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民生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U型关系,建设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长期来看,民生财政支出的增加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地方财政支出效率改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与市场新型关系提出地方财政支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Barro的政府规模的内生决定理论框架下,运用中国省级地方政府规模的面板数据,实证性地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财政规模区间以及分区域地方政府的最优财政规模区间。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地方政府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是生产性的,但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规模过大;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均显现出随其规模扩大而缩小的效应;中国地方政府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实际规模均远远大于平均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3.
经济开放被认为是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关于经济开放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变动之间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存在“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从数学函数和几何图形两个角度分析经济开放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对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特征,即经济开放程度比较低的阶段支持“效率假说”,经济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阶段支持“补偿假说”.  相似文献   

4.
我国2002-2012年省级政府财政投入产出数据,采用SBM效率测度模型测算各省财政支出效率,同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显著,并存在“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当人均GDP低于9826元,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人均GDP介于9826元和14705元之间,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且显著性降低;而随着人均GDP超过14705元,财政监督力度的加大会促进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以政府支出规模为门槛变量时,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始终存在抑制作用,但影响系数和显著性随着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而减小。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应重点监督预算资金结构合理性,而高经济发展水平省份应兼顾决算规模控制和资金结构合理调节。  相似文献   

5.
借以一个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各省区的数据,考察政府规模和政府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希望为理解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视角。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间里,地方政府规模与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但与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长关系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效率与政府规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对生产率增长均有积极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投资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反映了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6.
朱浩 《调研世界》2021,(6):50-57
在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探讨公共养老服务的财政支出效率,对优化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为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上海16个区的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公共养老服务的支出效率整体较高,但区县的财政能力与其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并不一致,呈现一定程度上的城市核心区与郊区财政支出效率的倒置.环境因素中老龄化水平和政府力量对支出松弛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其影响不显著.应该重视地方政府的干预能力,提升财政资金的可持续性;密切关注各区内部的效率差异,尤其是郊区的财政支出效率,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当前养老服务财政支出评价标准存在的不足,优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增长理论兴起后,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因此研究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也显得非常重要。利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以及广义矩方法对贸易开放与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我国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影响。这是因为在贸易开放度较低时,贸易开放会增加我国的地区竞争压力,迫使政府减少财政支出规模以保持竞争力;而当贸易开放达到一定程度后,贸易开放会增加一国的宏观经济风险,要求政府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实行反周期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8.
应用随机前沿技术分析方法和全国各省1998-2002年间相关统计资料,研究了由于区位和政策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扩大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与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应正好相反。分析结果表明,为实现财政均衡式发展,应对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在选择优势产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加以特殊对待。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是中国分税制改革后的一项基本财政制度安排,决定着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基于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效率,并分析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不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都对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有显著负向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项结论仍成立;分地区考察发现,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抑制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效率更明显,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则不显著;无论是在财政收入方程还是在财政支出方程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受教育水平提升都能有效促进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规模越高,则越有损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在财政收入方程中,人口密度增加能有效促进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在财政支出方程中,城镇化率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疗卫生支出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利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我国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但不同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且财政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各级政府应适当压缩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业投入,提高财政对农村投入,切实扭转政府在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城市偏向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的财政投入,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与城乡之间的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2001年和2006年中国30个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总体上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非参数检验方法证明了财政支出效率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各省级政府应该保持适当的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应适当向中西部不发达省份倾斜,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3个角度,详细探究了金融发展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规模的关系以及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对中小企业出口规模扩张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出口规模扩张产生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指标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不显著;政府财政支出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中小企业出口活动,基础设施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出口活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也随之扩大.为了解决地方政府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已是大势所趋.对美、日发达国家地方公债的发行情况进行研究,会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财政竞争与企业投资间的关系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效率水平.基于我国31个省和直辖市1994-200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的经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地方政府效率的不同,在我国东部地区,税收竞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财政支出竞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中部地区,情况则截然相反;在西部地区,财政竞争和企业投资的关系是统计不显著的.可见,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其财税行为会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到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使用1998-2007年中国县级层面的财政数据,以2001年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确立作为工具变量,估算中国地区层面的财政支出乘数,并研究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地区层面财政支出乘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县级地区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每增加1个标准差会导致县级地区财政支出乘数减少0.57,专项转移支付不确定性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一般性转移支付不确定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没有显著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转移支付不确定性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使得地方政府提高当地企业的实际税率,减少了当地企业的产出,进而影响到地区层面产出。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支出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体制框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对教育支出规模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为增长而竞争”与“为和谐而竞争”两种政府竞争模式对地方教育支出规模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还是财政支出分权都会对教育支出规模产生正向影响;不同的地方政府竞争模式会在财政分权与教育支出规模之间发挥不同的中介效应,“为增长而竞争”会抑制教育支出规模增长,“为和谐而竞争”则会促进教育支出规模增长。深化政绩观转型,转变地方政府竞争模式有利于发挥财政分权体制的优势,激发地方政府增加教育支出的动力,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由中央政府和两个地方政府参与的经济分权模型,研究城市群内部财政支出竞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竞争,即增加财政支出或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影响本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为验证该结论,本文利用我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分别估计了财政总支出和财政分类支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路径依赖的情况下,各城市依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争夺外商直接投资。在研究财政分类支出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时,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经济性支出和政府社会性、维持性支出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对城乡收入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城乡收入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对改善城乡收入结构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城镇化会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支出的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实现方式。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对民生财政的主动性支出不足,推动我国地方政府主动增加民生财政的公共支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必须深化对民生财政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众在民生财政事业中的参与度,从而规范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  相似文献   

20.
规模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的长期发展。利用200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考虑时间效应和个体效应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财政分权和财政透明度联合视角下,探究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财政透明度对财政分权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程度增加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务减少,财政支出分权程度增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而财政透明度与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从财政透明度的调节效应看,财政透明度抑制了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作用机制,而对财政支出分权作用机制的影响不显著;从扩展性分析看,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远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小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据此,政府应逐步完善财政分权机制,继续扩大财政信息披露,以实现政府对地方债务的有效控制和系统性风险的有序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