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延安文艺以独特的思想文化与艺术审美内涵,构成了一个较为具体完备而复杂的价值系统。它以在特定区域的文艺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艺的理论形态、文艺观念、创作文本、文艺运动等文艺现象,从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新文艺的历史发展。可以说这不仅是20世纪中国文艺史上,也是20世纪世界文艺史上一个独特的文艺现象。对这样一个重大历史文艺现象的认识离不开对它的价值选择的评价,对它的价值评价又是最终认识它  相似文献   

2.
创作理论,上承对文艺的社会属性及审美特征的认识,下启关于文艺欣赏、文艺批评的研究,是任何一个称得上文艺思想体系的理论大厦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中的创作理论,不仅因其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而与历史上一切唯心主义与庸俗唯物论的创作理论有着质的区别和不可企及的高度与深度。而且由于它具有完备的、系统的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文艺与群众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往往是先有运动,再有创作,以运动来带创作,再以创作来促运动,文艺的生产过程呈现出运动(外)→文艺(内)→运动(外)的发展模式.无论是从外部的文艺环境来考察,还是从内部文艺作品的生成过程来分析,群众运动对文艺所起的作用都超出了影响的限度,达到了介入中的宰制,它俨然成了大跃进文艺的一种生产机制.借助于这一生产方式,大跃进创造出了特殊的运动式文艺,使得文艺成了运动的和声:文艺通过运动来创制与传播,运动也通过文艺进行渲染与强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艺思想,把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视为人民的同位语,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当作自己的基本问题,是一种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思想。逻辑地看,它是包括文艺反映人民生活的本源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功用论、文艺工作者大众化的主体论、文艺的人民生活内容与民族形式相统一的创作论、以人民利益为标准的批评论和文艺为人民推陈出新、普及提高的发展论在内的完整关系;历史地看,它又是最初由毛泽东创立,中间经周恩来等调适、而今又为邓小平坚持和发展,在自我更新中日臻完善的生命过程。  相似文献   

5.
创作、鉴赏、批评,是人们从事文艺实践活动的三大基本环节,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文艺发展史和文艺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它直接关系到当前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如果把整个文艺实践活动看成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那末创作则是生产系统,鉴赏则是消费系统,批评则是调节系统。三者在文艺发展中相互促进、互为反馈,只有趋于相对的动态平衡时,才能产生良好的谐振和共生效应,使文艺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真正文学史意义上的京派散文是以沈从文、何其芳、李广田、萧乾、师陀、林徽因、吴伯箫等为代表的以纯散文创作为宗旨的作家群体。在其发展史上,大公报"文艺副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艺副刊"影响了京派散文的发展形态和变异,形成了京派散文作家队伍和京派散文的创作规范、散文美学,制约了京派散文的文体形式等,没有它,京派散文难以成派。而京派文学之其他刊物如《骆驼草》、《水星》、《文学杂志》等与京派散文同样休戚相关,它们与大公报"文艺副刊"一道共同生成了京派散文,由此系列报刊,大可管窥出京派散文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和揭示文艺规律的产物。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美学观,从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革命,世界观与创作、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等诸多关系中来考察文化现象,是从根本上揭示文艺发展规律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话》发表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但是,它并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究其原因就在于毛泽东不仅是以政治家的身份,而且还站在哲学家、思想家的高度,以辩证的艺术眼光观照文艺,用辩证思维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这是《讲话》获得超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讲话》中,毛泽东对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批判地继承与创新,文艺的普及与提高,作家的思想感情与创作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辩证的论述。作为一个政治家,毛泽  相似文献   

