端优势。以家电和快速消费品为代表的行业中,零售商正在逐步从生产商手中夺取主导权,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受到供应链主导权位置的影响而变得更加复杂。本文针对这种复杂供应链现实问题,开发出包含承诺费的零售商双渠道协调机制,计算获得供应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供应链协调优化策略。通过对比供应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供应链的利润构成情况,我们发现供应链成员可以通过主导权为自己谋取更大利润;供应商主导型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水平高于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原因在于零售商使用主导权时激励供应商提高产量,又不完全确定自己的订购量,会导致供应商产生可能的缺货成本或产品过剩造成的浪费;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供应商的产量更大。  相似文献   

11.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双渠道VMI供应链中,假设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处于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地位,考虑了制造商通过联合促销协调供应链上下游的策略以及双渠道需求之间的搭便车效应,以此为背景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出了制造商的最优发货策略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促销策略。研究发现制造商开辟网上渠道直销产品后,零售商缺货时间比例增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商承担促销成本的比例,双渠道之间的搭便车效应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利润有显著影响。另外,双渠道的需求越不稳定,则制造商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后获利越高,同时零售商的利润越低。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模型中主要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单制造商和两个具有竞争行为零售商的供应链系统中,本文研究了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定价决策问题。首先,在零售商间进行Stackelberg博弈假设前提下,分别针对双渠道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作为领导者的情况,构建了两种模式下的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给出了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其次,分析了零售商在特定情形下的定价策略;最后,用数值算例分析了模型参数对最优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和数值算例分析发现:对于零售商来说,作为Stackelberg的领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作为追随者时的总利润大;对于供应商而言,传统渠道的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要比双渠道零售商做主导者时的总利润大。  相似文献   

14.
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存在制造商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实体店零售渠道。消费者会对购买不满意的产品进行退货,由于网上商店购买的产品缺乏现场体验故退货率较高。相比线下实体商店,线上退货流程更为复杂,这往往容易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因此本文设计考虑跨渠道退货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结构,并分析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渠道消费偏好对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基于Stackelberg博弈和Nash均衡博弈理论,从集中式决策与分散式决策两方面研究不同闭环供应链结构下的定价决策与利润分配,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渠道退货率以及消费者渠道偏好对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以及利润分配等决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许明辉  孙康泰 《管理科学》2020,23(12):75-90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 在零售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和供应商具有开通直销渠道能力情形下,得到了不同策略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及期望效用,探讨了需求预测精确度及风险规避程度的影响,分析了信息(不) 共享下供应商入侵对供应链成员效用的影响,进一步得到了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均衡策略及其条件. 研究发现: 预测精确度的提升(或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降低) 能够增加供应链成员的效用; 供应商入侵会产生“输 - 赢”、“输 - 输”、“赢 - 输”、“赢 - 赢”四种可能结果; 零售商的最优信息共享策略与基本需求、自身销售优势以及风险规避程度密切相关; 当且仅当基本需求不太高且零售商具有较强的销售成本优势时,零售商才会主动共享信息以诱使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并且风险规避程度越高,零售商越有可能共享需求信息; 当入侵成本很高时,供应商仍有可能战略性地开通直销渠道.最后,数值分析表明,只有当零售商的销售成本不是太高时,他才有可能共享需求信息.  相似文献   

16.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背景下,研究了消费者线上参考效应、线下库存效应以及渠道偏好对供应链成员运营策略的影响。利用微分博弈和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获得了独立运营、基于供应商服务成本分担契约的部分合作运营以及协同运营三种模式下的成员策略及绩效。由比较静态分析和对比分析发现:库存效应对生产量具正向影响,对产品质量、大数据营销服务和线下服务具负向影响;消费者不同条件下的线上偏好对企业决策有不同的影响;供应商服务成本分担契约能激励零售商提升线下产品服务,一定程度上改进企业独立运营的绩效水平。为进一步协调分散式供应链,在上述契约基础上设计了供应商收益分享及双边成本分担契约。数值算例发现:新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分散式供应链的完美协调;消费者参考质量过度依赖品牌商誉易产生"锚定心理",不仅会抑制成员生产和服务积极性,造成库存积压,阻碍品牌商誉积累,损害企业利润,也不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应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假设,对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三种购销营运模式(预订购、委托代销和组合模式)的运作及契约双方的博弈顺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供应链融资和营运协同决策模型。研究表明,资金充足供应链中,供应商的最优状况相当于传统报童模型下的优化问题,且会采用委托代销营运模式。为实现最优决策,资金约束供应商会采用外部融资和供应链内部资金转让的组合融资方案,且会选择预订购和委托代销组合营运策略。资金约束供应链中供应商愿意与零售商分担产品市场风险,激励零售商预订购,增加供应链的整体收益。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技术策略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博弈论分析不确定条件下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共享技术策略。首先建立基于需求不确定和供应不确定两种参数的"供应商+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模型,证实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存在双方期望收益的最优解;建立三阶段博弈模型,探讨双方信息共享技术策略的博弈关系;分析四种的均衡状态:探讨初始需求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信息推测能力与零售商收益的不同关系对双方信息共享技术策略的影响,结论显示:当初始需求不确定性较大时,零售商以拒绝策略为先,进一步的策略取决于供应商的信息推测能力及其对零售商收益的影响,如果该能力较强,零售商将采取接受策略,反之则反。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而线下零售商提供零售服务应对网络直销平台竞争的现状,本文分别以零售商和制造商回收废旧品进行再制造活动的闭环供应链为对象,利用消费者效用选择理论,构建了含线下零售和网络直销的双销售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决策模型。研究发现:(1)在零售商或制造商回收系统中,消费者的网购偏好不大时,制造商仅开通线下零售渠道;随着消费者的网购偏好增加,制造商为获取最大利润应开通网络直销渠道,消费者的网购偏好较大时,制造商有可能关闭线下零售渠道,但会受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关于服务水平敏感程度影响。(2)仅运营线下零售渠道系统时,选择零售商回收为占优策略;仅运营网络直销或双销售渠道系统时,制造商回收为占优策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价格参考效应对双渠道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双渠道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网络,基于价格信息对称下消费者的价格参考行为,构建了双渠道零售商的市场需求函数,并分析补充至目标库存策略和移动平均预测技术下的牛鞭效应及其减弱控制措施.研究表明:1)价格参考效应可能会抑制双渠道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但却无法完 全消除牛鞭效应;2)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自回归度高的商品具有更小的牛鞭效应;3)当线上市场价格波动相对较大时,线上(下)市场的价格参考系数越小(大),则双渠道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