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藏彝走廊的范围和交通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彝走廊范围有多大?既然是走廊,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道路,藏彝走廊的道路有哪些?对这两个问题,学界没有全面、系统的框定,而藏彝走廊的范围和道路是讨论藏彝走廊的基础和前提。今天,我就谈谈对藏彝走廊的范围及道路的框定。一、关于藏彝走廊的范围(一)如何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首先需确定藏彝走廊的性质,才能确定分划范围的原则。但要确定藏彝走廊的性质涉及到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认识论不统一,就难以统一划分范围的原则。因此,如何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这是一个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题。尽管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可能各有各的处理方…  相似文献   

2.
1978年9月,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藏彝走廊"概念。在此基础上,近年学界又提出"藏羌彝走廊"、"藏羌彝文化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分属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概念,并在有关著述、公文、媒体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避免在概念理解上产生分歧,促使人们准确使用"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文章对"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提出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第一期【1】“民族”新证…………………………金炳镐【7】民族与宗教关系述要…………………龚学增【14】藏彝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李绍明【16】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点…………石硕【18】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类学研究……………………………………翁乃群【19】藏彝走廊———区域研究的沃土……黄树民【20】藏彝走廊———多学科区域研究……王铭铭【22】藏彝走廊的范围和交通道…………李星星【24】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基本特点……赵心愚【25】藏彝走廊的民族文化生态单元……李锦【27】继往开来拓展藏学研究新天…  相似文献   

4.
[摘要]“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正式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质和学科气派的本土学术成果。“藏彝走廊”概念的生成有其坚实的地理生态、历史文化与学术根基。“藏彝走廊”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推动了我国民族学学科理论和研究实践的深入发展。三十年来“藏彝走廊”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较为深层的问题,建设性的反思将有助于“藏彝走廊”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的竞争力评价模型,整个模型共包括4层、27个指标,其中包含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硬实力指标17个,区域软实力指标10个。通过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相关指标的整理与标准化,本文初步计算出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水平。根据测算结果发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区域竞争力在2013年-2017年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实际的测算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区域硬实力,藏羌彝走廊的区域软实力的发展相对来说滞缓,但同时代表着文化资源情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5年间有较快的发展。文章进一步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竞争力的测算数据进行分析,旅游产业、金融投资、产业结构以及文化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藏彝走廊研究时下为国际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热门学问,国际化的研究趋势日益突显,彰显中国学者研究藏彝走廊的学术成就与理念尤须加强.李绍明先生终其一生奔走于藏彝走廊各民族间,参与民主改革、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识别,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理会深刻,先后亲自领导组织了"六江流域"、"南方丝绸之路"综合考察,从田野中逐步育成其藏彝走廊研究观,见解独到,领袖当下,推阐其藏彝走廊研究观的内涵和所指,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7.
程小菩 《国际公关》2023,(13):194-196
藏彝走廊作为多个民族的聚居区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长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独特的区位因素和地理环境也为该区域丰富多彩的文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本文基于藏彝走廊这一历史—民族区域概念,对西汉、东汉两朝与外民族在藏彝走廊进行的音乐文化交流展开梳理和研究,以增进对藏彝走廊的多民族、多国家、多方位文化交流作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的调查,对藏彝走廊近百年来的人群移动特征进行探讨.认为:近百年来制度因素的变化,导致藏彝走廊的人群移动加快,族群空间变化.表明藏彝走廊近百年来仍然是各民族迁徙流动、族际互动非常频繁的区域,仍然保持着作为民族走廊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藏彝走廊的南北方向有着漫长的延长线.在藏彝走廊的北方,由甘青高原向东延伸,并越过北方草原地带,直到俄罗斯;藏彝走廊的南方,由横断山向南,一直伸展到中南半岛.因此,藏彝走廊是一条国际走廊,或是具有国际性和国际意义的走廊.藏彝走廊的形成,与古代族群的迁徙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在古代族群的迁徙中,除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北方族群在不同历史时期大批向南迁徙而外,为学术界所极少讨论的南、北方族群向中央亚细亚和中南半岛的迁徙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起了重要作用.藏彝走廊的南北东西方向,都有对外联系的通道,尤其是它的南北两端,是先秦秦汉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进出口.藏彝走廊的北方出口,就是北方丝绸之路;而它的南方出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实际上.出口同时也就是进口,古代南北东西的文化以至族群的交流互动.就是通过北方丝路和南方丝路进行的.经由丝绸之路,中国西部的族群和文化与南亚细亚、中央亚细亚、西亚细亚以及东亚细亚南部即中南半岛进行互动与交流.先秦秦汉时期中国的西方文化因素,和同一时期西方的中国文化因素,就是通过藏彝走廊两端的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传播、交流和互动的.藏彝走廊在沟通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中外文化互动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一条极其重要的东西方国际走廊.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今天,“藏彝走廊”无论是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概念,还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民族区域,均已受到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并成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世纪以来的藏彝走廊研究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路径,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回顾了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自新世纪以来倡导和推动藏彝走廊研究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特别是介绍了李绍明先生发起和召集的三次以藏彝走廊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的情况。新世纪以来我国藏彝走廊研究局面的开辟与发展,正是由我国民族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李绍明先生亲自倡导与推动的。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三十多年了。对于"藏彝走廊"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面对藏彝走廊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与文化,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其内部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这是藏彝走廊研究中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宏观上对藏彝走廊的民族与文化格局进行了探讨,指出藏彝走廊除"北藏"、"南彝"这一基本格局外,尚需要从文化区的角度来加以区分和认识.本文在综合考虑民族、文化、地理空间三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以自称、语言、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为标志,将藏彝走廊从整体上划分为七个文化区,即羌(尔玛)文化区、嘉绒文化区、康巴文化区、彝文化区、纳系文化区、雅砻江流域及以东保留"地脚话"的藏族支系文化区和滇西怒江-高黎贡山怒、傈僳、独龙族文化区.本文还分别对各文化区的主要面貌与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与描述.  相似文献   

