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青年大学生的生命理应充满活力、激情、乐观和向上,但现实生活中,他们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乏。对此,必须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的意识,同时加强生活挫折、生存能力及生命价值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和生命价值观,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创造生命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业高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和谐社会构筑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准确把握生命教育对生命意识培养的价值,合理把握生命教育对生命情感培育的价值,积极探索生命教育对生存能力锻炼的价值是我国农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农业高校要增加实践性教育环节,树立新的学习观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人们既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更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珍贵。正确地对待死亡,系统科学地开展死亡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对他们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珍惜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生死观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死亡态度量表对北京、苏州四所大学376名大学生的生死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较高,但死亡恐惧感也较高。大二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独生子女的死亡恐惧感高于非独生子女。生命意义感和死亡态度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关联。建议加强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尤其是死亡态度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资源,而儒家思想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尤其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他们所推行的教育就是富有生命化的教育。本文从教育的目标——培养君子,原则——整体性、个体性、发展性,内容——重生贵生的生命观、天人合德的生命境界、自强不息的生命态度、顺应天命的死亡观,特点——生命价值高于生命存在、生命的群体性高于个体性、生命的自律性高于他律性这四个方面来探析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最后将理论成果应用于当代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从而建立完善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区青少年灾后生命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当前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干预的一种有效补充,具有重要意义。灾区生命教育可从死亡教育、感恩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等几方面着手:正确理解死亡,敬重死亡;学习生存技能,提高应急能力;学会感恩,回馈社会;领悟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教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快落实生命教育课程,最终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共同促进生命教育深入而持续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华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对生命的关注、对现实生存能力的培养、对生命价值的提炼,为现代 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之基和生命之源,成为马来西亚华文大学道德思想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也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明确传统 文化与生命教育的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传统文化与 生命教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的价值理念。本文从华人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在 阐述生命教育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析华人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 征、价 值 取 向、路径选择、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浸润于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种文化冲突之中的中国大学生,对生命观念存在着多种误解,致使他们面临着诸多生命困境,如生命归宿感矛盾无序,生命权利与良善择取混乱,生命成长面临着被肢解和规训的困境等.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家庭、社会、学校的生命教育职责,构建生命教育的主题系统,厘清生命教育主题的展开顺序,营造管理与教化融合的生命调控...  相似文献   

9.
刘家义 《中华魂》2020,(4):66-67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日趋功利的教育现状,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教育,感恩的教育,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等四个方面。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何这些青少年对待生命会如此轻率?我个人认为这多多少少与教育现状有关。现如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渐强烈。本文从"机制"角度研究大学生挫折教育,力求采用新颖的教育方法、完备的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合肥地区的几所高校的调查,发现从总体上看现代大学生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学生对实现生命价值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还有一点偏差,生命行为不能完全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有必要多方面加强高校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建立在人们无生命意义感和心灵空虚之上,肯定生命中的意义与价值,引导来访者寻找和发现自己的生命意义,从而达到明确生活的目的。意义治疗理论能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宝贵的启示,引导大学生摆脱心灵空虚,正确面对人生挫折,积极追寻生命意义,逐步培养生命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发现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思想立足于现象学视角,深入阐释了死亡与存在的关系,启发教师重视生命教育中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兼顾生死主题的教育目标,注重生命教育内容选择的整体性、适宜性及生活化,关注幼儿教师在生命教育教学中角色的特殊性及“宽容”的师幼关系的建构,为师幼生命个体价值追寻及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全人类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方式是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方式的开放性、业余生活的高格调性和物质消费方式的矛盾性.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注生命、呵护生命是当今教育的价值取向.实施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和应有之义.通过三“心”三“意”构建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应从加强认知理论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掌握必要的知识资本、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走出自我挫败的误区等七个方面着手,才能切实提升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的现象日益严峻的现实,以南京工程学院16个院系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一份关于生命价值观的调查问卷,采用了对比分析法、文献分析法、计算机辅助技术等方法对他们的生命观进行评估研究,从而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生命观教育的对策,为高校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一些现实依据,为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提供一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