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对原有的社会工作模式和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延安时期的某些经验做法并将其发扬光大,使原本已经初步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行政性的社会工作。对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形成过程,我们先从几个单独的领域着手进行考察,再进入一般性的探讨。本文即以最具代表性的妓女改造为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2.
(三)社会工作大众化的实践场域。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社会工作大众化的实践场域。历经二十多年的专业发展与变迁,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原有模式的延续以及新兴理念的输入,社会工作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和草根社会工作三种实践形式。这三种样态既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也是社会工作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格局。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后,主导行政性社会工作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是指导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新政权采取雷厉风行的强制手段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积存多年的社会问题一下子得到了彻底解决,比如封闭妓院、改造游民、消灭失业等,于是在新的社会里不存在社会问题的思想认识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工作存在的社会基础也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新的社会行政架构的搭建。在全新的社会行政架构下,民间的力量被迅速压制下去,所有的社会行政事务都在政府职能部门和为数不多的准职能郜门掌握中,于是专业社会工作被消解于无形。  相似文献   

5.
与新的社会行政架构搭建几乎同时进行的,是对原有民间慈善救助社团的改造,最终取消了那些遗留下来的民间社会团体。随着民间自由活动空间的逐渐压缩,行政性社会工作格局最终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我国,本土的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存在,而且都在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就基本的走向而言,行政性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可能会遇到更多挑战。因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现在我们所遇到的许多社会问题与改革进程有关,是这场复杂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利益调整,而这种调整伤害了某些群体的利益,从而引起他们的不满。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起到了辅助作用,那就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取消。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全国所有的社会学专业都被撤消,附属于社会学专业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一同归于消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依附性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是在以燕京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学校中首先发展起来的。但是,直到1949年,社会工作始终不是一个成熟和独立的学科与专业,它对社会学科的依附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我曾谈到过我国对社会工作的三种理解:一般或普通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这里的一般或普通的社会工作是指在工作之余从事的、没有报酬的、为社会或他人服务的活动,其中包括志愿服务。下面稍微具体地谈谈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在讨论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社会工作问题时,自然会遇到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关系问题。笔者曾经说过,在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理解:除了专业社会工作外,还有本职工作之外不取报酬、只做服务的普通社会工作,和在工作岗位上从事为社会成员或单位成员服务的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后两种社会工作都与群众工作有着某些关系。怎样看待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0.
禁绝烟毒是19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改造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行政性社会工作体制形成的一个关键性事件。禁绝种植、禁绝贩运和制造、禁绝吸食,是当时禁烟禁毒运动中同时并举的三个环节,其中以禁绝吸食为行政性社会工作的主要标识。禁绝烟毒指示的发布禁绝烟毒之所以引起新中国高层的密切关注,是因为烟毒危害巨大,且影响到了执政党内部,被称为“新中国反腐第一案”中主犯之一的刘青山就是受到毒品诱惑而走上贪腐之路的。1950年以后,在一些有种烟历史的地区,烟地面积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机构立法也属于社会工作立法的外围内容,但是社会福利机构是开展社会工作的承载体,因此,我们把社会福利机构立法也列为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立法的考察范围。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机构立法最初主要是关于社会救济机构的立法,后来才逐步扩展到多种社会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12.
除军人社会工作以外,陕甘:宁边区还特别注重社会救济,具体表现为灾荒赈济与移民难民安置方面。当时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设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救济活动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改造游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性社会工作形成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改造游民的措施和方法部分承继了延安时期改造“二流子”的成功经验,又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了再探索、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中央18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界定在职工帮扶领域提供直接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为下岗职工帮扶领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之前,下岗职工帮扶领域一直是行政性社会工作的“领地”. 下岗职工问题的由来 下岗职工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结果,其引起社会关注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讨论。从功能论角度看问题,我国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应该属于社会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此相关的助人系统是由民间依据差序格局原则和由政府依据身份隶属原则实施的助人和互济体系。我们面临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任务,即用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来补充、改造我国的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在本土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上助人效果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看《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中央对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对于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措施越来越全面和具体。政策的明晰,意味着社会工作职业化总算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未来,社工的春天越来越临近。个人认为,岗位开发设置和专业人才的使用尤其重要,它对于吸纳和稳定从业人员、促进专业发展、形成完备的社会服务网络、整合社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敏 《现代妇女》2014,(7):243-243
社会工作研究既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系统,又是社会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二者的交叉领域。可以把社会工作研究理解为运用社会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社会工作对象需求的种类与满足的途径,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服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社会工作的效果与发展等各种社会工作课题的活动或过程。开展社会工作研究无论对于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选择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计划、确定服务的方法与技术、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以及修订与完善相关社会政策。还是对于检验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讨论.从功能论角度看问题,我国的职业性助人活动应该属于社会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与此相关的助人系统是由民间依据差序格局原则和由政府依据身份隶属原则实施的助人和互济体系.我们面临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任务,即用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来补充、改造我国的社会工作(助人活动).在本土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上助人效果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宣传是社会工作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走向基层、贴近大众、深入百姓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工作获得社会认同、博得社会口碑、提升社会地位的必要条件,在营造社会工作氛围、建构社会工作文化、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做好社会工作宣传,对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大众化、时代化,顺利实现与完成转型发展期的目标与任务,促进社会工作广泛、快捷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50年代行政性社会工作制度和模式成型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本土社会工作就贯穿了改革开放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其间虽也有反复和调整,但基本模式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变化。当然,这种本土社会工作模式也经历了局部调整和发展的过程,其中的不少做法对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