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联想所获得的可以感知的形象。音乐的情感体验体现在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和认知中,这种对音乐表达形式的理解与认知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的音乐感受由音乐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进而在有声语言创作上,由最初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不能与音乐绝缘,音乐情感体验对播音员、主持人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播音与主持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其教学需要借助音乐通过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感知,是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体验,即身临具体情景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外部形式的感知与体验是理解和评价作品的前提。丰子恺先生认为鉴赏是创作的逆行,创作先由艺术家内心发生感动,再表现于一定形式和媒体中形成作品。鉴赏则是先针对作品的外部,再体会作者的情感。因此,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要强调引导学生对形式的感知与体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感受是作家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具体阐述了作家艺术感受过程中先后经历的生理感觉、艺术知觉、审美表象三个心理阶段及各自的特点,指出艺术感受过程,正是创作主体在上述三个心理阶段的层递运演中心理功能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艺术感受是以作家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直观而又富于理性的认识活动。作家的艺术感受过程一般都经历生理感党、艺术知觉、审美表象三个心理阶段,它是强大的主观性与现实的客观性碰撞而发生的心灵火花。  相似文献   

5.
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直觉感悟阶段、体验理解阶段和认识评价阶段。在整个鉴赏过程中 ,又渗透、交织着注意、感知、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翻译必须要达到传神的效果.翻译作品失去情感性,就失去了文学的内在美和情感美,就不能打动人,吸引人.文学作品翻译的情感性是文学作品翻译成败的关键问题,文学作品的情感性是作家通过创作阶段的动情,即作家对生活、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的体现.译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过程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经验体会以及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迭到入情,在此基础上进入二度创作即翻译一再创作,这样使作者与翻译者之间的情感能交流,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7.
最佳礼仪课堂教学情境,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礼仪学科和礼仪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礼仪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样一种上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最佳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作家对客观事物认识与艺术感知的不断深化,反映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为对作品的修改这一阶段。因而,从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中,可以了解到作家从初稿到定稿之间的认识与艺术感知是如何在不断深化的。陆文夫的《门铃》的几个未定稿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一位作家的“修改”这一创作过程的条件。《门铃》,基本成形的有三稿,写了一半就放下另写的有四稿,开头部分写了有十二稿。陆文夫是怎样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也就是说,他在创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画家创作一幅画灵感来源的分析,揭示作画者在作画之前和作画过程中,怎么样由对外部自然的感知,发展到内在情感的融入,最终经过“悟”的思想熔铸创作一幅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创作主体的创作过程中,即从最初的感知生活,收集材料,推敲文意,到援笔行文,修改润色,作家的情感不仅参与其中,也变化于其中.情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是与作家的思想、观念、态度、旨趣等相联系相交融的。归纳起来,在创作过程中,作家情感体验呈现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特征:一、儒感能动的敏捷性作家情感触动的敏捷往往往表现为触景即情动、感时而伤怀、见异则思迁.可以说,作家不仅用眼睛,更是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最终"五倍发而为辞章".当然,喜、怒、哀、乐、怨这"五情"的激发常因作家个体的思想、意志、气质、情绪、学识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
首先结合消费者决策理论,通过总结文献和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归纳出了直销消费者决策单元过程。然后,在总结阶段直销特点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建立消费者接受直销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运用SPSS软件与AMOS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模型和假设。最后,从实证分析的模型验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消费者在接受直销过程中,感知可靠性比感知有用性对购物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直销过程中影响消费者感知可靠的主要因素有产品的知名美誉度、情感体验、感知有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将城市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子女依赖期,是从独生子女离开家庭开始到父母退休为止.这一阶段独生子女在情感上与父母交流较多、在经济上依赖于父母.第二阶段为子女独立期,是以独生子女成立定位家庭和父母退休为起始.此阶段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依赖增多,子女在经济和生活照料上对父辈仍有一定的依赖.第三阶段为父母依赖期,此阶段的特征是父母成为高龄老人,在生活照料、经济供给和情感交流上都依赖于子女.  相似文献   

13.
迟钝的感觉是指作家因某种孤立地感知及人为地阻断理性思维、联想和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而导致其对社会生活感知肤浅、平庸、迟钝乃至麻木的一种艺术感觉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过程中,严重地削弱着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感觉能力,从而使创作陷入一种困惑和苦闷之中。造成作家艺术感觉迟钝的原因十分复杂,本文仅从作家艺术感知过程中的失误和作家的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在作家的艺术感知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切割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必然导致艺术感觉迟钝现象的产生。相互联系是事物存…  相似文献   

14.
审美活动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搜集素材、积累情感经验的前期阶段.本文以西双版纳哈尼族山寨温泉所感受到的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统一之关系入手,分析了审美主体分辩、感受自然对象的审美价值的过程,并探讨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作用与艺术创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笔者提出:自然是情感体验和创作的源泉,艺术家应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发现美的本质,从而更概括更典型地反映人性最朴实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影视艺术鉴赏过程从总体上讲 ,是鉴赏者观赏影视艺术作品 (客体 )时产生的感受、理解——即审美认识和审美评判。在这一过程中 ,鉴赏者要调动审美感觉、知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 ,进而形成有机统一的、动态的审美心理机制。影视艺术鉴赏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审美直觉感受——体验和理解——超越与升华三个阶段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生态文学创作的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峻,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特征是“隐性”,即作家没有明确的生态主义创作意图,但创作中却潜隐着生态主义的思想元素或情感符号;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是“显性”,即作家目睹生态危机的恶果,或者是因为接受了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从事生态创作。其创作包括“现实批判”和“理想诉求”两大基本主题,关涉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性四方面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注重发挥学生潜能并启发学生去感受、领悟和内省,从而将认知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实现认知、情感和道德的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作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整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感悟体验";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三是注重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四是与时俱进,增强教学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素材的艺术加工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创作主体对素材进行必要的选择、改造、变形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按照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擅长的手法营构成艺术作品,并倾注进主体的意志、情感、感受和愿望,使艺术作品成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创作主体进行素材处理的依据是独到的“艺术发现”。单纯强调创作主体的“直觉”,否认艺术发现的心理机制,否认理性思辨的制约性和素材处理的必要性,都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把生活真实升华为文学真实,其关键在于创作主体的仿真创造。仿真创造就是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使文本产生理想的审美效应。它主要表现于认识真实、想像真实和情感真实三个层面。文学的认识真实是仿真创造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实现;想像真实是仿真创造的灵魂,赋予文学以虚拟性和假定性;情感真实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真情充盈是文学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论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井冈山红色旅游创新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其目的是在旅游者身上实现井冈山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井冈山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实质上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环境四者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者(受教育者)在红色旅游中实现井冈山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接受、内化和外化三阶段,其中接受是前提,内化是关键,外化是教育价值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