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外贸也采取了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制。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负盈亏。这种体制弊端很多,不能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积极性。企业经营成果也与自身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只要完成国家出口计划就行,盈亏由国家负责。因而导致外贸企业管理松驰,外贸亏损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总供给由国内生产和外贸进口两部分构成。通过分析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化利用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五口通商后,福州港何以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几乎没有什么正常的对外贸易?利用现存档案资料分析五口通商时期福州港对外贸易的历史进程,并对制约港口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官方对对外贸易态度的变化是导致港口由"死港"走向繁荣的根本原因。换言之,制度变迁导致了港口贸易的繁荣,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越南边贸往来的历史相当悠久,自宋初越南独立后不久就开始了。清代乾嘉时期,中越边境贸易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得到了发展。由于边境贸易也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近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变迁以及清政府对外贸易态度和政策的变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山西在历史上是个商业大省,曾对全国的经济生活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家对外贸易中也曾占有过重要地位。自秦汉以来,山西商贾辈出,尤其是明清时期,晋商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并参与了国家对外贸易,其活动范围东达朝鲜、日本,西至印度,并远涉中亚、西亚,北抵蒙古直至沙化南到南洋诸岛。到清代,在对外贸易中更是独户鳖头,形成具有垄断性质的对日贸易的“船强”,和对俄  相似文献   

6.
贸易方向即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贸易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贸易中心或贸易集团在该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 ,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国的贸易方向受诸如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国家关系的好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综合来说 ,都是为了发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一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一、中国贸易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供给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日益受到重视。但是 ,在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途径上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强的时期性 ;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已经成功实现了由单一注重换取外汇、增强进口资本品的能力向突破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双重约束、增加要素供给和产品市场的转变。增加资本品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飞鸟时代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日本通过对大陆隋唐时期文化的摄取,尤其通过对中国儒家法家等先进文化思想的吸收,巧妙地运用到日本的君臣秩序中,并不断地完善了社会体制,得以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长足发展,实现了由古代日本国家体制向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过渡,同时,为今后的中日文化交流奏响了迈向世界舞台的有利前奏和创造了成就日本同世界交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活动的产物、是政府体制的函数。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政策在中国政治和公共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度时期,几乎所有重大改革措施都是通过公共政策来推动的。由于公共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军工企业由军品市场转入民品市场的新战略,以实证提供了转产、多样化经营、结构调整等可供选择的模式。同时分析了影响转入民品市场的成败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历史已经判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这场由全国亿万群众参与其中的运动到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除了理论的错误和体制的缺陷等原因之外,不能不说与20世纪60年代我国特定的政治气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发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中苏论战为这种气候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社会舆论的准备,还是群众思想的动员,也无论是运动对象的锁定,还是各级干部警惕性的解除,都与中苏论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中国对外贸易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回顾与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下的对外贸易事业发展成绩与经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分为1921—1948、1949—1977、1978—2000、2001—2012、2013年至今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中国共产党的贸易思想与政策、贸易实践与取得的外贸成就、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全面回顾、梳理与总结。研究认为,百年来各个阶段的国内外形势、发展条件各不相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贸易政策也各有差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外贸事业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外贸事业成功的方针和贸易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外贸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这些原则与经验始终是连贯且统一的,是中国对外贸易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与早期共产党人的思想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 ,是民族危机意识、救亡图存理念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积聚和爆发 ,促进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早期共产党人一部分参加过辛亥革命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一部分受到辛亥革命的深刻影响 ,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而后 ,又在反思辛亥革命和探索新出路的历程中 ,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艾德礼政府时期工党与工会总体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工会支持工党的内外政策,在工资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克制;工党的政策则带有鲜明的工会考虑,重视维护和提高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工党和工会30年代以来在劳工运动中密切合作、相互确立适宜的政策与态度和英国选民结构的特点。工党与工会之间的这种密切合作关系对工党具有明显的两重效应。它既帮助工党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也是工党争取连续执政和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国家。长期以来,它既是美国开拓海外市场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最有力工具,又是美国应对国外贸易壁垒最重要的国内法依据之一。中国虽已初步建立起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但和美国的"301条款"确立的贸易壁垒调查机制比较而言,依然差距很大。今后我们除继续遵循现有WTO规则和国内《调查规则》外,有必要借他人之长而避己之短,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贸易壁垒调查制度乃至对外贸易法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是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时期,应摆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之类的传统学术提法,将其定位为"后辛亥革命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族大众从模糊的民主共和意识中觉醒,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产生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渴望,开始了政治观念的转型;这一时期,以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由此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从光荣革命到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第一帝国的特点是重商主义。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虽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通过工业革命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和实力最强的国家,英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自由竞争更能使英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英国适时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更多地接受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了帝国秩序的重建,帝国的重心由美洲转向东方。虽然旧帝国和新帝国追求的都是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但采取的帝国政策迥然不同,第二帝国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必须考虑到一国的实际经济发展状况。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必须遵守国际规则,但是也要充分利用WTO规则给予发展中国家保护的优惠条款。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既要坚持贸易自由化,又要进行适度的贸易保护,以应对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文明建设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文革"结束后,领导党和国家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20.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尽管各个时期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不同,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也有差异,党的中心任务也不一样,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