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起荣国府里的大老爷贾赦,便不可不说到大太太邢夫人。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荣国府诸多乱砍混战中,她的表现是在一般情况下不露声色,隐身于东边小院里,窥测方向,伺机出击。一有风吹草动,便仗剑施法,调兵遣将;或亲出马,煽风点火。贾赦不便公开说的话,由她说;贾赦不便公开干的事,由她干。真是“夫唱妇随”,有板有眼。这不能不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吝啬、贪财取货以自得;她“左性”又“禀性愚(亻强)”,一味铁心地顺从丈夫以自保,榆木疙瘩脑袋认死理,撞到南墙不回头。儿女奴仆,一个不靠,一言不听。她,可以说是贾府太太里败家形象的又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
狼披上了羊皮,是为了吃羊。刽子手蒙上牧师的面纱,是要掩盖吃人的面目。明明是嘴角上流着人血的白骨精,却硬要装成“大慈大悲”的救世主。这是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用以“吃人”的锦囊妙计。《红楼梦》里的贾母,貌似仁慈无比,实则穷凶极恶,就是一个突出的艺术典型。她成天“可怜见”不离口:看到小道士被打,她“可怜”,听到鸳鸯被贾赦逼迫做小,她“可怜”;甚至对笼子里的小雀,也大发“鸟道主义”的“可怜见”之感,下令把它们统统放生,……。主子虚仁假义,奴才赞不绝声,极力吹捧她“最是惜老怜贫的”大善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子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这个“缘故”,就在于剥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中,贾府主人们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很复杂。贾赦的地位就是个难解的谜。身为长子,袭着荣国府世职的贾赦住在“花园隔断过来的”、“小巧别致”的院宇内,而轩昂壮丽的荣府“正经正内室”却被他的弟弟贾政占去了。并且,在整部《红楼梦》中,贾政俨然是贾府的正宗主人,在贾政面前,贾赦显得黯淡无光,处处不如乃弟。其中的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4.
沈雁英 《今日南国》2014,(11):57-57
一部《红楼梦》写了近千个人物,男女老少,形形色色,其中年龄最长者之一是贾母.她活了83岁,在那个年代是位高寿老人.贾母能够如此长寿,其秘诀在于她豁达乐观. 贾母的娘家是史侯,即“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她又嫁到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家.用她的话说,在贾府,60多年,该看的也看了,该吃的也吃了,对钱及权势看得很淡.整部《红楼梦》,从不见老祖宗贾母大权独揽.府内上下大小事一概让凤姐去打理,自己落个无事一身轻,乐得潇洒!  相似文献   

5.
读杭大学报今年第三期李凌同志大作《评<红楼梦>后四十回》,其论续书写鸳鸯之死实非因贾赦所逼,乃如其回目“鸳鸯女殉主登太虚”之所标,“是‘殉主’,鸳鸯是忠于封建名教的‘义婢’.”甚为精到.然曹雪芹已散佚的八十回后原稿中,鸳鸯命运究为如何,她有没有死,是否被贾赦逼死,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漫说小红     
怡红院的三等丫环林红玉 ,不仅其名字与林黛玉仅一字之差 ,其口才、处境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更可谓是林黛玉的影子。小红是个伶俐世故、自尊自立又极具叛逆性的丫环 ;其对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救助又显出她的不凡人格。丰富的人格内涵使她成为《红楼梦》众多丫环中重要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7.
石建国 《南都学坛》2001,21(2):35-36
贾府里存在着诸多矛盾。主要是 :母子、婆媳、嫡庶、妯娌、兄弟、夫妻之间在财和权等问题上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受到赦政、嫡庶这两个矛所制约。但有贾母健在 ,各种矛盾也不轻易爆发 ,一旦贾母撒手归西 ,贾府真的要彻底败落了  相似文献   

8.
傻大姐评说──读《红楼梦》札记王禹傻大姐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可以说是次而又次者。她只不过是贾母房内的粗使丫头,相貌既不佳,且又傻里傻气。不要说贵族小姐她难望其项背,就是在丫环仆女当中,她也只能入于下而又下者之列。她在全书中只有两次出场,描写...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以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了贾母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当林黛玉死去了母亲之后,贾母多次催促她“必欲其往”,因而林黛玉来到了所谓“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的荣国府。书中写到,黛玉来时,刚刚入房,就“被外祖母抱着搂入怀中‘心肝肉儿’的叫着大哭起来。”以后,黛玉无论吃的、穿的、  相似文献   

