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艺术的使命是通过艺术作品来完成的,艺术的灵魂是精神与思想,艺术的生命是真、善、美,那种缺少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是不会被大众接受的.只有真正富有艺术审美理想与艺术精神的艺术作品才能真正完成艺术使命.高等美术院校作为中国美术教育师资和美术创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类艺术继承与创新两大任务.艺术教育质量,会关系到未来艺术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高等美术教学中,应该一方面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另一方面更应该加强对创作课程的注重,将创作课程上升到艺术创作的高度来看待.使学生创作出高质量、高艺术性、高思想性的艺术作品,并以此来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去完成艺术使命.  相似文献   

2.
当代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艺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其价值诉求出现了偏差,艺术家社会责任感发生缺失.应从深化艺术创作主体性认识、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艺术价值标准判断体系、努力营造大众艺术氛围等方面来重塑艺术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从人生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作为脱身青楼的女性艺术家潘玉良,可以在对其人生与艺术的深度贯通研究的过程中,看到她几乎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对自己生活的生命感知。分析潘玉良艺术创作题材和艺术创作形式的成因及特点,基于当时中国西洋绘画艺术的时代推进的视点,通过潘玉良绘画艺术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追求以及其女性独立的艺术创作精神,来重点解读其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独特女性情怀与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4.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巧妙地通过设定饥饿艺术表演这一荒诞情节,暗含了艺术创作 中两对无法回避和调和的矛盾:一是用饥饿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寓示艺术和“物”的矛盾,二是用饥饿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寓示 艺术和大众的矛盾。由此表达了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努力,也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写照。《饥饿艺术家》因此可 看作是一部卡夫卡人生的寓言。  相似文献   

5.
《饥饿艺术家》是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巧妙地通过设定饥饿艺术表演这一荒诞情节,暗含了艺术创作 中两对无法回避和调和的矛盾:一是用饥饿艺术与身体的关系寓示艺术和“物”的矛盾,二是用饥饿艺术家与大众的关系寓示 艺术和大众的矛盾。由此表达了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和对艺术追求的努力,也是卡夫卡创作生涯的写照。《饥饿艺术家》因此可 看作是一部卡夫卡人生的寓言。  相似文献   

6.
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创作主体与技术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技术在客观物质层面超越和支撑着艺术本体特别是创作形态表现,艺术则在主观精神层面努力突破着技术模式的客观制约和技术理性的巨大惯性而实现着突围,同时艺术还在用自身的创新和先锋思想在审美欣赏和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实现着对社会的引领和超越.技术推动了艺术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表现也随之变化.技术给予艺术创作活动物质层面的基础支撑,既是创作工具,又是传播平台,二者相互渗透.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这种位置、角度、身份的变化,也相应带来了创作、欣赏、审美接受等美学关系的变化.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审美欣赏关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在传统社会阶段中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主体突出和着重于客观的物的表现;工业化机器大生产时代的艺术大众化、波普化趋势则凸显出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当下,艺术传播媒介的方式、性质均发生改变,也即在数字信息和网络时代中技术促使社会大众普遍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且二者间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作品表现形态也逐步进入非物质化阶段.技术发展经常会悄然突破和无形消解传统艺术作品的原有边界,艺术则努力从精神层面不断捍卫和重构出作品自身新的审美形式边界,在二者相互交织中出现了艺术创作与欣赏、审美接受相互渗透以及主客之间的角色互换等互动发展的艺术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脱离不了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文化素养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的充要条件。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艺术家自身文化素养,才能激发其创造初衰,产生巨大的创造激情,创作出优秀而鼓舞人心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可以以“艺术家是体验的阐释者,接受者是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为纲,抓住“体验”这个核心概念,把文艺活动中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者、世界四个要素及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两个过程都联结了起来并体现出其特征与关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艺术的本质特征出发,从哲学层面对艺术感、艺术创作规律及人们欣赏艺术的情感走向做了剖析,分析了艺术感觉的形成条件,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及艺术创作的工具进行了分类.还对艺术作品的主要特性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论述.本文基本上从哲学层面回答了什么是艺术的问题,提出了艺术研究的一系列新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时代中,无论哪一个领域,运用各式新媒体工作,已成为一种实践的方向和趋势,艺术创作范畴亦不能例外。通过此次展览我们看到,当下有很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立足于“拟像”和“碎片化”的艺术观念,以新媒体或者综合的艺术手段为主体,用虚拟叙事的方式,挖掘新的艺术现象和发展趋势,创作出具有鲜明风格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论分形艺术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艺术是基于分形几何理论所创建的一类奇特的新媒体艺术,是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图像艺术领域的应用,富于视觉冲击力,具有非同寻常的美感。分形几何具有自相似和分数维两大重要特征,它们正是分形艺术美感的数学缘起。此外,分形艺术也是一门创造艺术,分形艺术家运用数学算法作为画笔来进行造型、色彩设计,这种艺术灵感的挥洒过程实现了美的创造。基于分形理论和数学方法创作的分形艺术,不仅象征了科学与艺术自然而完美的结合,更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从美学角度来分析,分形艺术具有数学和谐、标度对称和奇异性等特点,在超越传统美学标准审美的同时形成其独特的审美感染力,而分形艺术这种活跃的生命力正是分形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现代金属焊接雕塑的创作是艺术家与金属材质直接对话的过程,是雕塑家的艺术理念、创造力和技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以施展,最终使其成为一个既具金属材质独特魅力,又能展现个性风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而抽象化、形式化、自由化和现代化是现代金属焊接雕塑艺术语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术工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然而创作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还要掌握创作规律、总结创作经验、体悟现实生活、潜心艺术构思。同时,在这过程中创作者应注重创作状态、创作取向、创作语言三方面的研究,从而顺利解决美术创作中从构思到传达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音乐剧的中国“本土化”要立于中国当代社会现状,遵循中国观众对文艺作品的接受规律与需求,从内容选材、艺术技巧、价值导向、审美表现等方面融入本土元素,创制具有中国气派、风格、特色与神韵的音乐剧。传播具有中国“本土”哲学思想与美学特征的音乐剧,有利于强化艺术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行为艺术家采取反创造性、反权威、反常规的手段,通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模仿,以期换得西方艺术界的认可,这种艺术模式违反艺术创作的原则。尽快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创作出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作品,是中国行为艺术,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6.
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评价,应建构在其作品艺术成就和艺术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力上.应该客观、公正、整体地对石鲁及其作品进行评价,这对当前的艺术评价标准、艺术审美标准、价值标准有着积极的导向性.不能狭隘地从自己的审美价值角度来进行"类己则褒;异己则贬"式的批评与评价一个人的艺术作品.技法的表现水平只是艺术作品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的"外化"与"物化",是精神产品,"大师之境的艺术不是修辞练习簿,不是情感按摩器,而是一场熊熊的火.[1](P35)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思想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时代文艺精品为创作目标,用发扬民主推动文艺创新,用中华美学精神涵养文艺价值观,用德艺双馨的标准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它不仅为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文艺创作中现存问题进行了匡正与纠偏,而且还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习书之人应具备的技能与品行展开论述,阐述了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悟"的必要与作用,它能使书者达到娴熟、脱俗的境界,使作品具有高雅、独特的魅力,这是书法艺术"人书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环境之生命线,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进步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艺术家重要的使命是艺术实践,艺术的创新创造为其实践之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