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同非典等突发性传染病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后非典时期"。这场斗争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关怀。面对非典的冲击,挖掘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用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和充满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去直面灾难,审视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老路,探究可持续发展的人文价值,追寻人文精神及其对人类未来命运终极关怀,这一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对"人"的肯定成为其核心内容.作为人类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的图书馆,无论从起源与发展、功能与性质以及其内在要素和外部影响,均具有社会性和人文性.人文精神乃是形成并推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在当下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文精神似乎被大量的数字化、网络化观念所忽略,人们对图书馆的探究较多地集中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哲学思考却显得不够.对此,本人想就图书馆与人文精神谈一下个人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古今中外有关人文、人文精神的思想观念无不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激荡着人之为人的骄傲与尊严.我们提倡人文精神的主要意义就在于以善制恶.在不同历史阶段,人文精神"反恶"的具体对象也有所变化.当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意义体现在其与商业主义、物质主义及科技主义的抗衡中.  相似文献   

4.
以唐太宗为首的贞观君臣,将"仁政"、"德治"的思想在具体行政过程中运用,并演化为新的具有人文意蕴的"合和"思想,开创了贞观时期君民、君臣和华夷之间和谐相处的政治局面,确立了合同文化的基调,使"贞观之治"蕴含着浓郁的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所以对于人文精神尤其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人文科学课程中,民间文学富含人文科学资源,是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平台,与"两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加强高校民间文学的教学,有利于高校施行对大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全社会重建和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对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特别是对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特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提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必须警惕在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升过程中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倾向。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期社会主义人文精神提升的关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类自身的关系,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和关心自然、他人以及社会,遵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我国正确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结合重新认识的产物。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精神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需要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等科学精神又需要弘扬"仁爱"、"天人合一"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特殊的农耕文明社会中表现为泛伦理政治和泛道德主义色彩,但其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人生,高扬人的主体价值,注重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完善,重视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等思想,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西方哲学中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个性解放与自由,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强调了知识与德行的重要作用,对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实主义与人文精神都对“人”关注这一层面上,从“史”的角度具体而系统地透视了中国当代文学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人文精神的状况及其由残缺渐趋丰满的动态发展脉络,并藉此探讨了中国当代文学之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旨在确认人的尊严与价值,肯定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东西。如果人的欲望都难以得到满足的话,那么人文精神也就无从谈起。明清时期的启蒙学者在尖锐批判宋明理学的道德禁欲主义的基础上,对欲望提出了别开生面的见解,体现了明清时代新兴的市民的价值观,有着反对封建特权、要求平等的启蒙色彩,蕴含着近代人文精神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价值是中立的。它到底给人类造福还是致祸,"行善"或者"威慑"完全取决于人,尤其取决于主导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科学家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不仅仅关乎于他个人事业的是非成败,还关乎着整个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祸福。因此,用人文引导科学发展,用人文精神武装科学家的头脑极为重要。从科学发展观考察我们所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可以发现,对当代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应包容以下三种:哲学的人文精神、道德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的人文精神。哲学的人文精神为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道德的人文精神规范了科学家的行为,使科学为人类造福;艺术的人文精神滋养科学家的灵魂,使其在臻美追求中洞见真理,彻悟道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先秦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及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确立.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了可知论并促进技术主体的能动性;先秦儒家重视生态整体性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生态伦理意识,为技术思想提供了合理的人文规范,体现出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在人与自然层面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西方意义上的自由主义不仅是政治实践,而且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理念。它在中国现代文坛中表现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国维,从五四时期到建国之前历经兴衰演变,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特性,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走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刑罚制度的演变、法律原则的演进以及司法理念与司法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江南文化为"重写文学史"口号的生成与运动的展开提供了独特、丰厚的人文精神资源;同时,"重写"这一行动本身亦是对"经典"、"公论"的大胆质疑及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探索,它所呈现的学术品格与江南的人文精神合二为一,彼此的圆融一体显示出文学生态系统的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 ,2 1世纪的中国应予积极开发利用 ,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一个傻子"我"的诸多生命经历体验--苦乐、成败、得失、祸福、利害、真伪、善恶、美丑,以一个民族智者的身份反省了"权本位"价值观念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主体历史方位感的迷乱,人性的异化与扭曲,进而审视了民族人文精神原生态.阿来从人文精神的角度隐喻了其作品在当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科学精神背后的人文精神是更为深层的精神,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灵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内在的精神整体,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产生、发展的内在的强大精神动力。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其产生过程与核心内容两个方面。挖掘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人文精神,对于进一步理解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精神实质,拓展波普尔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推动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从教师、教材、教法中寻找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条件和方法,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廉政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里面。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传统人文精神一度消弭、功利性的物质欲望不断强化、公民信仰认知系统存在偏差等现象。我们要学习和吸纳《道德经》"清心寡欲"的人生修为、"知足不辱"的处世原则、"尚俭戒奢"的生活信条、善待百姓的爱民之心等精神内核;并充分认识《道德经》的当代价值,吸取其廉政智慧来营造廉政文化信仰氛围,创新廉政文化信仰体系和培育廉政文化信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