10.
矛盾的平儿     
一部《红楼梦》写出了四百多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出身下层、受人奴役的丫环们更是性格迥异、命运多变。其中描写得最出色的,还是那时刻处在矛盾中的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通房大丫头。性格之“辣”的凤姐与性格之“平”的平儿是怎样相互依存的呢?李纨说凤姐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平儿作为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主子的心腹,如果像小红那样聪明外露,她的结局不是被凤姐暗中除掉就是与其结党营私;如果像紫鹃那样纯洁顺从,那么她也就无法存活了。所以,平儿必须效忠于凤姐。平儿是个头脑敏捷的好助理,但她毕竟是个丫环,也能体会到做下人的艰辛,因…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文本中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贾赦、贾珍之流道德败坏、荒淫无度的腐败生活,真实地镜像了清朝贵族纨绔子弟"假礼假体面"、真败家的虚伪本性。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细致的笔墨刻画了贾母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通过前后不同的变化,揭开了剥削阶级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出他们之间存在的不过是阶级利害的关系。 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林黛玉在母亲死后,来到了这“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荣府。贾母一见,便一把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的叫着大哭起来”。看!贾母对这个孤女是何等地“骨肉情深”,又是何等地“仁慈”、“温情”、“疼爱”呀!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故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画面。贾母对林黛玉逐步冷淡,最后达到了厌弃的地步。在第三十五回,贾宝玉想利用话头引贾母称赞林  相似文献   

13.
贾母是<红楼梦>中贾府的老祖母,是家庭中的掌权人物,是贾家家族秩序的重要支柱和象征符号.贾母出身富贵,恤贫怜老,博学多识,而且能够独当一面,具有卓异不凡的领袖才能.贾母女性统治神话的悲剧是男性文明衰落的必然,是女性的性别悲剧的宿命体现,也是贾母对自身生命质量超越的悲剧.贾母统治反映了曹雪芹潜意识中的母亲崇拜,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贾母是《红楼梦》中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老太太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活了八十多岁,在古代算是十分高寿的了。吃得好、营养有保证是她高寿的一个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贾母十分擅长心理养生。  相似文献   

15.
论王夫人     
《红楼梦》里的王夫人,她的娘家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当地大族名宦之家,父亲是曾“专管过各国进贡朝贺之事”的外交官员,兄弟王子腾官至“内阁大学士”,声势喧赫!王夫人嫁至贾府成了主妇后,又将内侄女王熙风和荣府连了亲,代姑妈理家务。王夫人的丈夫是贾母偏疼的孝子,儿子宝玉又是贾母的掌上明珠,更兼长女元春被选为皇妃,这一切,真可谓位尊名贵、权高势重。她的身价和地位,是整个贾府太太奶奶诸如邢夫人、尤氏之辈所望尘莫及的。曹雪芹用他那支天才的笔,在《红楼梦》里刻划出了一群个性鲜明而又复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客观地、真实地抓住人物内在和外露的东西,深情地歌颂、赞美他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前几年忽略了身体的锻炼,总感到精神不振、腰酸背痛、晚上失眠。这些年我用捶背的疗法,治好了我这些毛病。捶背历史渊源久远,《红楼梦》就提到丫环们就经常为贾母、王夫人等  相似文献   

17.
一、吕刑墨辟疑赦条原文及其注释 《吕刑》载:“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上文中,聚讼的焦点在“疑赦”两字中的“疑”字,它的正解究竟是什么?自汉代到今日,仍无定论。综合之,有以下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红楼梦》中,人称"老祖宗"的贾母的养生诀窍是"寿从乐中来"。老人十分重视天伦之乐,爱热闹,看戏喜欢生动的《西游记》,平时喜欢同孙子、孙女们在一起,没有苍老的孤独感。贾母心胸宽大,处事沉稳,平和而不大起大落的心态也是长寿的一大法宝。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这方面,贾母可以说是个典范。她注意节食,避免油腻食物。如送螃蟹馅儿的饺子给她吃,她说:"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元宵夜宴,她肚子饿了,凤姐说:"有预备的鸭子  相似文献   

19.
红学界普遍认为,林黛玉的婚姻悲剧是封建礼教叛逆者的悲剧。笔者认为“爱情至上”与“个人主义”的嫁接是导致林黛玉婚姻悲剧的基本原因。她在爱情问题上并未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任何压抑,她本人也未有任何反叛之举,不存在所谓“叛逆”问题。林黛玉的“乖僻”性情与多病之体“恐不长寿”是贾母决心将其舍弃的终极理由。她的婚姻悲剧是她自身造成的。她很早就陷入了“爱情至上观”的泥沼。  相似文献   

20.
贾敬、贾赦、贾政兄弟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绚丽多姿的《红楼梦》人物画廊中,贾敬、贾赦、贾政三兄弟都不算是作者着重描写的人物形象。可是,他们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分别代表着封建末世不同的贵族类型。贾敬崇尚道教,逃避现实;贾赦贪婪残暴,荒淫无耻;贾政则是封建社会正统古板的士大夫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进程中,上层贵族的种种心态、性格及其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