13.
约6000年前因气候急剧趋向干燥寒冷,甘青地区人群中的一支开始南下向藏彝走廊迁徙,由此产生了汉语语族和藏缅语族人群的分化.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人群向藏彝走廊迁徙的主要路线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由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人群的南迁路线各不相同,不仅造成了藏彝走廊不同区域人群之间的分化,也导致并形成了藏彝走廊地区文化面貌各异的人群支系与区域类型.  相似文献   

14.
藏彝走廊是我国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沟通联系的通道,东西方向则是藏族与中华各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交流交融地区,是民族交汇接触的关键区域和枢纽,在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价值。藏彝走廊的民族格局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的。透过藏彝走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可以发现一个明显事实,我国各民族之间有很深的渊源联系,这既体现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也体现于各少数民族之间。藏彝走廊各民族的长期交往接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智慧,是一笔珍贵财富。藏彝走廊的各民族交往也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先生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三十多年了[1]。对于藏彝走廊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在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重点。2003年,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中国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16.
自费孝通先生在1978年提出藏彝走廊概念后,藏彝走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第一次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研究工作是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组织的“六江流域综合考察”。进入21世纪后,藏彝走廊的研究高潮再次来到,众多研究者立足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力图以区域文化和族群互动的眼光来解析这一特定区域,这些探讨,对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分两期陆续刊出部分学者对藏彝走廊研究的重要观点,以促进这一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费孝通先生在1978年提出藏彝走廊概念后,藏彝走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第一次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研究工作是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组织的“六江流域综合考察”。进入21世纪后,藏彝走廊的研究高潮再次来到,众多研究者立足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力图以区域文化和族群互动的眼光来解析这一特定区域,这些探讨,对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分两期陆续刊出部分学者对藏彝走廊研究的重要观点,以促进这一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几个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彝走廓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有史以来一直是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活动空间之一.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古代民族的活动,藏彝走廊古代通道具有数量较多、南北向通道更显重要和通道形成后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三个基本特点.分析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藏彝走廊民族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大量存在的来自黄河上游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藏彝走廊新石器文化乃直接渊源于甘青地区,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向南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约6000年前因气候急剧趋向干燥寒冷,甘青地区人群中的一支开始南下向藏彝走廊迁徙,由此产生了汉语语族和藏缅语族人群的分化.这些由黄河上游南迁的人群不仅是藏彝走廊新石器文明的主要开拓者和创造者.也是藏缅语族最早的祖先人群.  相似文献   

20.
"藏彝走廊"地区白族商人商贸活动的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历史上,白族、纳西族、藏族等民族商人是活跃于"藏彝走廊"地区的主要商帮,今天许多其他商帮已经在该区域销声匿迹,而白族商人作为一支劲旅依然活跃于"藏彝走廊"地区,许多白族村寨凭借商贸活动走上了致富之路.白族商人为什么能够持续根植于"藏彝走廊"地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