9.
文艺的人民性问题的提出,是始于作家艺术家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即作品中的普通民众的地位及作者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在社会主义之前的历史阶段上的文艺中,人民性的思想基础是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人民性的思想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外古今的文艺史上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出发点,对于人民的奋斗精神、理想愿望表现了支持意向,对于普通民众的悲苦命运、不幸遭遇表现了同情态度,都是人民性的表现.在社会主义的人民文艺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与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地位相适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显现为新质的人民性,实现为与文艺的社会主义党性的一致性,是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保证.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艺从继承向专业创作过渡,除了在专业创作早期及某些情况下有较多演义式的复现、升华外,大多数民俗文艺进入专业创作中,就不再保持原型的本来面貌。它在文学家笔下,不仅产生新的排列组合,而且“脱胎换骨”,进行了重新构建。这种重建,既是专业文艺继承和发扬民俗文艺的优秀传统,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又是专业文艺独立成长,表达作家个性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研究当前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为现实出发点 ,提出了在当前中国社会构建文艺伦理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并界定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 ,阐述了该学科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指出了该学科的研究重点是文艺伦理学的框架体系、文艺道德的规范体系及文艺工作者的理想人格素质 ,其难点是怎样把握文化市场建设的价值导向、如何对受众进行正确引导、怎样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以及构建文化领域道德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以及中国作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都从文艺发展规律出发,在总结文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阐发了许多文艺理论的重大问题。而关于文艺家要承担历史责任、提倡文以载道、鼓励文艺原创、自觉抵制低俗之风等,都是当前深具实践意义与艺术学理意义的大问题,如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意义上加以深入领会,必然能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南洋时期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加强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地位,提高了马华文学的创作质量。郁达夫的文艺实践活动,为马华文坛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留下珍贵文学遗产,促进了当地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 ,留苏作家群虽然作为一个文学的群体特征不如其他留学生群体突出 ,但他们独特的留学经历使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成为一支引领文学方向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最直接最信达地翻译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筚路蓝缕的开山作用 ,而且 ,留苏作家群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在积极倡导和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同时 ,又在革命文学创作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 ,也为革命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经典的叙事模式和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市场机制建立,商业主义文化如潮水浸淫各个领域,政治、经济与文化处于多边作用的结构关系中产生新变,作为社会症候表征的文化艺术领域也在发生着巨大的蜕变。此时,中国文坛和影视圈分别出现了"晚生代"作家群和"第六代"导演群。"晚生代"作家无论从写作姿态、作品内容、语言表达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明显地受到影视的影响。虽然"第六代"导演们的作品极少改编自文学,但他们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文学元素,注重电影语言的修辞化,注重文学叙事技巧等等都表露出浓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文论史上一名杰出的文艺工作者,瞿秋白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观,并且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苏俄一些文艺革命家的文艺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革命实际,在文艺大众化、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及文艺的实践理性等方面对中国的文艺发展现状进行了时代意义上的重新建构,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明确了方向,对革命文艺及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对当下文艺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因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基因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理机制,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心理活动.据此可知,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也必与基因相关.基因信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源泉,也会影响其创作才能、艺术个性等等;不仅决定了艺术形式或某些形式要素的生成,同时也在维系着某些形式规则的稳定性.此外...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文艺变革的实践 ,越来越清晰地证明 ,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形态的崛起 ,极大地冲击着既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规范 ,改变其存在方式 ,促使其不断地走向大众 ,融入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拓展了生存、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 ,变化着的文学、艺术则以独具的审美方式 ,积极地作用了新媒体文化和大众日常艺术审美活动 ,深化其艺术意蕴 ,提升其审美境界从而形成多元共生、悖立与互动的新文艺格局。可见 ,只有立足文艺变革实践 ,洞悉文艺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才能透过文学生存困窘的种种现象 ,窥探其发展的内在潜质与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滥觞于延安文学时期。建国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唯一合法的文艺纲领,为了巩固文学的新规范,除了从政治文化上控制作家,把作家们纳入到体制内之外,还从文学选本上标示出文学创作的倾向。通过对作品不断经典化的过程,既对不符合新中国文学规范的某些现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否定.又对当代文学的创作进行了示范性引领。选本与经典在巩固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