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夫妻和睦是家庭美德之一,在实行中,从哪些方面去衡量它,从哪些方面去促进它,夫妻不和睦又从哪些方面去约束它,难以确定。看了《婚姻家庭法》《专家建议稿》后(以下称建议稿),我觉得道德与法律是相通的。道德规范能使人受到教育,提升人格,创造一种和谐,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则给以舆论约束和谴责,但是,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还要依靠法律依法处理。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才能发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该《建议稿》如果能够正式成立,其中某些条文规范了夫妻之间应有的品格和应遵守的法纪,从而促进了婚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律具有鸿沟和界限。道德与法律的规范范围和特性各有不同,由此产生了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不同治国方略。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源于人性善、恶的二重性,表现出了道德与法律融合、互补的趋势。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支柱。在二者冲突、融合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整合的功能,二者融合、互补,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使建立合理、合情、合法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法治和德治是社会生活中规范人的生活的前提,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着基础和限制的作用。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社会中违法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这些现象的出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除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本身事物影响外,道德建设在法治社会的构建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道德建设在构建法治社会中的支撑作用出发,对我国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道德建设在法治社会中作用的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自治的关键在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要通过加强乡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健全法治、自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就需要在乡村治理中实行村民自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乡村治理中实现法治,保证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稳定;在乡村治理中融入德治,发挥道德规范、引领、约束的内在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下旬,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一行三人在会长张晓兰同志的带领下,赴宿州市就“先进文化与婚姻家庭道德建设”、新《婚姻法》的实施对婚姻家庭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在家庭道德建设中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6.
理想主义(以下简称“理”):我们三位来讨论道德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有些人对坏事习以为常,还争先恐后地去干。不强调道德不得了! 幸福主义(以下简称“幸”):我看这问题不值得大动干戈。现在世界哪有你说得那么坏!我看还是讨论法律和法制问题。理:法律是规范,但有的规范不属法律,违背了不是犯法,道德规范是其中一种。所以,只讨论法律问题不行。第一,执  相似文献   

7.
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一组重要的关系。首先,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相互联系;其次,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相互包容。一般而言,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但从规范作用的范围来看,法律与道德对人们行为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德治思想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孔子的德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效的进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体现我国以德与法相结合的治国方针,促进其从小便养成法治的基础,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能够对自我认识跟充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其明白法治的重要,使其能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10.
工具是指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说口才具有工具性,意思是说,作为一种才能.口才本县没有阶级性、政治性.也没有美丑善恶的道德差别,它是工具,是手段,只是由于使用这种“工具”的人具有不同的阶级性、政治性及道德差别,这种“工具”生产出来的“产品”——言语.才有了阶级差别、政治差别及道德差别。懂得口才的工具性意义在于.当看待、评论口才问题时要把口才问题和道德问题分开.不把二者混为一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存在着认识上的混乱,这种混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贬抑口才,认为笨嘴拙舌是忠厚老实,而能说会道则近于…  相似文献   

11.
和牟 《职业时空》2008,4(8):72-72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基本规范,数千年来,交融与制约并存、互补与互动同在、矛盾与冲突始终交织其中。古有儒法两家的争鸣,近有哈特与富勒的论战,纵横古今与中外,历演千年而不休。近年来,人们所提出的“道德的行为不合法”、“合法的行为不道德”等有关“合法”与“合理”问题的争论和悖论,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规范的内在矛盾和冲突。由于道德和法律有着较强的时空性和国别性,本论题所指的冲突限定于我国现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里,人们在享用网络信息交流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各种网络道德失序现象问题。净化网络环境,既需要技术、法律和管理上的不断完备,也需要网络中的每个信息人的自律和自重——法治与德治并重,他律与自律结合,才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治理上提出要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需要基层依据自身的历史文化、治理传统、现实情况等进行创新探索。山东德州陵城区在德治方面进行了创新,设立了"文明新风公益基金",在营造文明风尚,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方面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的“公道”蕴含了正义与仁爱,实现了道德上的情与法律上的理的统一。而公道行为的判断根据意愿,公道的品质和公道之人的判断则基于意愿、行为。这种公道避免只遵循法律程序的弊端。在裁判中可纠正程序的错误。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公道观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调和的雏形,它同时又体现了中庸.同当代“公道处于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中间”相似.但这在实际中无法达到,因为只有行公道者倾向于他向,才能实现这种公道。  相似文献   

15.
吴琼 《现代妇女》2014,(8):97-97
权利冲突,是在行使具体权利时,多个权利无法同时得到满足而出现的互相矛盾、互相抵触的法律现象。权利冲突现象广泛存在于司法审判、行政执法和日常生活中。随着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推进,道德权利与法定权利的冲突日益凸显,唯有从现象入手,探析法定权利与道德权利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实践,对新的行为给予合理规范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一个长期结合的过程,现在,对于德治与法治间的关系,在理解上仍有很大的分析。本文解读了德治与法治的可能性及必要性,结合理论与现实依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具体分析,阐述了在国家治理中如何体现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广州社会》2001,(6):1-8,F003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1月15日,本会组织召开了“广州社科界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座谈会。来自广州地区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认为,《纲要》所概括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我们党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倡导这一基本规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代表们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已势在必行。以下是此次会议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8.
洪峰 《现代交际》2012,(7):38-40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对不在遵守着这种规范,不论是明显的道德规范条例,还是内蕴的潜在道德律令.我们面对的问题总是在一个两难的“困境”下做决定,可是往往循着道德的规范性指导,我们有时必须舍弃掉自己的利益去满足他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我们虽然行动上也确实按照道德规范去做了,但是心中不免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道德要求是从哪儿来的?我是不是必须得这样做?这就是关于道德规范性的来源问题,也即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伦理学史中现存几种关于规范性问题的回答,考察他们的思路及其缺陷,笔者结合当代伦理学的发展动态,认为应该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出发,关注伦理学与人性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考察,提出从演化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会功 《职业时空》2008,4(10):129-129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失范”就是“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中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接触的新事物不多,他们对道德和法治没有充分的经验。对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现象产生困惑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本文主要论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生活元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