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芳清 《探求》2001,(5):65-67
本文概论了“五四时期”在“科教兴国”方面的思想成果,并揭示了这些思想成果的历史启示。“五四时期”的“科教兴国”思想是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把“科教兴国”伟业向更高层次推进。  相似文献   

3.
王庆义 《生存》2020,(9):0084-0084
中学语文课堂不应该是“科研型”教 学课堂。而应该是“艺术型”的中学语文课堂。 “艺术型”的中学语文课堂是师生的生命交互作用与共同创造。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创造个性话的中学语文艺术课堂,实现师生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阿柯 《东西南北》2009,(4):35-35
施瓦辛格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每一个行业取得成功后,都会自动退位让贤。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花无百日红.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放弃”的奥妙。  相似文献   

5.
“做”人?     
星竹 《东西南北》2009,(6):52-52
在咱中国有“做人”之说。比如说,要做个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人要厚道…… 而在外国,就没有“做人”一说,但他们做人做得却比咱中国人更诚信、更实在、更精彩。面对“做人”的问题,老外百思不得其解:本来就是一个好好的人,干嘛还非得刻意去“做”啊。是的,在咱中国,“人”还就得好好去“做”才行。  相似文献   

6.
朱淑真与“空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白”属于美学中的概念。中国画论、诗论及西方接受美学对之有不同的阐释,但其效应及其神韵却众所共推。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竟在男性文化的威迫中,能历尽坎坷,留名后世,并有希望继续吸引读者,其奥妙何在?本文试借“空白”理论,从读者战略的角度,对朱淑真词及其人加以观照,发现其词重在回味,给读者留有广阔的再造空间,具有很浓的“空白”效应。朱淑真其人,由于身世之谜,几百年来在人们头脑中乃是一个被其作品塑造成的文学形象,这一形象身上的诸多空白,则产生仁智之见,故朱淑真其人也具有很强的“空白”效应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态度好知识性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成立十一年以来,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于新时期的视角,围绕社会健康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以“忠诚、积极、负责”为要素的态度教育指导下,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学生为基础,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工作方法,规范服务管理,推动学院学生工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三国演义》主题探讨方面,天命观等仅为一说;“善”、“恶”并不是决定中国历史更替的本质力量,在“天人感应”的传统思想大背景下,世袭制往往造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智”与“位”相背离,形成中国历史的悲剧——一个统治集团的兴衰成败演化趋势,实质只是封建社会内部力量的更迭兴衰,缺乏历史大进程的质性飞跃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推翻皇权后造成权力真空,形成政治权威危机,各种政治力量希图主导中国的权威重建之路。政治权威的核心是权力合法化,这些政治力量在重建权威的过程中,极力要求传媒服从其意志,以建构符合其意图的合法性基础。因此,不同的权威重建路径,形成了北洋时期新闻业的双重面相:由传统型权威而来的“专制”面相和由法理型权威而来的“现代”面相。在这双重面相中,法理型权威及由此而来的“现代”面相是符合历史潮流的选择,但因北洋时期的武力政治,绞杀了中国传媒的现代性转型,使之重回传统官报之路。  相似文献   

10.
曾芸辉 《生存》2020,(11):0213-0214
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运用两者之间的客观联系,行于“文”“言”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立足“文”“言”两者的文言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言”释“文”,通过直译引导学生体味意境,把握整体,在翻译中体现出文言文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因“文”悟“言”,通过新颖的立意引导学生主动品析文中的语言特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为以后更高级的学习打下基奠。  相似文献   

11.
刘海英 《生存》2020,(13):0002-0002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感觉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水平,语文老师需要调整作文指导方式,将学生的写作与自主实践和学习成长融为一体,保障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精髓,进而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实现以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12.
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二曲对“人心”有着极为深刻的研究、认识和体悟,他倡导“悔过自新”说和“明体适用之学”,对于培养和弘扬现代人的道德意识与主体精神,以及寻找人的终极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的设计与塑造,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也是整个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从孔子理想人格设计的总原则、人格应具有的品质、志向、胸怀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对孔子理想人格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对于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修养、人生追求和自我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出现时间,可以溯至西晋的“洛阳纸贵”时期(亦即提出“西晋说”)。“洛阳纸贵”时期为公元296qOO年间。提出“西晋说”的意义在于参与学术争鸣并创新考证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金大战     
曾几何时,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遍布着红色的夏利车.都市贝贝像小精灵一样吸引着众人眼球。1升左右小排量车,其简单的操作方式,方便的维修服务,灵巧的车身线条给无数希望拥有轿车,开上轿车的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那个时候的择车原则也非常简单:能够代步、皮实耐用。  相似文献   

17.
何照文 《生存》2020,(8):0225-0225
“书生”这个词是不是产生在孔夫子时代,不得而知。但孔夫子一出“书生”一词便产生了。关于孔夫子,真的有太多的话题,太多的翻覆。把一个凡人推到圣人的境界,毁誉就无休止了。但从此,书生的形象便定格在历史的风尘中,定格在天地之间。或一袭浆白的长衫,或一身蓝道林土布的长袍,目光淡远,面容清瘦,匆匆行走在深秋的风里。  相似文献   

18.
大连日本右翼社团组织与“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在大连的一些右翼社团组织曾以不同方式参与事变。“帝国在乡军人会”参与事变方式是协助关东军维护日本在满铁附属地和大连的殖民统治秩序以及为关东军输送给养弹药、运送伤病员等;“大雄峰会”参与事变方式是协助关东军筹建伪地方政府和伪满洲国;“满洲青年联盟”参与事变方式是在事变发生前千方百计煽动关东军发动事变,事变发生后千方百计协助关东军解决交通运输、占领地社会治安问题及帮助关东军筹建伪满洲国等。  相似文献   

19.
王一 《学习与探索》2023,(9):93-105+180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再商品化”互构论和“去商品化”权利论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演进,两种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社会保障的市场原则和权利原则,市场原则和权利原则的平衡是社会保障的理论诉求和实践要求。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经历的理论与实践双重共识困境正是两个原则失衡的后果,究其根源在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受制于资本逻辑,无法实现市场原则与权利原则的真正平衡。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既立足于国情,又受到国际社会保障潮流的影响,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社会保障需要。但我国以就业群体为中心的“职工—居民”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均衡性、可及性、可持续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其根本原因同样是市场原则与权利原则尚未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需要在超越西方资本逻辑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建构“去商品化”共存共享与“再商品化”共建共享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基本生存保障制度、风险防范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支持三个层次实现权利原则和市场原则比较理想的平衡状态,克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问题,探索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保障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毕海 《阅江学刊》2013,(6):125-132
20世纪40年代前后文艺的“民族形式”论争,涉及了如何利用旧形式、评价“五四”新文学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胡风对“民族形式”论争的分析,既批评了通俗读物编刊社“新质发生于旧质的胎内”的观点,也与其他左翼作家的意见不同,实际上是坚持鲁迅所开创的“五四”启蒙文学传统。胡风的质疑和被批判,显示了“民族形式”运动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纠缠的实际内涵,同时也标志着知识分子被改造命运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