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市场消费需求是市场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总需求的60%。据有人计算,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5%,明显高于其它因素。随着我国市场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的转变,市场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启动市场,促进经济繁荣,已成为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中国也未能幸免。大批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歇业,失业率连续攀升。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在于对需求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约束型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在后危机时代,社会保障制度应作为一个"长期投入"的生产要素,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转变增长方式做出应有贡献。为此,本文在介绍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货物贸易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50个国家1995—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当跨期替代弹性相对较低(高)时,进口货物增长率的增加减少(增加)了经济长期增加的速度,进口货物增长率波动的增加促进(抑制)了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二是货物进口的增长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初级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和资本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呈负向关联性,消费品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呈正向关联性,发达国家与之相反,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世界初级品和中间品进口增长率波动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资本品和消费品则反之。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以及对于各国在合理调整进口结构的政策指导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以往文献的梳理,进口博览会将带来消费者福利效应、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经贸关系促进等叠加效应。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协整分析的验证,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促进作用。从进口贸易结构分类更细微的视角探讨不同种类的商品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检验得出初级品、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都对国内生产总值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中间品的进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品、消费品和初级品。我国对初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并未引起重视。基于以上分析,进博会效应可以影响道义导向、瓶颈产业、贸易结构、技术吸收以及放大博览会本身效应等衍生领域。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及相应的模型,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1997-2004年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出口与进口贸易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相同.因此,主张加快发展西部对外贸易以促进西部经济加快增长,并在实施中要注意进口与出口并重.  相似文献   

6.
以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为分析框架,探讨劳动力供给和房地产市场要素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住房保障与这些要素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供给短缺,同时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迫使政府探索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这些劳动力供给和房地产市场要素的改变将抑制未来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指导原则下,发挥住房保障对吸引劳动力的正效应,将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7.
低碳金融是我国从依托化石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向依托新资源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虽已得到初步的政策支持并显现出市场雏形,但政策支持体系仍不完善、市场要素尚不健全。为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体系,我国既需要政府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整税收政策和转变监管思路等加以外部的制度引导,又需要市场层面通过增加市场参与主体、开发低碳金融产品、建设交易平台等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制度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和外资外贸红利等传统红利要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使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外资外贸红利的消退缩小了经济增长的市场空间,要素价格的变化影响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机制.传统红利的消退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红利变化的背景下,必须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来创造新的红利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与山东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贸易对山东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其中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出口,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不明显。另外,从样本区间对外贸易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度的角度来看,对外贸易对山东经济增长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山东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进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出口从需求侧发挥效用不同,进口主要从供给侧促进经济增长,为国内生产提供能源原材料等要素供给,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997年以来,我国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对工业的贡献程度明显高于农业和服务业。大多数行业发展从进口中获益,机械制造等国民经济主导行业的进口贡献程度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涉外经济发展形势的现状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外资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但同时潜在着加剧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忽视对引资质量和资源环境代价的考虑,出现外汇储备持续被动增加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民没有享受到与经济增长同步的社会福利,技术型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相对缓慢等矛盾与问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改变增长方式,促进涉外经济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外汇储备节节攀升。面对庞大的外汇储备,担心和争论纷至沓来。人们或怀疑外汇储备规模的合理性,或诟病巨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或指责外汇储备的积累输入了通货膨胀,或认为人民币汇率因此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本文从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成因、结构变化及人民币预期升值压力,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和积累的过程,是一般社会再生产动态过程的共性所在,而投资与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代西方经济学从其萌芽和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财富的增加(那经济增长)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李斯特从德国经济落后的现实出发,探求如何投资才能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增强竞争实力的方法,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近年来大幅度增长。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储备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与分析,根据目前我国国际储备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得出当前我国的国际储备规模过大的结论。并通过对适度规模的界定与计算给出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提出了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发展经济理论 ,分析了中国国情 ,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发挥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实现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与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相辅相成。中国应制定混合经济发展战略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经济和货币信贷增长较快,中央银行连续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从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的国际经验看,由于该工具存在诸多固有缺陷,目前已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从国内货币政策实践看,存款准备金率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过高的存款准备水平无法解决中国经济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政府应更有针对性的采用其他政策工具调节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吸引外资数量的增加,外资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增大。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60%以上来自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依托。运用短面板数据分析了亚太地区对华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量、贸易结构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对华直接投资对以上三方面均产生正效应。最后提出利用亚太地区投资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政府开始以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却依然严峻:新增就业负增长的态势仍未改变,劳动力需求减幅较大,隐性失业情况严重,农民工成为企业裁员的主要群体.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并不能自动带来结构调整,有时还会加重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伴随着就业弹性系数的不断变化,三次产业的就业拉动能力进一步分化,一味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会进一步固化原有产业结构,并使保增长与保民生之间关系紧张.为此,政府需要切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居民消费并引导其调整消费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争论与剖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能源强度下降原因的研究,结果显示持有技术进步为主要因素的观点较多,因素分解法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工具。以因素分解法的基本模型进行研究,影响我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被普遍低估。建议应分阶段使用因素分解法对我国能源强度变化进行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以及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提振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分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应从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两个维度展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且1993年前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在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我国应从治理过剩产能、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